1979年 ,李国香:“一切都过去了。”黎满庚:“你是堂堂正正的一个人。”
可笑,“你”说过去了就过去了,“你”说是就是,十多年的青春、十多年非人的折磨与虐待,真不敢相信胡玉音和秦书田能隐忍这样久。(要是我早大杀四方了)
然后我悲哀的发觉,没用的,“李国香”不是一个人,“胡玉音”更不是一个人。直至今天,多少“李国香”们也仍然作威作福,享乐无限。(这是可以说的么…)
个人作为历史的人质,无法破解时代的谜题。观影之间,每欲潸然落泪,不禁感慨幸好有文学、有电影,有艺术创作,我们真实的记忆与感受得以留存(即便这份留存也并不完全自由),但仍然因为这份存在而感激涕零与无限敬畏。
这部影片十分细腻,很多细节的铺排、镜头的运用令人感动。记两个比较喜欢的段落:
——雪夜中,醉酒的谷燕山在街巷跌跌撞撞地走,精神分裂般大喊:完了!没完!完了!没完!完了!没完!有种的,出来!出来!
雷声惊响,窗灯突灭。猛然间,他置身于梦中战场,敌人却从真实的人变为那几扇亮灯的窗。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汉在经受真实战场的肉体摧残(生殖器官受损)后,又在无休止的内部斗争中经受非人的精神阉割。但他始终未随波逐流,而一直坚守本心,在玉音最重要的生产时刻出手相救,最终当玉音的孩子跟随他姓时,某种感动与抚慰并存的复杂滋味便夹杂其间。
——开头第一场卖米豆腐的场景:秦书田在角落默默吃豆腐,善良又美丽的胡玉音在招呼众人的间隙不经意地多给秦书田盛了一勺豆腐,她甚至没有看他一眼,他也只是抬头微怔;到后来二人定情之时,她也是为他做了一碗米豆腐;十年分别再见后,二人开始一起经营豆腐店,一桌一椅,桌桌满客,同样的鱼豆腐香味,女子笑靥如芙蓉花般美好。“雕栏玉砌应犹在”,那场景仿佛依旧如故,“只是朱颜改”。
如此熟悉,又仿如隔世。
暖流暗涌,又寒意不绝。
可你看胡玉音、秦书田、谷燕山三人就在那里,眼角眉梢带着笑意,有一种宿命般的感动如一坛陈年美酿,悠悠流淌到心间。
不可否认对谢晋导演“把政治性置换为道德性”“以反思性的伦理情感弥合了悲剧性的历史话语”的批判确有其理,但这样的处理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温柔和希望的寄予。
五星,是一部让我震撼我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