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在思考真实事件应该如何做艺术加工——既不过多主观介入,也避免拍成纪录片。看电影前,我没有抱很大的期待。但《爸爸》这部片子的完整程度超乎了我的预期。
电影采用非线性叙事,以人物分章节,故事有时代感,演员们的演技在线,电影配音也没有香港电影常有的“录音棚感”,可以说在今年香港电影中独树一帜,甚至给我十年前、二十年前港片的感觉。
看之前看到了一些评论说回忆太多太乱,我认为这是一种叙事风格,为了让故事不那么闷,让观众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看懂。章节间相互关联,形成环形叙事结构。
影片并不是在歌颂谁,也不是在美化谁,而是讲一件不寻常的事,极小概率事件。
经历了不寻常事而唯一幸存下来的人,成了电影中的“观察对象”—老婆女儿死了,儿子是杀人犯,爸爸应该以何姿态接受这个现实?
既是亲人,也是仇人的矛盾交织着。
会有一个纠结的点是为什么没有把妈妈的篇章放大一些,但后来也觉得,一切都是活着的人在讲述,残留的记忆来自于生活的点滴,传递的是个人感受。
这部电影对于情啊爱啊的描绘会颇琐碎一些,没有被框在条条框框之中,像篇散文。如果硬要营销父爱,我觉得是偏离了中心。
看完电影我的感受是:主人公之间的感情是琐碎的凌乱的,一些流于意识形态的东西,一个问号。留白让观众去解读,这应该也是翁导的想法。
我的泪点比较低,电影后半段我哭了很多次,爸爸的背影,妈妈那句“都是一家人,不要计较这么多”,儿子回家后,三花和奶奶摆在桌上的相……一切细微的东西,都让我有些哽咽。
P.S. 电影里也提到了一些香港传统民俗,比如破地狱,很有质感,@HKMovie6 做的物料也好喜欢!
《爸爸》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圆满的问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