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近些年来看到的比较有水平和野心的作品,看完后思绪万千,不知道如何写第一句,想来就是:德性不足,必有灾殃。这个故事好就好在是一处悲剧,尽管不是所有角色都配得上悲剧的意味,仅王和盈盈而言,他们的故事太真实,太令人无语、无助,始终是充满悲剧感。
而悲剧的题眼在于德性,我们的德性是抓住命运的触手,有什么样的德性,就有什么样的结局。所有痛苦和可怕的后果,来自于王良生父他们家,意思、刘三成、刘大福和孙彩云,包括过来王良这些人的自私,残忍,无耻造成的。他们每次面临选择时,都选择了保全自己而毫无仁慈的牺牲他人。其中就数王良亲生父亲、刘三成和刘大福最可恨。
刘三成那人畜无害的样子背后,只有平庸的,平淡却深入骨髓的麻木不仁,这同时显得那么的可怜,那么的真实。剧中的事完全可能在现实中发生,那么可以想象,现实中刘三成的邻里普通人不了解来龙去脉,只会心疼刘这个老父亲。毕竟,独自抚养俩孩子成人(某种意义上成才),这一样也够人同情。同情和痛恨同时出现在人的心灵中,这只能说是悲剧。
程春也如此,她的生活肯定令常人不耻,也不解,何必呢?她那么勤劳努力,怎么活活不下去呢,为什么接二连三的相信那些狗男人,然后步步走向深渊呢?她令人同情也令人唏嘘,我最心疼她。
刘大福是最令人可恨的角色了,自私自利虚伪无耻,没有担当,心狠手辣,难怪他岳父绝不想抬头看他,哪怕一句话都不说,大福还无所谓的过日子。好歹多多是个可爱的小孩,他也是当父亲的,他连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真不知道还能怎么形容这种无耻之徒,按孟夫子说,这样的人畜生不如,简直侮辱人这个词。但是,他太典型了,生活中身边这种人大把,眼看着他们过得那般辛苦和悲惨,又难免替他们哀怨。悲剧啊!
陈江河也如此,他的生活也许在前妻看来是窝囊,在他看来可能是无耻,但是我们看来是英雄一个,他放逐自我看起来很浪漫,因导致师父成植物人而内疚又令人心疼和感动,他何尝不是标准的悲剧英雄呢。
丁宝元的故事一听就是悲剧,不聊也罢,愿天下被冤枉之人都能得到冤屈昭雪。
陈的师父是全局的局外人,他成植物人了,令人悲伤,但是也就是他早就看破了这荒唐的一出戏,尽管他没有来得及破案,但是他始终是一道光。是他道出了那个关键的故事内核:破案破的不是此时此刻,而是案中人的一生,是这些剧中人的喜怒哀乐。当我们真的愿意去了解他人了,我们才能明白当下发生的事情的因果。师父是这处戏剧中的盲先知。
悲剧的主角是王良母亲,是程春,是刘盈盈,是孙彩云。都是女性,本不该如此,不是说古代悲剧故事都是男的,所以这处悲剧的主角也应该是男人。不是这样,我是说,男女不该不平等,女人的命运不该这般悲惨,不该这样无助和黑暗。一个群体,女性和孩子的遭遇和地位最能体现这个群体的精神层次,可想这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怎么样的自己:我们活的挺没劲的。我也是男人,但是我做了什么?骑着马,帮家暴的朋友追回了他妻子?还是,给了她人无谓的希望,一直欺骗和利用她了?还是……?我们挺没劲的。
所有悲剧的题眼就是悲剧中每个人的德性,每个人在他的特殊时刻,按其本性作出了选择,并因此迎来了那黑暗痛苦的面具。试想,刘三成在第一时间把儿子送进去了,反思自己教子无方,结局会不会是不一样的呢?但是,这就不真实。这就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