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转载知乎 作者:木剑星空

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邓婕在87版中的演技我认为明显强过同剧组其他年轻演员,借这个问题我想详细说说她的演技比其他人进步在哪里,以及怎样评判这种进步。

首先拿一段邓婕和陈晓旭同时出场的情节出来,分析一下两人的表演:

87版第11集《为争宠姐弟遭魔魇》,看看凤姐打趣黛玉吃茶那段,两人表演的高下在哪。

先看凤姐的一句台词“那可是暹罗进贡的茶呢”

...

先是笑着面对众人

...

一边走,一边很自然的摆出一个手势

...

收手回来很自然地握住手帕,同时表情由高兴的宣传转为恳切的确认

...

马上表情又是一转“看看,你们还不相信我”,不说话的情况下潜台词全出来了
下一句台词“我品着倒不如我每天吃的茶好”

...

这个时候凤姐开始给自己打圆场了,邓婕的神情转换非常自然流畅

...

一句台词之间,视角就已开始转换,很自然的转向黛玉,引起下一段对话,不同段落之间的过渡连接邓婕掌控的也非常到位

...

同时手上拿帕子的小动作一直不断,非常生活化的细节
接下来是黛玉的台词,我们可以看看陈晓旭的表演相对差在哪里。

第一句台词“我吃着到觉得这暹罗国的茶挺好”

...
...

陈晓旭在这句台词中唯一一个动作是歪了下头,演员设计的动作应该是在看远处的宝玉,故意顶他一句。表情上的变化跟旁边的邓婕一比,明显显得单一,同时也没有任何肢体上的动作配合表演。

...

反倒是连正面镜头都没给的邓婕,在对话中有手势上的自然动作
第二句台词“那我就叫丫头去拿了”

...
...
...

这句台词里,演员除了嘴型在动,眼神和表情基本没有变化,直到最后一刻,演员似乎是想起来需要增加一下肢体语言,连忙伸了下手指,但是动作幅度很小,看起来比较局促
下一个精彩互怼时间,凤姐说“我还有事求你呢”时,黛玉的表现

...

注意邓婕的手势,明显比陈晓旭表演放得开

...

陈晓旭的表现是听到这句台词后,目光瞬间变冷。演员似乎把这当成了面临大敌式的对抗,这个表演方式我不认同。

...

原著中的“笑道”在陈晓旭这里完全没有表现,而是实打实的冷嘲

...

转了一下头,但是眼神有点空,不像在看谁,而是单纯的不想跟凤姐对视

...

继续冷嘲+鄙视

...
...

最后还特意抽了下嘴角,演员在尽十二分力表现黛玉的鄙夷与不懈,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认为这版黛玉演的刻薄了吧?
面对黛玉的鄙夷,凤姐的表现是怎么样的呢?

...
...

邓婕的神情非常自然,揶揄的笑,机巧的反问,最重要的是,她的眼神始终望着对手,让观众感到的是真切和自然,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凸造型秀脾气

...

包括拉人的动作,协调场上其他角色的能力,邓婕表现的都很到位

再看看陈晓旭的表现

...

陈晓旭的表演很明显给人能放不能收的感觉,啐了一口在她这里有点恼羞成怒的意味,表情要么是笑脸要么是怒脸,演员不太会表演中间态势,更缺乏两者间的自然衔接

...
...

这是陈晓旭在本段情节中最大的一个动作,很突兀的以手掩面,给我的感觉很像初学者学表演,看到剧本里让表演不好意思了,哎呀怎么办呢,赶紧把脸挡起来,跟小孩子一样
以上就是这段表演的分析,我认为邓婕在这里展现出的演技明显超过陈晓旭,大家应该不会有什么疑问吧?

接下来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邓婕的表演更好,根源是什么?

我认为,邓婕表演的优势在于自然化和去戏剧化。87版红楼拍摄的年代,国内电视剧刚刚起步,演员的表演模式更多的是模仿戏剧演员的表演,特别是红楼梦这种有着多个经典戏剧作品在前的情况,戏剧的特点是特别爱凸造型定格,“哼”一声要伴随一个维持十几秒的凌厉眼神,演员在舞台上动不动来个甩袖子斜眼(陈晓旭那个以手掩面的动作我觉得就颇有戏剧之风)式的亮相。这种表演模式放在舞台剧上没问题,放在电视剧里就显得很突兀很不自然。然而87版出于凸显主题的缘故,拼命给各个角色立“反封建斗士”或是“封建统治阶级代表”的人设,剧组反而是鼓励演员经常凸造型耍脾气,恨不得表演的比戏剧还要脸谱化好让观众一眼看出来人物立场的,陈晓旭欧阳奋强等人无疑在这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而邓婕这种自然化生活化的表演风格,在剧中反而难得一见了。这在某种程度上还真不光是个人演技水平的问题,邓婕的表演素养或许胜过陈晓旭欧阳奋强,但未必就能强过贾赦这样的老戏骨,然而剧中的实际表演效果,却是几乎没有哪个角色的表演能和邓婕的凤姐比自然灵动。所幸的是,这种强行模仿戏剧的表演方式终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影视艺术理解的进一步深入,逐渐被剧组放弃了。就以央视版四大名著来说,从87版红楼到98版水浒,演员在表演上的进步不可谓不大,而观众对演技的要求也随之增长,哪怕是邓婕自己,在87版称得上鹤立鸡群的演技放到新世纪的电视剧里,也只是入门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