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中看了两遍,观影过程绝无欢乐体验,导演以平铺直叙的手法,穿插大量北欧灰暗色调外景描写,波澜不惊的讲述一个令人绝望到无法呼吸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小镇幼儿园的老师,因为拒绝一个早熟小女孩的表白,被女孩诬告性侵,从此被周围的人排挤、歧视,陷入“社死”的困局。

影片最令人窒息之处在于,没有人需要为这场灾难负责。每个人都自以为代表正义,站在道德高地对他人进行审判。在预设立场的情况下,政治正确横行无忌,是非真相已经无关紧要。幼儿园园长在办公室询问克拉拉时,镜头从门缝外窥视的视角极具深意——每个成年人都自认为在保护孩子,实则是在集体完成一场道德表演。心理医生用玩具诱导出的"证词",超市员工拒绝售卖的"正义",邻居投掷石块的"义愤",这些碎片拼凑成的不是真相,而是一个群体需要的道德祭品。没人能意识到,如若真相不是如此,陷在自证陷阱里的被审判者是如何的绝望,他甚至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没人愿意听。如果换做是你陷入如此境地,你该如何自证清白。

卢卡斯在超市被殴打的段落堪称现代版石刑。货架上整齐排列的牛奶盒像沉默的目击者,看着这个男人被文明社会的规则凌迟。当第一盒牛奶砸中他后背时,飞溅的乳白色液体与他儿子襁褓时期的记忆产生残酷互文——曾经滋养生命的纯洁象征,此刻化作群体暴力的武器。导演用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记录这场驱逐仪式,直到卢卡斯踉跄着跌出玻璃门,镜头才切到室外全景:超市明亮的灯火在雪地里宛如祭坛,而围观人群黑压压的身影已然化作中世纪审判席上的幽灵。

观看影片日期,刚好是山西订婚强奸案二审维持原判,舆论为之哗然之际。审判长强调的是”订婚不代表性同意“的道德正确,站在保护女性的角度确实如此,但公众所愤怒和恐惧的是疑罪从有的司法实践惯性,害怕自己也陷入”无法自证清白即有罪“的绝境。

片尾最后那一枪是个隐喻:你以为岁月静好,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欣赏男主的遭遇,殊不知每个人都一头麋鹿,猎枪的子弹随时能穿透你的身体,而持枪的人可能就是身边的任何一人。这刚好呼应的影片的名字《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