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故事都能被流传,然而所有的故事,终将被遗忘。”——顾晓梦

多年以后,顾上尉,你依然会想起,金处长带着你初次见识你的命中珍宝的那个下午。

她的样子,你全部都记得。

这个唤作《风声》的故事,正是为了不应被忘却的记忆。

先走的姐姐勇敢而深情。穷极毕生智慧,做一场死局,带着胜利的骄傲慷慨赴死,虽千万人吾往矣;悲悯留给苍生,而一腔温柔只留给她,如一把炬火,为所爱之人照亮黄金时代的坦途。

留下的妹妹执著而长情。往后余生,她是她的未亡人,她为她写爱人的情诗,更为她写英雄的史诗。即使蝴蝶飞不过山海,哪怕忘却已成为注定,也要拼命留下她曾经存在的痕迹。

悲剧有很多种,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永远是我心中最为极致的be美学。风声吹过,少年会苍老,往事会遗忘,可唯有两样东西,在时光中愈发惊艳,在岁月里始终长明。

一个是,殒身不恤的信仰。一个是,刻骨铭心的爱意。

...
信仰与爱

1 一些初印象,和一些遗憾

浓郁的悲怆,广袤的孤独,这就是风声,杀人以钝刀。厚重无锋,雷霆万钧。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部“腔调感”很重的剧。

这种腔调是反生活的,是高度文学化的,但对我这种尤其喜爱话剧的观众而言,有一种沉浸式的张力,隔绝着我与外部世界的周遭。

“这里是裘庄,是你们的法庭,你们的监狱,你们的刑场!”,一个极度封闭的裘庄,能走进这一炼狱的,都是金生火口中那“世间的天才”。用生命做赌注来打一把德州扑克式的零和游戏,招招致命。台词如此,美术亦如此。高度对称的构图,浓郁沉重的色彩,电闪雷鸣的黑夜,华彩缤纷的衣装。更何况,高度凝练的台词写得实在太精准,文学功底是真的好。我接受甚至欣赏这种舞台剧式的陌生感,它恰好让严肃压抑的基调拒绝被平凡所消解。

吴志国和白小年两个人物的演员其实很出彩。杨祐宁的口音不是关键,台湾腔也可以是南方人的设定,而良好的语感才是台词的精髓,他的形体和身材看上去都特别干练舒服,沉默寡言地站在那儿,就是一匹来自南国的孤狼。而牛子藩很好地把握了白秘书与生俱来的那种浮夸的精致和圆融的世故,且在后半段的身份转变中有着很强的爆发力。

还是想用一小段说一说“惋惜多于吐槽”的遗憾。密码船和裘庄的远景特效,确实没有给这样一个如此杰出的文本增色。如果没有前演员这颗老鼠屎,或者如果就是周一围 “全身”参演,凭周出色的台词功底,龙川肥圆这个人物还可以上很多档次,《风声》也不至于石沉大海。编剧真的太善良体面了,若有被严刑拷打的“战损玉”,本来就满分的张力还可以拉得更满。1931年在党旗前宣誓的小小玉是我的执念啊,可能够在银幕里看见的,只有那个违心敬着伪军军礼的李宁玉。结尾停在一个基督山伯爵式的爽文结局,私心觉得小气了那么一些。此去经年,黄金时代后孑然一身的晓梦的永恒孤独,才是我觉得最适合结局的地方。

余下的,全都是对《风声》的热爱。

欢迎来到裘庄。

2 朝闻道,夕死可矣

...

金生火这个人,赚不到我的一点同情,却俘获了我十分喜欢。

因为张志坚老师该死的迷人。

朗声的京腔,精准的语感,磁性的气泡音,一个聪明绝顶的阴谋家走出了银幕的平面;精于算计的城府,和人之将死的赤诚,那种泾渭分明的区别感,都是许多年轻演员用妆化辅助都做不到的功力啊。他真的太老道了,老道到所有与他对手的演员都不能分去他一个配角身上半分光芒。

...
你我相识不短,相知太晚

湖边谈话,是我觉得全剧最棒的一幕,从各种意义上说都是艺术品,有着最值得全文背诵的台词、最明亮温暖的光影、和最有分寸感的情感流露。夕阳下的金生火,是旧时代的残党,暮年的悔恨竟有了一股苍老的坦诚。他是一个不存在风骨和气节可言的官僚,但在最后时刻,是作为一个人,体面地走的。

这一刻,站在光里的李宁玉简直美呆了,像翠竹一样挺拔,像朝阳一样温暖,像她的信仰一般纯粹。

我真的很震惊文咏珊能接得住张老师这么势大力沉的力场。在所能给到她的那几个短暂的特写里,她的眼里居然真的同时有,不多不少的,转瞬即逝的,对觉悟者的一丝悲悯,对一个老父亲的一丝歉意,对将死之人托孤的一丝郑重,和送别一个迷途知返者的平静。

...
裘庄十日,一生寂寥年少时不要遇见太过惊艳的人,否则这一生都会因为念念不忘而孤独。

忘了在何处看到过这句话,却足以概括顾上尉之一生寂寥。

世人皆爱李宁玉,我也爱。但顾晓梦,也是一等一的迷人啊。

我对演员徐璐知之甚少,但她恣意挥洒的少年感,成就了最好的顾晓梦。不似那种刻意减龄的呆傻,亦不是那种过度中性化的修饰。恰是那种颀长挺拔的漂亮,和干净透亮的可爱。

鲜衣怒马,明媚张扬。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这是初见心上人的顾晓梦。少女的爱慕就是这样真诚而热烈,惊鸿一瞥早已芳心暗许,怦然心动就是一眼万年。

黑衣白花,心海永寂。洋装从此褪下,她只穿她姐的旗袍。那是永别心上人的顾晓梦。复仇的火焰从告别的那一刻起,就在冰冷的眼里永不熄灭。从此笑意不及眼底,她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

...
她走了以后,她活成了她的样子

相比年下直球顾晓梦的单纯热烈,年上姐姐李宁玉的偏爱,隐忍、克制、又深沉。一刷风声,我还常常为李上校之迟钝不禁发笑;直到后来再看,从第一集开始,李科长那粉红泡泡就已经多得溢出屏幕,我错了,这个结过婚的女人鬼精鬼精的。

嘴上标榜“废话浪费人的智力”,情话却一套一套的从不重样。

为她生气,为她偷刀,为她忧愁,为她思虑。跟她回家见家长,纵容她所有的依赖。为她堵死所有折返的路,只留她一条光明的坦途。

甚至她冒险赌那最后一把,我相信都也是因为深爱。对一个相识不到二十天的大小姐全然信任地托付遗志和信仰,不是因为她无计可施,也许真是因为她本就深信着晓梦对她的相信。她早已看穿晓梦对她天然的依赖,尽管晓梦那人嘴上“你对我真好还是假好”不依不挠,她也能深知孩子心中“我的玉姐永远不会伤害我”的珍贵信任。她以自己的方式爱着顾晓梦,即使这份爱最后让顾晓梦孤独一生,她也从不后悔。因为在她心中,给晓梦一个光明的新世界,永远是她最深沉的爱。哪怕陪伴都成幻影,哪怕生离死别是代价。

因为我是你的玉姐,因为我一直保护着你

是最含蓄的告白,也是最深沉的告别。

别说了,她超爱。

...
她教她谨慎,她护她周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义山的诗,便是她们际遇的写照。裘庄十日,胜过人间百年。

在我心中,她们就是亲密无间的爱人,也是彼此并肩的同志。这份生生不息的想念,是旷世奇珍的爱恋,也是殊途同归的信仰认同。温柔的姐姐以生命为代价的守护和传承,从此她是她的长明灯。心碎的少女在一瞬间痛彻心扉顿悟和成长,从此她走上了她的来时路。

晓梦的那声撕心裂肺的哭泣,我很久不敢再多听一遍。

她能有多痛?她与她的玉姐见的最后一面,是她给了玉姐一巴掌。生命中唯一一次进玉姐的家门,就是抱着她的骨灰盒,为她报丧。

我们所以为的意难平,其实是她们穷尽所有努力所能达成的最好结局。

是她打开了她爱的园门,而没有她的余生,她也真的和她走到了山穷水尽。

从前山是山,水是水,树是树。

自我知你在山中,山是蓬莱山,水是星河水,树是连理树。

...
毕生思念,不过是对朝朝暮暮的想念

4 李宁玉,你是世间珍宝

没有人不爱李宁玉。

爱她倾国倾城的容颜,也爱她卓尔超凡的天分;爱她冰心冷月的孤傲,也爱她静水流深的温柔。

爱她超然世外的淡漠,更爱她心系苍生的悲悯;爱她九死未悔的执著,更爱她殒身不恤的决然。

在熙熙攘攘的现实世界里,哪有十全十美的人。悲天悯人者往往优柔寡断,杀伐果断者多无慈悲善良;博爱者往往掏不出一片真心,情深者常常囿于儿女情长;机关算尽者往往淡漠凉薄,古道热肠者常常愚笨简单;理想主义者往往好高骛远,现实主义者常常执泥眼前。

可这世间水火不容的脾性啊,到了你李宁玉身上,却都成了你的美德。

你是我影视文学世界里的女主天花板,也是心海之上的皎洁流芳的白月光。

阿玉,你是世间珍宝。

...
谁能不爱李上校呢?

4.1 人间美好李宁玉

恩尼格玛可破,美,不可破。李上校,你美得让我困惑。

顾晓梦愿为其独身,吴志国甘为其求死。人格的感召固然深沉有力,可李上校,一定首先是美的。

面对寻常文学里清冷疏离的人设,最标准的赞美,莫过于,“美得让人没有任何世俗的欲望”。

面对李上校,这一切都失灵了。虽然不想承认,但李上校一站在那里——

美得让人只剩下世俗的欲望。

璞玉是无暇的,可这块叫做李宁玉的璞玉,竟也是暖玉。我们那柔弱不能自理的李上校啊,有着一种在英雄人物叙事中极其少见的,致命的性张力。

那真的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被占有欲”。顾晓梦看见玉姐,就一定要贴贴抱抱;吴志国看见玉姐,就一定要抓手手;甚至是龙川肥圆这个脏东西,逮住玉姐就要关起来“上下其手”。本来都是些“知道你想看什么就怎么拍”的现代文学俗段子,可李上校却全然消解了这种流行性和平凡性,她真的太独特。

明明那么攻气十足,却又长了一双小鹿清澈无辜的眼睛,圆滚滚的,像星星一样漂亮。明明那么刚直坚韧,可蹙眉低首间,却又有着像垂柳一般娇柔病弱,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易散的破碎感;明明是那么清冷疏离,却总是眉眼含情,能让旁人心生一种渴望保护她、欺负她,甚至占有她的欲望。这也许就是你们常挂嘴边的,又奶又欲的李上校吧。观众都常说,她只要一站在那里,就不可否认地能够同时激起旁观者们对强者的仰慕和崇拜,和对弱者的怜惜和呵护。即使我们知道,精神世界无比强大和自我的李上校从不需要这些。

...
温润如玉4.2 人间情深李宁玉

李宁玉的一生,是在活着的时候就不被世人理解和善待的一生。

“她呀,已经是第三次嫁人啦,她是不是五行克夫啊。”“像李科长这样的女人,裙下之臣可不止一个吴志国。”“全司令部上下,都知道我跟她是那种关系。”“李上校,你是我所见过的把趋炎附势四个字说得最动听的凉薄人。”

再无坚不摧的意志,被流言日日夜夜所伤,又怎会没有苦苦支撑的疲惫呢?

我不是阮玲玉,但也敌不过口中刀。

有多少真心话,随着假意一并说了出来。

我的人生就是一个数学模型,感情只是干扰项

谁都能看得穿李上校的违心话,包括她自己。一个算计人心的天才,怎会不晓得世事人情。她的骨子里,其实很渴望被需要,她才是那个情深不寿的人。

...
她不是阮玲玉,也敌不过口中刀

阿玉这一生太苦了,我们见过她得意洋洋的蔑笑,见过她虚以委蛇的职业假笑,见过她自叹命运的苦笑,只有在顾晓梦面前,瞥见片刻笑及眼底的欢欣。在晓梦25岁生日的那天,她李上校,也曾做过一天的李宁玉。

王田香那场自导自演了一出拙劣的“营救戏”,看得我鼻尖发酸。

中共地下党的皮鞋,不错呀。

她笑着一眼看穿,我却笑不出来了。她笑的哪里是皮鞋,她笑的是自己天真的幻想。有那么一刻,她也许真的相信有人会来救她吧。最令人心碎的一声笑,恰恰是她最灿烂的一声笑。

...
最“灿烂”的笑

她这一辈子,不曾有过什么爱。在她终日黑白的世界里,只有哥哥疼她,“老枪”护她,“老汉”信她,竟全无一人懂她。直到那个叫顾晓梦的少年郎,懂得她的一切,把她视作珍宝。从此,她最后的二十天余生,阳光普照。

在那段最后的时光里,她也终于将未曾宣之于口的爱意,借着他人的话头,毫不犹豫地和盘托出。

在一群哀哀戚戚的人里,只有她意气风发,像冬天里的太阳。我喜欢和这样的光源在一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下去,都需要自己的阳光。

4.3 人间孤勇李宁玉

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

李宁玉这一辈子,都谦虚地把自己当成她口中那个假意鄙夷的“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者”;可我们都知道,她是最出色的行路人和殉道者。

深陷裘庄的第一夜,她一个老鬼,想的竟然不是怎么出去,而是怎么进去抓更深的鬼。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李上校胜利之后得意洋洋的样子,自信又霸道,骄傲又矜贵。

刑场手术台上,她不怕死,只怕自己变笨,还掉下了小珍珠。虽然有点可爱,但勇敢得令人心疼。

在天才算尽生已无法挽回,死却满盘棋活的那一刻,就早早残忍而细致地布局自己的死亡。我将永远钦佩,所有那些头也不回慷慨赴死的孤勇和决意。

...
得意洋洋今天凌晨,李上校殉国了。

狗汉奸你不配报这个丧,李宁玉殉的也不是你这个伪国。

她殉的,是她未尽的道,是她未了的情,是她的新世界,是她的黄金时代,是你们这些蝇营狗苟之辈,不曾懂得,也永远不会懂得的信仰。

知道谍报工作的职业生命是什么吗?是牺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无所畏惧。

虽千万人吾往矣,永远是我最崇拜的,英雄人格。

...
赴死前夜,她听到,晓梦为她弹了一夜的安魂曲

4.4 人间慈悲李宁玉

她从世间的疾苦中走来,她的慈悲,是她身上最深沉动人的色彩。

有时候,她美得像神明。

密码船上那段抽象凝练、高度诗意的光影处理,实在是一个颇具神性的创作。毒气舱内的世界只剩下黑白,留声机唱针碰撞,告别的丧钟响起,金生火牢骚未尽,吴志国沉默如石,白小年神情呆滞,顾晓梦绝望起舞。

就在这时,门开了,光照了进来,世界恢复了色彩。

赤黑的旗袍依旧摇曳生姿,清瘦的身影却挺拔如松。李宁玉从光中走来,淡漠如常,古井无波。

我特别喜欢这个大逆光的镜头,一黑一白在光中相遇,它让我瞬间想起,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指尖相触的电光石火。那一刻,玉姐在引领和拯救,晓梦在痴迷和沉沦。

清透的足音,一声一声击打在顾晓梦的心上;那束光,也从此照进了顾晓梦的心里。

站在光里的李宁玉,有如天神下凡,又似菩萨低眉,慈悲如佛陀,飒沓如流星。

她是众人遥远的救世主。也许四人的死活她并不在乎,可对晓梦的偏爱却也不经意间成全了悲悯。

她成了晓梦的盖世英雄。我知道,我的意中人,即使没有七彩祥云,也要踏平山海来救我。

...
她,从光中走来

可当我真正回望她的一生之后,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她,笑自己的肤浅。

她才不是那救苦救难的菩萨,她也不屑成为菩萨,而这才是她的悲悯最真正深刻的地方。她心系苍生,却从不居高临下俯视和施舍,她心里从未曾这样想,她也从不曾这么做。

神不爱世人,她爱世人。

爱得温暖,爱得清醒,爱得克制,爱得深沉。

她刺向敌人的利刃刀刀见血,她对叛徒审判处决从不手软,吴志国为她杀蒋匪她不会阻拦,反手栽赃和送葬金吴两个汉奸也毫不犹豫。她不是什么庙宇里无害的神像,她是浴血的战士,她的一切善良,都有忠于信仰的原则性。她的一切悲悯,都有着鲜明而赤诚的阶级性。

她也是那乱世里苦命的孩子呀,她也不曾沐浴在阳光下长大,她受过旧社会的苦,她便要斩旧社会的根。她救你不是为了她的心安,更不是为了那辩经里的书生意气,她是为了她的价值认同,这是她自己所认定的,她的任务,她的使命,她的归途。

...
旗帜鲜明的共产主义者

那个年代,真正的共产党人总是有一种极其珍贵的磁场,世间难得。只要你愿意流露哪怕一丝对光明的向往,他们都愿意踏遍千山来拯救你。他们渡你也是渡自己,而他们证明这份诺言的方式,和世界上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同,就是他们真的会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渡你。玉姐不就这么决然地给她的晓梦上了那么珍贵的一课吗?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指引更为纯粹,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磁场更有引力。

我更为深刻地理解了这样一种理智而深沉的悲悯,阿玉爱得是有多赤诚,她是真的把自己的每一个同志,当成血脉相连的亲人去爱,去守护,去期盼。

这才是我爱的李宁玉,一个旗帜鲜明的共产党人。这是她超越所有几乎和她一样拥有各种完美人设女主的制高点。她虽柔弱,但不是娇花;她虽情深,但不是爱情的附庸。所有不把李宁玉当成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去理解的视角,都没有真正看懂这个人物。所有的二创文学也好,牢骚观感也罢,那些“那个主义真的那么重要吗?”的发问,实则亵渎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纯粹;那些“希望你下辈子做一个只为自己而活的普通人”的“宏愿”,着实轻蔑了一个革命者矢志不渝的胸襟。

李宁玉此生,既不负国,亦不曾负卿。

也正因如此,“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她才说得那么平静。你可以怀念她,但她从不奢求你惋惜她的奉献和牺牲,她为着她自己心中的朴素客观的真理而投身。她是她自己信念的主人,她清醒地知道她要走的路。她本就是劳苦大众里的一员,她自要到那劳苦大众里去。

如果没有信仰,你跟我,和脚下的草,还有区别吗?

听,她已经笑着回答你了。

我相信,那份信仰,足以拯救所有误入歧途的生命。

看,这是李宁玉的浪漫,也是共产党人的浪漫。他们,是这世上最朋克的一群人。

...

李宁玉和顾晓梦的原型是谁,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你应该已经找到了。

她们是那些倒在旧时代的黑夜里不知明天是否会到来的追光者,她们也是那些新时代的黎明前最后的籍籍无名。

她们是青山下埋着的无名忠骨,她们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烈烈英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珍贵的爱意值得封存,伟大的英雄不应该被忘记。

谨以此文,怀念所有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谨以此文,怀念所有隐秘战线上不曾被历史记住的名字。

怀念那个永远向阳生长的顾晓梦。

怀念那个纯粹的革命者,李宁玉。

...
她也曾是那眉间清朗的少年啊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折不弯,温润如玉。

阿玉,你听见了吗?唤的就是你那无比动听的名字。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阿玉,你看到了吗?诵的便是你那山河动容的模样。

你是最坚定的革命者,山川会记住你,大地会记住你,世人也不曾忘记你。

你是朗照的月,是止水的风,是遥远的旗帜,更是心口最温柔的那束光。

此心昭昭,风光霁月。你那孤独又灿烂的一生啊,经得起所有的珍重和挂念。

而我也知道,在你的心中,世间对你的一切赞美,永远都不如这最后一句,郑重动听。

李宁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023年7月29日

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