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的老板王欣当年有句名言,技术本身并不可耻。徐峥饰演的男主角是一个老牌程序员,当初设计一个人力资源判断软件,去判定哪些员工是公司可以淘汰的,哪些不可以,到了他不能干的时候,公司就用他写的算法系统判断他应该离职了,看似是算法的问题,但是算法的逻辑是人的逻辑,徐峥作为一个程序员最直观简单感受就是数据说话,所以他设计了那样的系统,但是系统是否成为判定的标准不是机器做到的,是人拍板的,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如果依然存在对打工人最基本的人文关怀,是可以在算法基础上优化体验,归根结底是决策层认为利益有限,不是人优先,只要这个体系能够高效运作,榨取利润,那么他们是不会对替换的螺丝钉有感情的。

徐峥当年没有懂,他觉得他为这个公司付出了自己最黄金的十年,甚至熬出了糖尿病,公司离不开他,他是老臣了,可是市场经济从来没有道义可以说,后来他也没有懂,他觉得是算法的问题,是算法让他被淘汰了,所以他同样也可以用算法让外卖员从底层中突围,但是这么想真的是对的吗?

就好像一个班级里面平均分是靠大多数人拉上去的,希望摆脱垫底只能靠不断努力,这个是第一层的想法,第二层的想法是,希望摆脱垫底只能靠超越别人,因为垫底是通过和他人对比出来的,第三层的想法是无论如何努力,这个班级永远会有人垫底,因为比赛是永远存在最后一名的。

徐峥借助了老黑的的外卖简单地图,其实就是在优化算法,当大多数的外卖员都可以达到标准的时候,那么外卖员的合格标准也会水涨船高,这个游戏你可以赢一时,但是老板永远不会输。

徐峥给的东西不是解药,但真正的解药不可说,造成打工人如何困局的始终不可说,他没有歌颂苦难,他只是如实呈现了苦难,但是大部分的人没有打算聚焦问题,他们不打算思考根源,也不想解决问题,他们只是想进来电影院放松一下,暂时麻醉一下自己,把自己从生存里解脱出来,这不能怪观众,也不能怪徐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