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是因为看完了《哈尔滨1944》感觉不舒服,随便点开个悬疑古装剧看看,没想到是个宝藏剧。前期还只是觉得剧情通顺、演技流畅、布景等舒适,最后几集直接情绪拉满。真是好剧无宣传,非常可惜。

(1)剧情人物

整个故事以寻宝为框架,以清末维新变法12年后革命思想萌芽的历史为背景,既有寻宝故事的悬疑感,又有对历史的思考。逻辑非常通顺、节奏尚可,几乎没有强行煽情,没有直给的不适,时代的反思在细节中流露,使得观众可以有多方位的自我思考。

卓不凡:固步自封,被传统(师门传承、师父之命)束缚。

王地保:被封建王朝(科举、皇权)制度封闭的保皇党。

柳琳、lucky:为革命奋不顾身的纯粹的先行者。

格格:封建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受害者、觉醒者。

门三刀:从百日维新到辛亥革命的亲历者和实践者,代表中国从维新改良到革命推翻封建统治的历程。

钟海潮情人:受革命思想启发、开智的广大民众。

王爷:接受先进思想但不舍皇权的封建统治者。

这些角色既符合历史背景,又引人共鸣、令人深思。虽然我已经做好大部分角色死亡的心理准备,但是lucky的死还是让我很难受,之前多阳光绚烂,此刻就多伤心,似乎最安全的一个人,就这样不lucky了。而卓不凡,我本以为他真的可以归隐或者跟随门三刀,毕竟他已放下师门执念。但细想,编剧安排他们死是更有深意。

lucky的死和他的名字呼应,和传统武术无法对抗现代武器的暗示呼应,更和般若堂南下海外将藏宝图(爱国、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呼应。当船上众人展示藏宝图时,我才惊觉自己的局限,一直想的是藏宝图只有传人有,殊不知众人皆可传,如爱国图强的思想。

卓不凡的死突出王地保被封建思想荼毒至深:前期的卓不凡我挺讨厌,他接受师傅“冲喜”的恶习让出师妹,为所谓的第一剑名声卖身王爷,为夺宝杀死王地保师父,但当门人尽失、扔剑离去、有心帮助门三刀时,我认为他前期的错可以了结,而就在此刻,他被枪决,那一刻,我真的恨王地保的迂腐。

门三刀和格格暂时的活是其他人必须死亡的短暂安慰。和格格对应的是柳琳,她们两人都死就太悲伤和绝望了。考虑剧情,格格主要在情报、潜伏方面,接应等是柳琳在做,设定柳琳死而不是格格更合理。此时,他们是薪火、是希望。然而,两人踏上“去做”之路,再也没见,几年后都没了。他们的暂时保全是悲剧中留一点“不悲”,也呼应革命的薪火;剧中最后结局的交代暗示革命的残酷,但好在他们已经以身践行了革命,并见证了封建王朝结束,全国人民已走向革命,薪火已成燎原。如果结局是二人一起去了海外,虽然情感上更happy但落了俗套,所以这种安排更有意义。

南少林,我认为主要作用是串起故事情节,于思想意义上作用反而较弱,虽然体现了民间武学(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优秀传承。

而日本是女人带着这点,我恰恰认为是对日本的鄙视,不存在男凝或男权。破解藏宝秘密的路上,中国人是正面对战,而日本的手段是女人色诱偷情报、暗杀,一路都是躲在背后,此为小人行径。对日本的刻画我认为编剧带了主观情感,有意弱化了他们的武力值。

(2)演员

我认为全员演技在线,刘宇宁在深层情感表现上稍微弱一点,但是整体完成度挺好的,对我看剧没有根本影响,所以我认为无需苛责。秦俊杰这部剧里演技非常好啊!我最喜欢的地方是”他得知卓不凡被王地保枪决时到听他念叨那几句忠君的迂腐之词“这个过程的表情变化,我看出了从暴怒到为王地保悲哀的变化。还真是没想到他演技可以这么优秀啊。lucky这个演员我也好喜欢,活灵活现、恰到好处,活泼同时大义,不好演的。其他演员也演技很在线,怎么看怎么顺眼。唯一一点,那个情人演员的脸有点太现代了,不自然。

(3)服化道

我不怎么挑这方面,全凭感觉,感觉是完美。布景、灯光、色度很舒适啊,看多了明晃晃的电视剧,还是这种看起来自然。王地保这个形象真好,既壮又颓。融天一行人也是破旧的服饰,哪怕人设为美女的小师妹也是一副营养不太良的劳动人民形象,这才对嘛。相比之下,门三刀倒稍微有点太“正”了,特别穿浅色衣服时有点过“帅”了,我感觉秦俊杰不算大帅哥,如果可以稍微弱化他的帅,或许更好。

(4)剧名

最后,剧名挺好。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想,一个寻宝悬疑剧起这么个有文化、有深度的名字,怕不是就看上这句话了。看完了,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