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电影无疑是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场,以一群孩子为视角,同时将“孩童笑声”,“欢快的音乐”,“行走的纳粹的士兵”,“其粗鲁的押送妇女上车”等画面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天真的感觉,确定了整部的基调。往后的叙事风格也像开场一样,平铺直叙的高效率的叙事为主。
整部电影的滤镜色彩只分下雨前后的两种。
下雨前,滤镜都是给我一种温暖祥和的感觉,哪怕是镜头中含有劳动营的一角,也是依然的画风。
而随着换上了条纹睡衣的瞬间,天空一声雷鸣,整体的色彩全变了。
相比于《钢琴家》《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其都不会给集中营“温暖”的滤镜,而此作却有意而为之,起目的就是与小主人公的内心天真所呼应。可当小男孩真的换上衣服钻过了围栏,湛蓝的天空,温暖的颜色,舒缓的音乐,全部都消失不见了。
而在此作的剧情上,处处存在着强烈矛盾的反差感,
慈祥温柔的父亲是个杀人恶魔。
善良的母亲嫁给了纳粹极端分子。
在饭桌上想用隐藏行踪来保护父亲的士兵,却活活打死了别人的父亲。
刚还在因为焚烧效率变高而炫耀的父亲,下一秒自己的孩子正在往那里去。
用洗澡欺骗所有人配合,在毫不犹豫的关上了铁门中的最后两道锁的人穿着条纹睡衣。
当两个小孩脱光了衣服,站在远处的一个犹太人,神色担忧的望向孩子这里时,我想纳粹小孩的冒险任务应该成功了,那个犹太人应该就是犹太小孩的父亲。
到最后,我紧紧的盯着那扇铁门,多希望主人公能够走出来,多希望那个纳粹极端分子的父亲能够赶得及,可随着长镜头的沉默依然说明了一切。
战争带来的悲剧是全体性的,我庆幸我自己的最天真的那个阶段时在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