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儿童教育,很难用一集纪录片来展示,即便是那一个学校,你也很难判断看到的是不是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内容,说到底,一个人从小到大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还是要符合于这个国家的整体利益,这个利益牵涉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历史惯性、人的博弈、政治稳定、社会需求各个方面,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很难按照个人意志塑造自己。但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角度来说,我们又完全可以决定我们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很显然的道理,制度都是一样的,但制度下的人没有一样的。
哭是好事,鼓励哭,爱哭的人往往共情能力很强,情绪感染力强,自己哭完也释放,刘备唐僧朱军哪个不是会哭?
从小到大,好像什么事都要做好,明明学了十几年英语不敢说自己爱英语、会英语,好像没有专门学过一件事就连说爱它、会它的资格都没有。
哭是好事
刘备唐僧朱军
不同的特质同样有价值,展示自己的弱点与优点,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展示并分享
体态,微笑,打鸡血,让身体自己发声
阅读可以让电子时代慢下来
对待未成年人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平等
周因为奶奶说她喜欢而哭,我们从来被说不行,好像做什么事都要做好,而不是爱好,爱好很重要。
在混乱中制造秩序
不接受正确标准答案
我的意见应该被听见,即使完全不正确
学会自己学习,交流学习
体育带来的内在礼仪改变精神面貌
线下比线上好,他好在哪里
线下的眼神,身体接触,
他们的教育大多围绕批判性,思考,尝试,提问,兴趣爱好等等普世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道理我们当然都懂。尊重别人,自信,弱化竞争,合作等等优良品质。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理论规定的最优情况。感觉我们这种教育下的人类不仅比不了人家幸福,更是远远落后。
以色列妈妈希望孩子成功,但定义没有我们这么窄,这就是好话都让你说了。我们的妈妈我也不觉得就要望子成龙,那些虎妈我也不太能理解。真正的中国妈妈大多希望你努力学习,然后当个公务员,你能不那么辛苦稳定地混下去,过自己舒服的小日子。你成不成才,创造创新什么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普遍家庭环境都很好,我有理由怀疑,更多的区别并不在于不同国家的他乡的童年有什么区别,而是家庭条件的差距,这些教育在大城市一样会有吧。但也不一定,因为导演本身也是上流社会,但他眼里的中国教育又和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的中国教育没有区别。
还是很警惕,因为即便是我觉得平时生活一无是处的学校,在拍摄来临时,给他们展示的也是极好的一面。向他们学习是对的,但如果他们真像他们说的这么好这么理想,中国就别竞争了。
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在不同的人生人生选择之间建立联系。
比如英国学校的校长说他们不会让课外活动影响正常学业,上课里好好上课,但我们的问题在于在上课之外我们希望自己在课下也能够应试,使得自己的考试成绩更高,无穷尽也,提高成绩没有止境,在不断想着提高。不是像上班一样,六点下班就进入生活自我的时间,分得没有那么清楚,而是总觉得自己可以再学一点。
描述每个地方的几乎全是好的词汇,比起来中国的教育简直一无是处,假定中国真是如此,但我也不相信他们真就如他们描述的那么好。
上一代在想怎么把传统教给下一代,问题是上一代自己也没什么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