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遍之后就决定二刷写影评。昨晚终于是二刷了,想请来一同观影之人几周来怎么也不来,只好独自观影。
我喜欢的电影分几类,一种是在观影的过程中可以沉浸其中,整部电影浑然天成,如同静水流深的小河,可能没有什么金句或是明显的高潮点,但静静地与这样的电影对坐本就十分美好,《情书》大概算这种类型;另一种则是,看完之后觉得,真好啊,可能是结尾部分很美好,加之电影中偶有金句,且偶有触动之处,《好东西》便属于这类。还有几类懒得想了。
在观看《好东西》时,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会被意料之外的情节和话语所击中,二刷时发现,重点不是这些情节片段本身,而是,意料之外。在二刷时已经有所预备,于是感动程度明显地下降。
在一刷时有几个非常触动的细节:一个是小孩问小叶她的妈妈没有夸小叶眼睛好看吗,小叶说起她妈妈只会说她的眼睛很瘆人,以及父亲时常的家暴。这个时候小孩说:“你的眼睛很大很好看,我喜欢你看我。”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发言,无法真正做到的共情不如真诚的表达。
对于缺爱的人而言,已经习惯了批评,普通不走心的夸赞都能让她们感觉到被爱(小胡对小叶),何况是真诚的夸赞呢。习惯了作为一个被批评者和错误的责任方,也几乎不曾被真心地对待过,被爱全靠脑补和自我欺骗,遇到一个人不需要自我脑补和自我欺骗就可以让自己感受到被爱的感觉,对于小叶来说几乎从未有。父母未善待她,乐队的其他人会说她唱歌难听,小胡的随口胡诌就能让她感受到幸福,小孩的真心夸赞对于小叶来说几乎前所未有,真正体会到被爱的感觉,而不是自己脑补出“被爱”的感觉。
在小孩和铁梅吵架时,小叶被小孩指责和“贬低”中伤后,选择就顺势拿自己作为“牺牲”做铁梅和茉莉和解的桥梁,可以骂自己,但不要和妈妈生气。小叶也希望有人可以安慰她的情感,她会说“有生气也只有一点点”,但更多地是将自己尽量摆在最“廉价”的地位,怎么说我怎么骂我都不重要,但自己最珍惜的两个人不能因此自己而发生矛盾。
缺爱的人习惯于将自己摆在很低的地位,面对问题时不管是怎么发生的,自己有没有做错,都习惯于做先道歉的人,只希望以此重要的人可以不离开自己。乃至于道歉无果后,想到的是让对方打自己,以此来使对方消气,从而可以解决问题。这样的处理办法实际上是习惯于将自己摆在低位,在让对方生气后并不觉得自己有可以和对方平等讨论后证明自己没有错的权利,比起道歉,自己的解释可能只会让对方更生气,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如不分对错一律地道歉,将自己处于低位祈求对方的原谅。
为了让重要的人不离开自己,最常做的甚至习惯于做的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做错的人通过道歉可以解决问题得到原谅并和好如初,即使不知道错在哪,但道歉总不是错的,反而很稳妥,因为自己并未将自己摆在重要的地位,不断地低头也不是什么折损自尊的事,反而这样的折损相比起收益十分可观。长此以往,道歉变得越来越廉价,在他人看来自己也越来越廉价,乃至于铁梅直接指出小叶只会道歉而没有骨气。几句夸赞就能让小叶觉得有人十分重视自己,从而陷入了小胡的话术。
为了让重要的人不离开或是不对自己产生负面看法,自己可以非常廉价,在发生不愉快时自己主动低头道歉,甚至于可以让对方伤害自己,解释和商讨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伤害,因此总是选择莫莫承受更多的负面情绪,他们在关系中说过了太多的对不起,就像铁梅对小叶说的:“总有人要和你说声对不起。”过于频繁地将自己置于低位以至于常常选择性地忽视自己并不是有错的那一方,缺爱的人群很少得到他人的道歉,即使自己并没有措,而一次道歉就能让这类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小叶的缺爱刚开始需要小胡来填充,即使小胡对小叶十分不上心,不告诉她自己的名字,不开放自己的朋友圈。这段关系的问题本质在于,小胡将小叶当炮友,而小叶却向小胡倾注了真心。在小胡向小叶坦白后,小叶此时如果实话实说,只会让小胡觉得自己很廉价:对将自己视作炮友的人倾注了所有的真心。小叶此时也并不想和小胡分手,因此,才编造了一段谎言,让小胡觉得自己对他的爱也没有那么深,而她的感情也并不廉价,你交付给我炮友的心,而我交给你的也是。
虽然小叶在行为上常不经意将自己摆于低位,但实际上的原因在于不希望自己被廉价地对待,而是被所爱的人珍惜。但为了使自己被珍惜的行为却不经意地让自己的道歉及感情越来越廉价。
铁梅对小叶说:“因为有了珍惜你的人,所以你不能再做伤害自己的事了。”缺爱人群的廉价感来源于对他人的珍惜,而廉价的消失在于意识到他人的珍惜。
希望小叶,以及和小叶相似的人,可以试着在和人沟通出现问题时先试着分析问题并平等的讨论,而不是一昧地道歉并希望他人可以通过伤害自己达到泄愤和解决问题的效果。珍惜你的人也会觉得你的道歉很廉价且认为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最后可能渐行渐远,而不关心你的人很多时候也配不上你的那么多道歉。
与他人的连结并不在于自己的道歉等选择将自己处于低位的行为,而在于自己的独特,珍惜自己吧,小叶的爱是很珍贵的,在最后小叶也意识到了胡医生并不配得自己的爱,自己的爱并不廉价。
其实小叶最后也不能说是完全走出了“缺爱”带来的种种,她心中需要被填充的部分在最初由胡医生廉价的夸赞加之自己的脑补来填充,最后可以由铁梅、茉莉甚一系列关心自己的人填充,但这时候不再需要脑补了。
小马在电影中真的是一个可爱的角色。可以看作是一个孩子爱上了一个大人。二刷时发现铁梅第一次带茉莉去看演出是,小马就对铁梅有好感了,在台上看到铁梅时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喜欢。
想通过各种献殷勤来博得铁梅的好感,在和铁梅对话时即使已经做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回答,但还是将聊天引入冰点。在和面时和铁梅的对话,完美地体现了一个小男生想要搭话并关心对方时,真心溢出但方法全无带来的尴尬,小马想通过说:“真可惜”来表达对铁梅能力的赞许和虚构的共情,但铁梅认为她的选择与小马没有任何关系,她自己都不说可惜,小马有什么好可惜的。小马只好迷迷糊糊地回答:“明白了”来表现他的听话,并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但铁梅问起明白什么了,小马完全暴露了自己不成熟的一面:“明白了很多事不明白。”
小马撕破铁梅衣服后,小马的出门又被叫回来后的眼神完美演绎委屈小狗。不小心干了大坏事,也不知道这是坏事,也没想干坏事,结果就被凶了,好难过。
小马一直想好好真心地好好地对待铁梅,甚至是怀着发展长期关系的想法。会看完铁梅所有报道,会在铁梅说“课间十分钟”后拉黑铁梅,行为很幼稚,但因此人物形象很立体,一个想发展长期关系对方却没这么想从而不高兴的小朋友。
铁梅最后邀请小马一起在家看电影,也算是小马真心的回应吧,还有点小开心。小马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原先的想法过于飘渺,愉快接受了这种“在家看电影”的关系,也算是小马的成长吧。
思维的成熟水平还不足以驾驭自己的真心。
二刷时注意到一个点,在日料店吃饭时,小叶说自己会吃药避免来月经。其他两个男生的反应是:“这还能吃药。”而小马问的是:“是你妈妈逼你吃药的吗。”可见小马的思维方式是一个被伤害者的视角,更关心的是小叶是不是作为受害者被逼迫着吃药以避免来月经,而不是在思考药和月经的关系。
小马由于童年母爱的缺失而不断在“找妈”,另一种典型则是前夫哥由于“结构性问题”想“当爹”。
前夫哥这个角色其实更多的是滑稽和可笑,而不是令人厌恶。前夫哥作为在传统的性别分工束缚下成长的男性,因为自己没能实现传统男性所被要求的事业而选择离婚,离婚后想要回到铁梅身边因而读了许多上野千鹤子。上野千鹤子的书确实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前夫哥在电影中所说的什么性别是后天塑造的,既得利益等本身并没有错,也是上野千鹤子的观点。但前夫哥的滑稽指出在于用父权的方式讲述女权的故事,他对于女权的表达目的在于“显摆”和说教,传统的爹味行为方式。包括他的结扎咨询、搬家后才姗姗来迟,为的都是一种显摆和展现。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前夫哥的行为像是马拉火车,向外人展示出火车这一先进性,但实际上本质还是落后马力的展现。
前夫哥在铁梅遭到网暴时会放下对小马的“恶意”,希望小马可以给予铁梅一定的帮助。或是前夫在小叶受伤后同样来等小叶,虽然说出的话是:“对女性的关心太少了。”很滑稽可笑,但在心里应该是关心的,否则前夫与小叶这样只有几次不愉快吃饭交集的人物完全可以不到场,但前夫到场后还是想要在众人面前显摆自己。
但前夫哥至少是一个想有所进步的男性,只是仍处在传统性别角色绑架下,走出惯性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夫哥和小马都算“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相比起《芭比》中旗帜鲜明的好坏对比:KEN从现实世界中带来了坏的男权,芭比等用平权打败了邪恶,这样的处理过于简单粗暴。而《好东西》则以轻盈的姿态带过这些话题,轻松而不是幽默,却常有一针见血之处,最重要的是,即使名字叫做《好东西》电影中也并没有好和坏的对立,甚至于每个角色都可以在电影中看到成长。
小小不足:电影最后,小叶”创造新游戏规则“的相关发言,说教意味已经过分溢出了,有像作文最后强行升华主题之感。
胡乱联想:小孩问铁梅自己可怜吗,联系片名,是不是借的是《可怜的东西》片面这一灵感编的台词。
二刷发现的小细节:
1.小叶第一次出场就是在喝酒
2.小胡的房间号是521(谐音?)
3.前夫哥第一次出场就说小孩画画眼睛靠得太近了,为后续眼睛问题埋下伏笔。
4.铁梅去接茉莉时张家新妈妈对铁梅的态度不太好,对应铁梅很喜欢找老师、找家长。
5.小叶和小马的汽水喷出后,所有人都去帮忙善后时前夫哥只在旁边给他们甩了几张面巾纸。
6.铁梅第一次说小叶好时,小叶满满的不相信。
7.在日料店铁梅忽然接到新任务准备开始办公前,茉莉主动帮铁梅挪走了面前的盘子和杯子,从而铁梅可以把电脑放在面前。
8.小叶说她小时候吃药避免来月经时,其他两个男生都问的是“这还能吃药”,小马问的是:“你妈妈逼你吃的吗。”小马的思维和别人不太一样。
9.电影中小孩笑得越来越多了。
10.最后小叶和铁梅在学校门口等茉莉的时候,小叶是不是开始抽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