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般,很多人看到了这部剧的“某些优点”加上对那段历史的致敬便觉得还不错,但是整体来看,个人认为堪堪及格,现分述如下:
一、剧情结构
(一)流水账式拍摄,不集中

导演试图从重庆谈判到解放南京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选择地”过一遍,但是49集真的不长,这就导致有的剧情相对丰富,有的剧情相对简略,前者如辽沈战役,对东野犹豫,义县战役,东西对进,塔山狙击战等事件几乎描绘得相当详细;后者如流水账一般的一集的重庆谈判,以及最后进北平之后的一些“记账”算是一笔带过。这样造成的最直观的感受是详略失当,其实聚焦于大决战进行的全过程明显更为合适,而不是试图全景式展现解放过程,只通过加上背景和影响几个字便合适。

(二)重辽沈,轻淮海

原电影没有拍到的济南战役,豫东战役剧版也没有体现,综合前后看来东北野战军完全成了电影中的主角,辽沈最为详细不算,矛盾冲突刻画得更为激烈,花费的篇幅,勾勒的小人物都是最多的,相反淮海战役的背景,战略构想,相关战斗场面基本都是一笔带过,例如最后杜聿明集团总攻被消灭只花几分钟的镜头。还要说的是平津战役的战争场面虽不如辽沈和淮海,但是如何分割包围各大城市只通过旁白完成真不应该是剧版选择。有点像辽沈花完了预算,最后其他两个战役只能赶剧情,赶场面。(有一部分影迷其实对当年大决战之淮海战役是存有遗憾的,当年选择以淮海战役总前委作为推动剧情展现的主角不能说不对,也是一个角度,但有的地方太过本寄希望剧版矫正此遗憾结果还是没有,反而原版辽沈战役其实已经相当经典,只是没有义县战役,细节不如剧版详尽)

二、角色演绎

(一)王劲松版蒋介石

平心而论,王无论是形似还是神似可能都与照片、画像上的常凯申极其贴近,台词功底除了没有奉化口音也相当出色,但是个人觉得角色设计存在问题。既然全剧是从重庆谈判开始描写,常凯申那个时候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状态?个人觉得应该是胸有成竹,昂扬向上:手中握着几百万雄兵,又有美国支持,毛若不来直接可以“光复全国”,毛若来便可以拖延,以做好发动内战的准备。这样的情况下,人物塑造怎么跟第49集快要失去大陆一样的“丧”的感觉?这便成了败笔,实际上即算到淮海战役快要失败的关头,常凯申哪怕心里清楚,表明上也绝不可能体现失败乃至绝望的气质,看看赵恒多扮演的加油打气和“优势在我”是怎么一种人物状态就懂了蒋塑造的失败之处(人物基调整体偏绝望,这种情绪感染下不可能打得赢)

(二)于和伟版林彪

真心不合适,101没那么多话。黄豆之争显然不是重点,而是的确不像,这点影版占了便宜,恰恰是时长有限所以台词相当简练。101从来是想的多,说的少,解释工作往往交给102或103,剧版加了101不少解释戏份导致不像,102和103就成了打酱油的,101“阴郁”的气质也被破坏。(作了决策让下级自己领悟和自己还要尽心解释的101谁更合适,观众自有一双眼睛)

(三)“逗比版”卫立煌

卫立煌被生生演出了像个“逗比”,上蹿下跳没人听,剧版甚至将其塑造为从心里认定东北守不住所以早做好了一面坚守沈阳,一面找飞机逃跑的阴阳人准备。确定不是在黑卫老总?要真是地下党就不应该跑路等待解放,但是这些刻画像极了地下党。个人认为卫坚守的战略方针不能说错,在大概估计东野不会直扑锦州的前提下,反而是以少面对多情况下的最好选择,至于放弃沈阳转向锦州为什么没做,当然从结果来看不如赌这一把,但是存在中途被分割包围的风险,历史毕竟不允许假设(个人认为在林彪没有下定决心攻锦之前,快速放弃沈阳,转向锦州是上策,但是就国民党拖家带口式,拖拖拉拉式转移加上情报系统几乎被渗透来看,面临廖耀湘一样的命运也很有可能),没选择转移也完全能理解,只待坚守,坐等时机,而不是剧版如此对常凯申五虎将之一的逗比刻画。

(四)其他

例如宋美龄“宣传敌人式”刻画,没有描写国民党统治覆灭的原因是什么(相比影版);一群领导人因为年纪大了,“沉重式”刻画(没有更好代替的演员);一些小人物的刻画,重点不在于虚构而在于不刻板不理所当然。至于戴笠,一方面我觉得重庆谈判情节人物设计基本都有问题,另一方面只露了个脸,其实完全可以忽略。

三、拍摄结构

类似于战争戏,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宏观上的战略决策,中观上的战役指挥,微观上的人物刻画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宏观意义在于详尽描写三大战役的设想过程,为什么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用那些力量打一次大的决战?这里的重点是人员的参与,讨论决策的过程,同时还需要看果党是如何设想接招。中观的意义在于一场战役具体如何指挥是需要详细拍摄清楚的,最为合适的拍摄方法是双方局部指挥官的对弈,这里往往需要辅之以宏大的战争场面与局部的战斗场面来描绘战争的不易和残酷。微观的意义一般是通过小人物刻画来反映战略,战术上是否得当,谁得民心,胜利的根本原因在哪里等等。简而言之,电视剧好不好看,矛盾是否激烈尖锐尤为重视宏观和中观的刻画,但要保证微观一定要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双方从最高统帅部到局部指挥部对弈的激烈冲突+不同选择带来的后果优劣对比+战略胜利到战术胜利的原因揭示”全景式展现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加入类似于经济,政治,文化,谍报等其他影响战争胜利的因素,但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因为拍的就是大决战而不是其他。导演大量勾勒其他戏份,导致军事上的来龙去脉说的并不清楚,影响了播出效果。

四、剧情节奏

总感觉现在演戏方式人物行为,台词都是慢吞吞的,全剧用1.25倍速完全没有障碍,个别地方用1.5倍速都没有问题,不如以前拍戏的干净利落,不过这是大环境使然,感觉所有电视剧都在普遍偏慢,都市戏这样还能接受,军事、战争也如此实在不像是军人作风。

总之,这绝对难称得上是一部佳作,不过难得见到一些熟悉的面孔,完成了拍摄任务而已。到底留下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