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之夜》首先是关于数个图像的构成的电影,紧接着,电影安排它心底的角色登场。你知道这部电影关于剧场,完全属于剧场,立足于剧场,因为在那里(电影/剧场),有导演、制作人、编剧,喜欢开玩笑的演员卡萨维蒂先生,以及,永远的吉娜·罗兰兹。似乎我们的野心就放置在这里便已经知足了,但是,一个剧场除了这些灵魂之外我们还需要拥有什么?

朋友们,我想说卡萨维蒂的超凡永远在于他意识到了镜头繁复的花丛里藏着的那一抹最神秘的面容。在结尾的那一场登台演出,我们看到演员就站在舞台上,导演、制作人、编剧来到观众席又离去,怀揣着不安,似乎作为图像的他们都不再属于这场戏。然而,到了最后,卡萨维蒂用摄影机拍摄下了Dorothy(即导演的妻子,一个例外的,不曾属于剧场的图像)拍手欢呼的镜头。一晃而过,除了她眼含的泪水永恒地在那图像的河流里呼吸。我们在那时才真切地把握住了观众的图像,以及某种唯一的价值和例外的意义。那一刻,我们忘记了自己处在这样的位置、何种的地位,我们拒绝令自己成为了哪怕某一场戏的缔造者、组织者,在那一颗无法充分辨认的神秘的图像内,我们被卡萨维蒂强行按在了观众席上,去为一次刚刚才发生的生动呐喊。如果说场面调度的艺术深根于点与点之间的那一道视线的成立,那么在《首演之夜》内,卡萨维蒂选择将观众完全抛向某位隐晦的角色的瞳孔里。

这是我第一次被一位作者要求,我们必须足够谦逊,足够善良,足够骄傲。电影并不试图令我们成为更好的人。那是骗局。但唯有卡萨维蒂,只有他,希望我们能够在约莫两个小时的电影的时间内,看到我们有能成为更好的那个人的可能性。我们不是总是失败,我们只是未尝成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