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勤勤的雨中嘶吼,台词设计和动作设计很有意思。微微的过火,微微超出了“苔花”这个女人在电影里可以占有的特征,感觉像是整个人身上起了一层毛边。那瞬间她像非常多人,像眼妆晕开的罗琦、电影里的愉悦犯、动漫中唯我独尊的那种角色,唯独不像一个伤心受骗的母亲。这种“超过”隐秘地改变了观众对她的期待。如果说原来我们期待一个骗局碎裂、回归正常生活的结局,这下却不得不认为我们将看到她在陨落之前大闹一场。因为从那一刻起,导演就失去了把她设计成“对自己的处境毫无认知的角色”这条捷径,因为她并不是脱力地坐在受骗者的椅子上,而是以一种悦纳刑罚的姿态,这让她变得很独特,和以往见到的这类题材中的主角区别开来。我的兴趣被调到非常高的程度,却想起这部电影的评分是6开头,不禁非常疑惑。

看到最后十分钟,我明白了。这大概足够展现文学转影像的困难,虽然不知道导演拍的时候有没有整段散文来参照,但我已经能想象这段让格非之类的作家来写大概会是什么样(那个老虎的出现,又变成了多和田叶子式的),总之在电影里呈现出来十分怪异,就像双雪涛的《光明堂》里掉河的那一段,拍出来应该也很困难吧。吴磊的念白有些尴尬,以及,最后看来是想表现动物般的母性本能的回归,我第一反应是“这简直是素食者的反面,人家都变成树了你非要让她回来”,第二反应是好恶……

从thematic的角度来说,我还是十分抗拒“回归质朴”的结局,或者说抗拒“草木人间”的题意。片里的人名各自含有一种植物,苔花微小,莲出淤泥而不染,而家庭里始终缺位的父亲则是山,由此已经能感受到创作者对角色的理解,还有对使用自然元素的追求。但自然为什么就这么重要呢?

我挺享受那些美丽的纪录片镜头,比如磨碎茶叶、湖上泛舟,是因为这些对于在城市生活的、占尽便宜的观影者“我”是新鲜而异样的。我渴望能看到更多,也能从中得到治愈。甚至站在吴磊的角度,我都能理解他对自然的看重。因为他是大学生,有一套城市人的知识框架,反过来看“回乡”确实是件重要且浪漫的事。但从苔花的心理出发,这个说出“我花钱买高兴,行不行”的女人,她真正相信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吗?族人,乡土和植物的救赎意义体现在哪?为什么要被那种东西唤醒。

这些,与其说导演不会拍懒得拍,不如说他是默认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喜欢这个调调影片的观众都是他的同类,所以故意没解释。所以,即使电影名选了草木,但其实拍的是另一种荷尔蒙人生;主题动作也不是寻找,而是寻找失败的颓然回归。然而可能是我过度代入苔花了,只觉得,明明已经吼出了真心话,并不需要迷途知返,也不需要经过了神话处理的大自然来治好我的疯症。就算要治,症结也并不在自然—城市这个二元对立里,也和陈建斌毫无关系。

最后想夸一下workshop的片段。向下倒的信任训练,还有催眠练习,这段算是我在内地影院看到比较有趣的了。演员们的演技都非常好,梁龙演这个简直浑然天成。蒋勤勤得奖是OK的,她好美,眼睛和气质都好美。我的确不喜欢电影的尾声部分,它本身的诡异并不难忍,我介意的是它和我喜欢的雨中嘶吼部分的冲突,显得后者很赘余。但是,比起无聊和可预测的调度,我还是觉得做些新尝试挺好的,得一些6分挺好的,又不会死。禅一下,试试也不错,大不了下次不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