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叩开了隐藏在层层遮挡下两位少年的朦胧依恋。

影片里来无影去无踪的“怪物”被巧妙的隐藏在了每个角色的背后,趁你不备的瞬间,张开嘴给予你刻骨铭心的痛苦。

单亲“妈妈”在校长老师们的眼中是“怪物”,和女酒保谈恋爱的“老师”在大众眼里是“怪物”,熟知各种花名的“星川依里”在同学眼中是“怪物”……

...

辛辣的讽刺配上淡淡的忧伤是专属于导演是枝裕和的风格。

所以,我不认同有些朋友认为《怪物》是东亚版的《亲密》。后者是通过浓烈的情感冲突让观众体会“人言可畏”,前者则是通过留白和点到为止的轻盈去传递不被认可的关系在僵化的父系社会中如何格格不入。

在这部电影里用大火串联起来的三幕,无论是哪一幕的视角,都在用力的击打着观众们沉重的心情。

...

安藤樱饰演的早织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单亲妈妈。她不仅拼尽全力抚养着儿子麦野凑,还小心翼翼的呵护着他敏感的心灵。当她察觉到儿子的行为有可能是因为学校老师的体罚而出现了“异样”时,她决定不顾一切的将儿子护在身后。

但无论她如何屡次三番的质问、控诉甚至是呵斥学校对自己儿子所遭受的苦难充耳不闻,并且还包庇纵容,都不足以改变现状时,那种重拳打在棉花套上的无力感和破碎感,第一次刺痛了屏幕前的我。

...

被“造谣”体罚学生的保利老师同样惹人怜惜。

作为一个怀揣着梦想辛勤付出的育人园丁,保利老师成为了学校在面对家长和社会汹涌民意下的“牺牲品”,被强行按上替罪羊的身份,替永远正确的学校,挡下了致命一刀。

尤其是,当鲜活的老师和机械化的“校长”共处一室时,那种强烈的反差感更加深了我对于保利老师的同情。

是枝裕和借由保利老师所影射的日本腐朽僵化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方式,成为了他在本部电影里火力全开抨击现实的缩影。

...

隐藏在重重阴影下,麦野凑和星川依里见不得光的感情则构成了影片最催人泪下的第三幕。

依里因为和同龄人的格格不入,从而遭受了长时间八零,却从不反抗。因此,凑对于依里的感情从一开始的同情,一点一滴的转化为了爱恋。

然而,哪怕是凑,也无法在阳光下流露对依里的感情——因为那会让凑也变得不合群。

...

所以,哪怕依里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对他的恶,却仍然选择了包容。

而依里那个酗酒无度只会家庭暴力的爸爸,才是埋下所有灾祸的根源。

那场莫名其妙的大火,没有成功吞噬掉这个怪物,反而让他变得变本加厉,加深了依里所遭受的痛苦。

于是,我被第三次刺痛了。

...

废弃火车上的猜谜游戏,成了照亮两个少年的光。

当依里试图用“他会努力的拼尽全力然后放弃”去形容树懒时,凑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是星川依里吗?”

那一瞬,依里温暖的会心一笑,而作为观众的我,迎来了最尖锐的一次疼痛。

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

暴风雨天的那个清晨,凑在浴缸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依里。在拖拽的过程中,依里背上若隐若现的淤青和早已结痂的伤口,身体上的伤已经如此触目惊心,依里心灵上的伤又是如何瞠目结舌呢?

至此,我已不敢再想。

...

那辆通往未来的列车不知道何时才会重现。

两位少年,和他们的故事。却会不间断的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

但愿世间再无苦楚,但愿人间长留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