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敬佩他的电影本身,而不是那些电影之外的东西。”

娄烨作为国内最具代表的创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没有恢弘磅礴的气势,风格化和诗意化的写实占据影片本身。晃动的镜头,诗意的画面,没有暴力和日常,将画面定格,他会拍杂乱污秽的苏州河,也会拍漫天梧桐飞絮的南京和雨如瓢泼的武汉,无论在哪个城市里,他总会找到适当的在场方式。

然而在第六代导演中,他不像王小帅、顾长卫、宁浩等人,要么孜孜不倦地分析答案源头,‘要么追求现实主义,关注草根人群,要么走在商业市场的前端’,而娄烨,是一个独行者,他以纯粹的艺术追求和无限的创作能力搭配造作又动人的语言输出使无数文艺青年魂牵梦萦。

他的电影离不开爱情和欲望,也难怪他说“我说清楚了爱情,也就说清楚了这个世界。”我想,也就是这种本能的驱使下他的作品里会经常出现情感纠缠,欲望充沛的个体。

在电影面前,他将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融入对时代的思考之中,片刻间,你就会因某些场景或句子无法自拔,也会因陌生的世界呈现产生向往之感,更会因他纯粹的艺术追求感动万分,如同自己品尝那遗留的激情。

杂乱无序的废城都市下方是闪烁的光点移动,鼓点律动的私藏配乐背后是情欲的旖旎,一边跳着disco,一边将丰沛的欲望隐匿于影片之中。

我时常尊崇于他近乎完美又略有纠结的情感诉求和焦虑虚无的成人感情,欲望终究是通向现实,现实也永远以压抑结尾。

而“好的现实主义电影并不一定来源于惊天动地的事件,沉淀出来的价值才有意义”,个体的真实沉淀会让观众映射自身,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观感,比如有人的内心或许正在经历情感的宣泄,就会在零碎的悲伤中寻找出口。

而当一个电影以意识流充斥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一种虚幻且矫情的表达偏离,并且时常会有伤感文学式的孤芳自赏和装腔作势,而娄烨的电影将其平衡,在一种舒适且充满个性的位置上独善其身,而我姑且将这种现象幻化成“文艺青年的毒药”,直至完全浸入日常。

他喜欢拍电影也喜欢纯粹的表达,他说——

“一旦你尝到了自由的那种尺度,那很可能你就很难回去。”

在创作者横出的今天,“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我希望他继续在自由的国度里酣畅淋漓的表达,在迷人的光影里的注入纯粹剔透的灵魂。

今天的电影市场下,内地的制度还不足以支撑自由的创作理念,观影选择仍然以商业片为趋势。虽然文艺片不是主流,可依旧有人愿意成为它的观众。ip+流量的时代终究会被淘汰,拿作品说话比什么都来得实际,赚快钱和长期的口碑积累,两者产生的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因为,"大家是敬佩他的电影本身,而不是那些电影之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