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87版《红楼梦》一经播出,自我感觉良好并堪称经典,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仅举100例错误。

1、林黛玉进京时画外音林如海嘱咐黛玉“你上无父母教养、下无姊妹抚持”应为上无母亲教养,此时因其父尚在怎能说无父。
2、解说员之误:“这两位神仙化作跛足道人和赖头和尚。”把跛bǒ,错念成了pō,声母错了。
3、甄士隐抱着英莲上街,看到的本来是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在一起,不知为什么87版要把两人生生分开,大街上【只见和尚而且不是癞头】,是个锃光瓦亮的大光头!【原著的对话全无】,和尚成了只知道化缘敛财的俗物,还盘坐于高处自以为不俗,却任俗人往身上扔铜钱如同戏猴一般!
4、87版空空道人没了,跛足道士跟癞头和尚这俩穿线式人物完全弱化成路人甲。
5、原著贾雨村住葫芦庙,87版贾雨村住宝禅寺
6、书中说明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先英莲丢失,后葫芦庙失火】
而87版却篡改原著误导观众,【让英莲失踪和葫芦庙失火发生在同一个夜晚】
7、删去【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减少【贾雨村和娇杏的剧情:原著中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看见甄家丫鬟娇杏,对其有意,后纳她为妾】,87版删了太多剧情,包括【甄士隐梦游太虚幻境】也没有。
8、【87版没有甄士隐带妻子投奔岳父的情节】,直接快进到甄士隐遇一跛足道人,听其《好了歌》后,为《好了歌》解注,在经道人指点,士隐醒悟随道人出家。87版这里也没有甄士隐解注《好了歌》的剧情
9、贾府院内,听说林姑娘来了,丫鬟婆子蜂涌而出狂奔去看,大户人家的丫头是这样没规矩的么?
10、贾母把鹦哥赐给黛玉,说了句“就改名叫紫鹃”实在让人忍俊不禁。不说原著没有这个情节,紫鹃这个名字是透露着强烈审美倾向性的,起到了对林黛玉性格及命运的侧面衬托及暗示的作用。
黛玉给丫鬟起名,叫“雪雁”、“紫鹃”;宝玉房里是“袭人”、“晴雯”;王夫人身边是彩霞金钏;贾母身边是琥珀鸳鸯;宝钗身边是莺儿......丫头的名字与其主人息息相关,87版轻描淡写一句话,这个效果全没了。还不止没效果,贾母给丫头起名叫“紫鹃”本身就不合理,赐丫头给外孙女前先改名字更容易成为阴谋论者的臆想对象。
11、贾母改名紫鹃之后,姐妹们未卜先知,进门直接喊了一声紫鹃,大错特错。
12、第二集宝钗薛姨妈等人来的时候,原著中贾母没有出来迎接,87版来了个举家出动的大阵仗不说,还狗血不已的搞个宝玉拉着黛玉的手痴望宝钗,黛玉暗神伤,三头对面好不热闹,87版这个“三角恋”基调开篇不符原著也罢了,只是够狗血的。
13、原著湘云是孤儿,在87版的湘云突然就有了父亲,还是史鼐,史鼐可是湘云的叔叔啊,怎么就变成她父亲了,实在不合理。
14、贾政会见雨村时,许以应天之职。并说“我亲自举荐,会玉事其成的”玉事其成,应为“玉成其事”吧。“玉事其成”如此倒装句子有些不通吧!
15、黛玉欲去拜大舅伯时,邢夫人代大老爷说了一席话,等到邢夫人领着黛玉去拜见大老爷时,大老爷不忍相见。刑夫人又代大老爷说了同样一翻话,“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是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解些烦闷。”且不雷同。
16、刘姥一进荣国府,大街上就跪门卫,还跪拜了平儿,显得其不世故,平儿也不该见刘姥姥跪拜而无动于衷。
17、周瑞家送宫花至黛玉时,黛玉说话虽尖刻了点,但不至于将花甩还给周瑞家的盒子里。这太无理了吧!岂不是打周瑞家的嘴巴子!正当的应该是黛玉只在宝玉的手上看了看宫花,才说了:“不剩下的也不会送给我”一翻话。
18、宝玉探钗:宝钗看他的玉,读道:“莫失莫忘”,翻过另一面看了看又读道:“仙寿恒昌”。原著通灵玉正面是这八个字,背面却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那么剧中宝钗这样读,是正面写了“莫失莫忘”,背面写了“仙寿恒昌”似的,这不符合书中对通灵玉的描述。
19、凤姐遇到贾瑞后,知道贾瑞心猿意马,可是在临走前却回头给了贾瑞一个暧昧的媚笑,然后接著才让凤姐出现”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的内心旁白,可是事实上原著里凤姐会假意逢迎贾瑞是在决定要整治他才会有此行为,结果在87版里变成在没下决心以前凤姐就开始勾引贾瑞上勾...原著里凤姐碰到贾瑞虽然知道他在想什么,但表面上还是和谐客气(但绝对没有挑逗的意思)只是回头骂在心里,而真正决定设计整他是在贾瑞一再到访凤姐住处后才萌生此意,换言之真正有引诱的动作应该是在凤姐”巧遇”贾瑞那一回后有一段时间了,而不是在巧遇的当场凤姐就直接回眸一笑岂不怪哉?
20、贾敬过寿,邢王二夫人竟然对着空椅子下跪磕头,邢夫人王夫人是贾敬的同辈,为何要对贾敬行如此大礼呢?
21、为秦可卿送灵时,凤姐怕宝玉骑马有闪失,命小斯唤宝玉来与其同车,宝玉骑马来后,下马到车中,凤姐说:你是珍贵人不要像他们猴在马上。(已在车中,何必赘言)凤姐这翻话应该在宝玉还没有下马劝其下马上车时说,才妥贴。
22、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时,老妮净虚求凤姐说:“因当日我在长安县善才庵出家的时节,有个张大财主,女儿名叫金哥。那年都往我“府里”来进香。”应该说是“庙里”或者是“庵里”来进香,不该说成“府里”。说当时是出家的时节,难道现在不是出家吗?
23、原著第13回【贾珍便命贾琼,贾琛,贾璘,贾蔷四个人去陪客,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钦天监是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推算历法,什么预测天气、占卜吉凶、识人断命、解释异象等,87版改成钦太监,太监可不管这些啊。
24、原著贾瑞的风月宝鉴是跛足道人亲自给他的,还嘱托了他一些话,87版删了跛足道人的戏份
25、贾瑞照风月镜,应有正反两面之分,为何贾瑞只照一面而出两种形象,于理不通。
26、宝玉使小红将娘娘所赐之物拿去让黛玉挑,不合情理,且前后矛盾。宝玉眼面前的事,小红是不够资格的,也没机会去做。上次偶尔给宝玉倒了一次茶,被秋纹、碧痕啐脸,怒其做了巧宗儿。(小红和凤姐在狱中还回忆了这一段)做宝玉传情之类的事,非宝玉心腹丫头不可,如晴雯、麝月等。
27、贾琏每每与凤姐调情,平儿总厥嘴板脸,露出争风吃醋之状,这不复合平儿性格,有损平儿形象,也不合情理,若如此,凤姐岂容平儿至今。不早打发了他。
28、茗烟传书,贾府禁闲书应该是很严格的,为什么偏要让凤姐碰见茗烟传书?既碰见凤姐,岂有不查之理?宝玉也不应把茗烟所传之书全部抱入大观园,理应先搁在外书房,拿一两本进去是情有可原的。
29、茗烟不应呼宝玉为小祖宗,此昵称是长辈对晚辈,大对小之昵称,茗烟只能称“我的爷”等。
30、宝黛读西厢:原著乃是《会真记》,87版改成《王实甫西厢记》,与原著不符。
31、芒种节,姊妹们都在园中饯花,紫鹃也在其中嬉戏。黛玉因起迟了,怕别人笑他懒,连忙梳洗了出来,临出门时,还分咐了紫鹃很多事,紫鹃除了扶持黛玉外,还要喂鹦鹉等,没有时间出来,更没有理由在黛玉之前出来与姊妹们饯花嬉戏。
32、张道士要求把宝玉之玉请出去给道士们一瞧,宝玉把玉一把摔在张道土的托盘里,既不恭,也不合情理。虽然张道士为宝玉提亲,宝玉有意见,也不至于此!这和黛玉摔花到周瑞家的盒子里犯了同样错误。
33、小红遗帕变成了她当着贾芸面丢帕子,成了故意勾引,而原著中贾芸是无意间捡到的帕子,87这个改编不妥。
34、宝玉挨打那段,人家明明屁股都打开花了,抬回去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地搬,为什么让他仰躺床上,晚上就坐起来了。
35、原著第25回【那贾环正在王夫人炕上坐着,命人点灯,拿腔作势的抄写。一时又叫彩云倒杯茶来,一时又叫玉钏儿来剪剪蜡花,一时又说金钏儿挡了灯影。众丫鬟们素日厌恶他,都不答理】87版贾环没叫他们,丫鬟们一个个主动过来又是递茶剪蜡花,倒像是有意要讨好贾环。
36、87版第15集中,湘云喂贾母吃香蕉,拍手的时候没吃完的香蕉就直接丢在了自己裙子上面。天雷滚滚~
37、宝玉凤姐中邪后,让人扎了一针宝玉就有意识了,凤姐也肯吃药了,跛足道人癞头和尚哭晕在厕所里。
38、探春理家时,一丫头执壶正准备给探斟茶时,李纨却接过壶递给了探春,李纨此举何意?是丫头不配给探春倒茶?还是什么?我当时还以为李纨接过壶亲自为探春斟茶去的呢,而李纨却把壶递给了探春,难道探春有用壶直接喝的习惯?可是探春接过壶却自己斟了茶。这是何意?李纨岂不多此一举吗!哪有大家风范!
39、袭人娘病逝,凤姐嘱袭人回去后“别使用别人的铺盖,别吃人家的东西”。真是废话,回自己家去,铺盖可以带回去,怎么能连东西都不让吃呢?
40、凤姐知命中,要小红把巧姐带走,并对林之孝一家说:“你们是我从王家带来的……”把巧姐托付给了他们。编剧可以把林之孝策划为是凤姐从娘家带来的。可是为什么当初凤姐连小红是林之孝的女儿都不知情呢?有这样的道理吗?林之孝还真不是凤姐从娘家带来的,只有“来旺”一家才是凤姐陪嫁过来的。当初来旺夫妇还依凤姐之势要霸娶彩云为媳呢?
41、议论省亲一事,赵嬷嬷说:“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该应说是“金陵王”。因后又说了江南甄家如何接驾,如何用银如流水,谁是江南王不好分辨。
42、大观园试才,单聘仁等道,若不是心中有大丘壑焉能想到这里?应说是“胸中有大丘壑”不应是心中有丘壑吧!
43、大观园试才时,茗烟在贾母面前说“今天二爷给老太太露了脸”,应该说给老太太长了脸!晴雯也说了二爷今天露了脸,我们奴才脸上也光彩!难道宝玉从来没露过脸?这种说法还是不妥!
44、林之孝家的请示安排十二尼姑道姑住处时,没等介绍妙玉之前,凤姐就把龙翠庵安排给了妙玉,岂不荒唐。凤姐有先见之明吗?
45、宝玉试才后出园门时,以茗烟为首的一群人抢走了宝玉身上所佩之物。茗烟还把个香袋什么的拿在手上炫耀,岂不荒唐。作为贴身书童只有围护宝玉的一切东西,哪有带头哄抢之理。其它人则另当别论。
46、蒋玉菡情赠茜香罗那一节,原著中宝玉想起那汗巾子是袭人的,不该给人才是,心里后悔,口里说不出来,只得笑道:“我赔你一条吧”,87版里袭人发现了宝玉把自己的汗巾给了别人以后,宝玉是怎么办的呢?宝玉扯下身上的大红汗巾甩给袭人说,拿这个赔你吧,毫无歉意,这是原著关于宝玉性格的设定吗?我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47、玉生香一节,宝玉闻见黛玉身上有一股幽香,但不知是何香,香从何来?原著宝玉拿起黛玉袖子闻个不够,才知是黛玉身体发出的香味。电视却忽略了这一细节。 【87版对于这段剧情可谓是改的面目全非,演绎的不忍直视】
48、讲完耗子精,宝钗到,听黛玉说宝玉绕着弯子骂人,宝钗讽宝玉,“前日在娘娘面前忘典出汗。”要散时,宝钗告诉宝玉说袭人病了,而宝玉慌忙离去。难道宝玉反不知袭人病了!难道是急病吗?此于事实不附,于情理不通。
49、茗烟戏万儿,太肆无忌惮,大呼小叫,不成体统。应是宝玉从窗口或门缝偶尔窥视才得体。
50、袭人生病,丫头们各去赌钱玩耍,唯麝月看护。宝玉回,问麝月为何不去赌钱,麝月说“没有钱”,宝玉说,堆那么多钱不够你输吗?难道贾府还堆着钱让丫头们去赌博吗?为什么后来因赌博查处了一些人,如迎春乳母等。原著是说“床底下”堆的钱不够你输吗?一字之差,其意绝然不同,床底下的钱,一定只是丫头们平时没用完的零钱,攒下而堆在那里的。丫头们能玩多大输赢呢?所以说床底下的钱不够你输吗?是有道理的。
51、晴雯还没出门,宝玉就说满屋子就她磨牙,没有时间差。应该是待晴雯刚出门,宝玉就说“满屋子就她磨牙 ”, 麝月在镜子里做手势叫宝玉别说了,意即晴雯没有走远,会听到的。晴雯闻后返回来相问才真实有趣,更显小儿女天真烂漫、机智灵活。
52、鸳鸯被他哥接回家后,87版的贾母竟然急得四处大喊找鸳鸯,可能是想体现鸳鸯对于贾母的重要性,但不能把贾母身边的丫鬟都抹掉了吧。而当时侍奉贾母的竟然是坠儿,诺大的一个贾府人手不够用了吗?坠儿做宝玉贴身丫鬟都不够格怎么会贴身服侍贾母呢?
53、长史官见政老爷说了:“下官有一事相求,敢烦大老爷作主”。“大老爷”这一称呼不妥,长史官的语言与傲慢的态度不附。若称赦老爷为大老爷还说得过去。政老爷称老爷,二老爷,老先生即可。况且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也是有身份的人。不应称政为“大老爷”。
54、贾雨村晋升,送来贺贴于贾府,87版竟然交给了薛宝钗,虽然宝钗是懂事明理的,但是毕竟不是贾府的自家人,就算太太不在,理应应该交到探春那边吧。
55、再看看宝玉和晴雯大闹的这场戏 ,87版最后只有袭人一个人跪下,原著是跪下了一大片丫头
56、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后,已是傍晚时分了,袭人告诉宝玉一个好消息,“云姑娘来了”。惹得宝玉,连忙要去会湘云。袭人又极力阻拦,说今晚了,明日再去不迟。既告诉了宝玉,又何必阻拦他。这不是袭人的性格。且袭人深知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唯恐他们做出不才之事。娇箴一节就是因宝玉、黛玉、湘云没日没夜嬉戏而使袭人端心,以至箴劝而约发三章。哪有傍晚时分告诉宝玉,“湘云来了的消息”之理?这岂不是把宝玉往湘云处赶吗?
57、晴雯跌坏宝玉扇子,宝玉与晴雯争吵不过气的砸杯子捶桌子,这个表演非常失误,原著第三十一回:宝玉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 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原著宝玉对晴雯说别在生气时拿杯盘出气,87版宝玉居然自己砸东西发火,这前后矛盾错中之错~
58、晴雯生病时,宝玉说完话直接拿出一个西洋的烟给晴雯,原著 :(晴雯服了药,至晚间又服二和,夜间虽有些汗,还未见效,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次日,王太医又来诊视,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
87版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是时间提前了,第二 把麝月抹灭了
59、原著宝玉偷听到平儿和麝月谈话得知自己身边丫鬟坠儿偷了金镯子后回至房中告诉晴雯,87版宝玉还没说是坠儿偷了手镯, 晴雯就说’快把那小娼妇叫来’。难道晴雯有先知的本事?
60、接着还是给一两银子的戏,原著写(麝月拿了一块银子出来,不知是多少的。一个婆子说是‘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边,这一块至少还有二两呢!这会子又没夹剪,姑娘收了这块,再拣一块小些的罢。’)87版只有宝玉麝月两人在,没见婆子! 这又是漏洞。
61、原文: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一时黛玉去后, 就有人说"薛大爷请",宝玉只得去了.原来是吃酒,不能推辞,只得尽席而散.
而87版给黛玉加了一句台词“吃酒是小事,看你和宝姐姐倒是真的”,87版编剧就是通过胡乱添加这种小细节,让87版林黛玉变成了一个醋罐子,又删减了海棠社、咏菊等剧情,黛玉的才气也没有表现出来,无处不在放大黛玉的尖酸刻薄。
62、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见刘姥姥时问:“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回答“六十五岁了”。这个年龄一定是大错特错了。贾母还说:“这么大年纪了比我大好几岁,我要到这个年纪,不知道怎么动不得呢?”照刘姥姥六十五年推算,那么贾母一定要比刘姥姥小许多。没两年贾母就做八十大寿,又将何解释?原著刘姥姥说有七十五岁都有点难推算不过来。千万别把刘姥姥年轻化。
63、还有一个穿帮,刘姥姥逛园子时丫鬟姑娘们端来菊花插刘姥姥头上,结果头上一朵菊花都没有,像是纱花、绢花。
64、为招待刘姥姥,贾母命上果子,而鸳鸯只给板儿抓了一点果子。这里鸳鸯有意违背贾母的指示,还是小气呢?“上果子”应该端一盘子或几盘子果子才应景,不应是只抓一点给小孩子吧!看来贾母最得意的丫头也不怎么得心应手了。
65、原著中,宝玉午休,宝钗看袭人为宝玉做的肚兜实在鲜亮可爱,不觉坐在床上绣了起来,宝玉梦中嚷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说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不禁呆了。而电视剧中贾宝玉嚷的却是:“和尚道士的话有什么信不得的?”信不得信不得,意思与原著完全相反。
66、87版妙玉端茶给贾母喝的情节,原著是这么写的‘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而87版妙玉无茶盘光捧一个杯子
67、宝玉品茶栊翠庵时,妙玉先拿出自己常日吃茶“双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说是俗器,妙玉接着拿出并不比前一个杯子大的杯子对宝玉说,你可吃得这一“海”吗?这个“海”子应该比“双绿玉斗”大很多才应景,所以87版这个道具杯子太小了点。
68、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87版的妙玉直接说:“把那个什么姥姥用过的成窖杯搁外头去”,原文哪有这么直白,这么指名道姓显得妙玉很没教养,是不是只叫人别收了,没点名道姓的说是谁喝过的,而且这杯本来是端给贾母的。
69、宝玉又在看《牡丹亭》之类闲杂书,而宝钗拿着一本正经书,劝宝玉多读这些“士途经济”的正经书。宝玉不屑一顾,说我有事出去了。抬腿就走了。这一情节早在诉肺腑一节,通过袭人之口叙述得清清楚楚,这里再现,重演此情节,岂不蛇足?当时袭人还赞扬宝钗有涵养,要是林姑娘不知闹得怎么样了。宝玉说:“林姑娘从不说这样的混帐话!不然我早和他生分了。”
70、原著第57回【紫鹃试玉】对应87版第23集,第61回【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对应87版第22集,87版把这两回情节颠倒了顺序。
71、凤姐生日只是偶尔为之,周瑞家的祝词说什么祝凤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不合理。凤姐毕竟太年轻,还领受不住这句话。
72、贾蓉唆使贾琏娶尤二姨初,贾蓉与二姨三姨调情嬉戏,且不避讳尤老娘,尤老娘也跟着傻笑,不堪场面,连丫头都看不顺眼,并嗔怪贾蓉不把奶奶放在眼里。蓉儿这里把尤老娘放在眼里了吗?此时,尤老娘应不在场为妙!
73、贾珍夜探花枝巷,尤三姐被贾珍揽入怀中,玩弄一节,不合情理。有损三姐之贞烈形象。身处污泥之中,有时逢场作戏情有可原,但不至于此。如果三姐投怀送抱于贾珍,那么贾琏一句玩笑话就激怒了三姐,则说明其既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且柳湘莲猜疑也是有道理的,三姐也不必为柳湘莲殉情,柳也不必为三姐可惜,更不必为三姐出家忏悔终身。所以“坐怀”是一个错误。
74、贾琏赠九龙佩于尤二姨时,贾琏夺尤二姨之槟榔荷包,尤纠缠而不予却掷于床,何意?原著里“贾琏便笑着欲起身来拿(槟榔荷包),二姐怕有人来看见不雅,便连忙一笑撂了过来。”剧中贾琏来夺,就让他夺去算了,尤二姨可以扭捏一翻,何必掷于床多一举。
75、贾琏偷娶尤二姨时,贾莲搂着二姨笑道:人人都说我那夜叉婆子整齐,这会子依我看,给我提鞋都不要。这里应是,贾连拿尤二姐与凤姐相比较,应该说成“给你提鞋都不要。”是说凤姐不如尤二姨。典型的喜新厌旧嘴脸。
76、尤三姐自刎,贾琏站在一旁若无其事无动于衷,为什么不想法施救?
77、87版26集中凤姐居然公开和秋桐一起在尤二姐屋外叫骂,这还叫什么借剑杀人?凤姐可是一直躲在幕后的。
78、晴雯被逐后,宝玉伤感哭道:我究竟不知道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就是他的性情爽快,口角锋利些。也没有得罪你们。袭人说“老太太嫌她生得太好了,未免轻佻些。”这与老太太有什么相干。不应该说成老太太,应是太太。
79、晴雯被逐,宝玉要去看晴雯,对袭人说::“他没什么亲人,只有一个姑舅哥哥,娶的是什么多姑娘”。这多姑娘不是与贾琏偷情吊死了吗?这会为什么又出现了个多姑娘。可说成娶了个多姑娘似的嫂子。
80、酒宴上宝玉说要行令,林黛玉跟他们过不去,提议说“射覆”,这与原文不符,原著是这么写的:宝玉便说:"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有的说行这个令好,那个又说行那个令好。黛玉道:"依我说,拿了笔砚将各色全都写了,拈成阄儿,咱们抓出那个来,就是那个。
81、厨房风波,小丫头告诉柳嫂“宝二爷要一样酸酸的甜甜的东西吃。”柳嫂欣然应承。侍奉主子是他们的天职。接着迎春房里小丫头莲花儿来说:司棋姐要吃鸡蛋。柳家不情愿,有牢骚。剧中这样对比不应该。宝玉是主,司棋是仆不能相提并论。原著是晴雯要吃芦蒿,柳嫂热情有加,并问是要荤炒还是素炒,做好后亲自捧去,这样对比既鲜明又有争对性。
82、宝钗命婆子锁角门,因这角门是方便薛家母女进出贾府的便道:宝玉说:这一道门何必关,又没多的人走,宝钗说:你们那边近日七事八事的,竟没有我们那边的人,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宝玉说:“你只知道这几件,还有几件比这大的事呢?若以后叨噔不出来,是大家造化,或叨噔出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宝玉这段话原应是宝钗说的。是编著张冠李戴了。原著宝钗还说:你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既然宝玉是不管事的人怎知道那么多事呢?显然是宝玉抢说了宝钗的话。
83、薛姨妈求凤姐,请贾母为邢岫烟与薛科做媒,凤姐说成了:“请贾母给他们“主婚”这里并不是结婚,怎么能说是“主婚”呢?,而且谈薛蝌和邢岫烟的婚事,好歹邢夫人要到场吧,竟然都不与邢夫人商量就定下了,老祖宗同意了好歹也要问邢夫人吧。
84、迎春之乳母参赌,贾母要罚。贾母责迎春,迎春说:“说过他几次,他不听也无妨”,应该是说:“他不听,也无法”吧。
85、第30集宝玉莫名其妙的病了,又莫名其妙的好了,香菱也是死的莫名其妙,87版后六集脱离曹公原著后其编剧蹩脚水平就暴露出来了,情节跳跃,黛玉之死交代得不清楚,很多情节不明不白甚至毫无逻辑,
86、香菱死后,宝玉手揭盖尸之物不妥,一则贾母等不会允许宝玉到灵房;二则薛姨妈、宝钗等也忌讳,不会让宝玉至此亲揭尸面罩;三则,黛玉、晴雯等死后宝玉都没亲临现场,宝玉、香菱并无私情,何至如此。
87、夏金贵有意让薛蟠与宝蟾苟合,借故出去走走。命小丫头转来,叫香菱进房拿手帕,使香菱碰见蟠蟾之尴尬场面,达到其嫁祸于香菱之目的。但走得太远,逛进了大观园,亲临了“藕香榭”。这是错误,别的园子可随便走走,大观园是随便不能去的。且角门锁着,金桂又是新媳妇,此时大观园诸芳未尽,绝不可能无故绕道至此,而如入无人之境。
88、海棠花枯死而复生、开花,贾府诸人都议论为不详之兆。贾郝说不是好兆应砍去时,贾母止之曰:“若有好事,你一个人享去,若有不好,我一个人当去”。不让砍。家中老人都要荫及儿孙,贾母并不是与贾赦赌气,而是要自己挡住一切灾祸,让儿孙们享受福荫。这里应该说“若有好事,你们享去,若有不好,我一个人当去。”这个“们”不能说漏。
89、失假宝玉,家翻宅乱,黛玉何必悲伤并一夜无眠。丢真宝玉,黛玉亦如此。按理黛玉应暗自庆幸才是,因为有了金玉之论的基础“玉”,就不可能实现木石前盟的愿望。丢了玉,黛玉不是遂愿了吗?何必枉悲伤!
90、邢夫人与赵姨娘一个鼻孔出气,完全不顾王熙凤的面子,最后通灵宝玉居然被王熙凤在雪地里找到了,这样一改让原本很有关键意义的失通灵就变成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闹剧,何必呢?
91、剧中两次失玉,又两次失而复得,既雷同又无意义。
92、最后一次宝黛相约去会,在桃花林里,天将黑,宝玉指指点点示意黛玉躺在其铺在地上的披风里,虽黛玉婉拒,但宝玉鬼鬼祟祟的神情实在卑劣,令人难堪之极,可恶疾首。
93、87版黑袭人,让袭人进言王夫人,悄悄进宫求元春下懿旨赐婚宝钗、宝玉。袭人只是一个下人,有什么资格讨论宝玉未来要娶谁,她充其量一个奴才,能轮得上她?袭人会做这种越礼的事情吗?
94、87版中探春远嫁,贾政让宝玉一起坐船去了。这个设计感觉不合理。西海沿子,战事刚息,贾母和王夫人会同意让宝玉一起去吗?
95、87版33集:宝玉送嫁出海,李贵回来给王夫人传消息,看李贵跪地大哭的表情,宝玉都下落不明了,王夫人竟然还有心情进宫求赐婚,真是精神错乱。另外,丫鬟们:“前面乱套了,宝二爷要跟宝姑娘定亲了”确实逻辑混乱。如果真有赐婚,从贾府的立场是大喜事,丫鬟敢胡喷什么“乱套了”,那还不得打死?编出这种台词,就是从林黛玉的立场上胡乱意淫的结果。
96、87版元春赐婚宝玉宝钗,元春作为贵妃没资格下达什么懿旨。而且宝玉作为无职、无功之人,也不可能获得朝廷赐婚的待遇。贾母作为一家之长,元妃居然越过贾母直接指婚,要指婚上面还有皇帝,元妃难怪要死。皇帝不赐死他才怪。87版如此胡编,等于将元春也置于不孝的地位。
97、87版的贾母竟然能说出“林丫头死了我也不活了”的雷人台词,属实惊天巨雷;87版给贾母的定位就与原著相反,贾母身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她的精明睿智是不输于王夫人凤姐,这里的贾母不是一个富有智慧的长者,而是一个无能为力、爱莫能助的老朽,元春病逝的消息传来,直接就晕倒了,还要别人来安慰她,最后死去连个镜头都没有。
98、鸳鸯吊死得冤,特别死的不是地点,更不是时候。若随贾母而死,是殉主;是怕贾母死后,没了依靠,日后贾赦报复。可在狱中死就与赦无涉了。因贾赦也下大狱,自身难保,鸳鸯可能是受不了狱中之苦而自尽。相比小红,就是懦弱,这样的死,为死而死,要多冤有多冤。
99、审凤姐一案毫无意义,尤二姨之死,凤虽有隙,然无实凭。虽弄小巧,难置于死。审他何益,凤姐与张华并未谋面,何必张华一现凤姐失色。故审凤闹剧,大可不必。
100、后来,荣国府遇难,家败人亡,那么宁国府怎么样了呢?剧中只字未提其人其事,这不能不说又是一大漏洞。


87粉爱吹其后六集是“红学家集体考证”出来的结局,这实属异想天开、胡说八道,于脂本并无依据,甚至也没见哪个红学家出来招认是自己考证出来的,完全不知道是怎么拍脑袋胡来的;87版编剧就3个人,顾问大多都是挂名,纯是导演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发挥的烂剧,87版的错漏一抓一大把,其实看在它当时条件有限,看在情怀的面子上本不想跟它计较了。
可是87粉太自以为是,自己眼瞎,对那些错漏选择性失明,还大言不惭说什么一丝不苟,吹什么不可超越的经典,经典是人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关你87村陋梦P事!最恶心的是到处KY拉踩,攻击喜欢其他版本红楼梦的人,强迫别人喜欢87版,真是没得叫人恶心!


【ps:此文大部分为转载,如有错误之处请指正,欢迎各位补充,也请大家拿出原文等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反驳,水平差不是你无耻干嚎就能洗白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