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捏着鼻子看了一下87版黛玉之死这集的剧本,一是因为87版后6集实在太糟烂以至于我实在看不下去,二是有人吹剧本,说后6集糟烂不是剧本的错。
87版设定是贾宝玉送贾探春远嫁,结果没回来,林黛玉病入膏肓,思念贾宝玉而死。首先,87版设定了贾探春当上南安太妃的义女,于是和蕃。既然贾探春是南安太妃的义女,那么送她远嫁的哥哥只能是南安太妃的儿子,贾宝玉从礼法上绝不可以送贾探春远嫁。整个故事情节的前提都是荒谬的。
林黛玉病入膏肓,按中国传统,贾宝玉娶妻首先就是这个妻子要健康,贾府上上下下绝不会让贾宝玉娶一个将死的人。结果87版剧情却让王熙凤、薛姨妈一再撺掇贾母让贾宝玉娶林黛玉。这种情节对推动故事的发展没有任何作用,唯一要起的作用是和程高本唱反调,因为程高本中王熙凤、薛姨妈都是主张贾宝玉娶妻薛宝钗的。古人和今人都明白,婚姻不等于爱情,婚姻是两个家族的大事,王熙凤作为王家的人,在这种关键大事上是要站队的。程高本人物表现符合逻辑和情理,只是贾母和王熙凤态度转变缺乏过渡描写,显得过快了。从这个情节上看,87版要的不是还原曹雪芹原意,更不是尊重中国传统,而是要打倒高鹗。从水平上看,和当今的现代狗血恋爱剧有的一拼,从德行上看,与当年破四旧的赤色小兵不相上下。
剧本里麝月献计让王夫人请元妃赐婚贾宝玉薛宝钗,这一情节在电视剧中变成了袭人干的。且不说一个丫鬟做这种事是不是合乎情理,贾宝玉是无功无职的人,绝对不会获得赐婚的待遇;元春作为贵妃,根本没资格下达什么懿旨。以元春的贤孝,她绝不会与贾母作对。可见87版剧本毁了麝月、元春的人物塑造,赐婚的情节也根本毫无逻辑和情理可言。这一集里仿效程高本的潇湘惊梦,但描写十分拙劣。且摘录一段:
(幻觉)
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人在喊:“姑娘……”
黛玉睁开眼睛。
阳光格外明媚,四周开满了各种颜色的奇花异卉。
仿佛从天边飘来一阵仙乐。
紫鹃兴奋地跑来:“姑娘,你看谁来了!”
风神飘逸的宝玉笑吟吟地出现在面前!
黛玉惊喜地迎上前去。
宝玉拉起黛玉的一只手。 (以上小学生作文水平)
黛玉眼圈儿一红,轻轻抽回手,背过身去。
宝玉托着一串鹡鸰香珠送到黛玉手里。
黛玉朝香珠瞥了一眼,甩手扔在地下。
宝玉珍重地解开衣领,露出袄襟上挂着的一个荷包。
黛玉感动地看着宝玉,破涕为笑。
宝玉扣好衣领。
黛玉把藏在身后的手一下子举到宝玉眼前,手里托着一只精美的香袋。
宝玉惊喜地接过香袋。(以上初中生作文水平)
晴雯、探春、香菱、芳官、迎春、惜春、宝钗、湘云、紫鹃、袭人等笑着跑来,把宝玉和黛玉团团围住。
大家手拉着手围着宝玉和黛玉转起圈来。(又回到小学生作文水平)
宝玉握着香袋,深情地看着黛玉。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四周变得漆黑,晴雯、探春等人一个也不见了。
黛玉惊惶地一把抓住宝玉的手。
“轰隆”又一声巨响,宝玉也不见了。(继续小学生作文水平)
(幻觉完)
编剧确定是在为巨著写续,而不是糊弄小孩?特别是“大家手拉着手围着宝玉和黛玉转起圈来。”
这个画面实在太雷人了,这是小学生课间操吗?
比较一下程高本中大婚的描写,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古人信神,一些情节如贾宝玉失玉疯傻、贾母主张用金锁冲喜,不太容易为现代人接受,但是红楼梦最重要的特点是合情合理的真实,反映那个时代的现实。这一点程高本是无可取代的,87版涂鸦的水平还是别来碰瓷了。
87伪续里的林黛玉之死,既然是因为贾宝玉回不来,思念贾宝玉而死,那么抄袭程高本的焚稿断痴情从情理上和逻辑上就是牛头不对马嘴。程高本里掉包计是一个大环节,其中主要人物人人露面,描写了不同人物各自的表现。前80回里面这样每个主要人物都登场的环节只有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这从结构上也是对前80回的一种承接。 程高本里是贾府上下都在忙着贾宝玉的婚事,只有李纨和探春从礼法上不能参与大婚,于是只有她们陪在林黛玉身边。贾母听说林黛玉病危,还专门来看望林黛玉。 但87伪续里面别说在结构上承接了,就说当时林黛玉快死掉,贾府上上下下全部无动于衷,林黛玉之死成了林黛玉演员一个人的行为艺术。编剧江郎才尽,没法编出这么多人物的互动,只好让这些人物都像不存在一样,让贾府上下人人都变成了冷血麻木的僵尸。那些指责程高本里贾母对林黛玉无情冷漠的87粉,对这种水平的87伪续,是怎么吹得下去的?
总之,87版自编的情节都是曹雪芹百分之一万不可能写的情节,拙劣的水平也只是在给原著抹黑。
87版《红楼梦》80回后内容胡编乱造,是这部剧最大的遗憾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不如游本昌三部电视剧《济公》《济公活佛》《济公游记》同样是演济公,差距真大
1985年的游本昌主演的济公,原本想打算拍12集,但是后4集突然间就换人,换成吕凉来演济公,从主题曲,剧情,台词,配乐,演技都远不如,游本昌演的《济公》出彩,甚至也不如1990年游本昌演的《济公活佛》1998年游本昌演的《济公游记》 ...
经典中的经典,主要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演员的出色表演以及剧组人员的敬业精神。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主要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演员的出色表演以及剧组人员的敬业精神。86版《西游记》在艺术风格上有着独特的戏曲张力。例如,孙悟空的腰身、动作设计都充满了戏曲的韵味,这得益于当时服化道的用心和演员的刻苦努力。六小龄童 ...
当年的《大话西游》系列被无数人奉为经典,时隔近20 年,再次将《西游》题材搬上银幕,不禁令人好奇周星驰的“ 西游 ”情结。不过昨日星爷却意外表示,自己从没有完整地看过原著,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更多是来自电视剧和漫画。没看过原著 ...
本文为转载 作者:电影艺术的故事艺术家六小龄童老师精心塑造的孙悟空,堪称东方传奇神话中熠熠生辉的英雄典范,甚至在众多人的内心深处,已然成为宛如图腾般神圣的存在。他所展现出的特质丰富多彩,其中勇敢无畏的精神,使他敢于直面一切艰难险阻 ...
本文为转载 作者:电影艺术的故事《西游记续集》画面《西游记续集》画面《西游记续集》画面《西游记续集》画面《西游记续集》的成功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 1.角色魅力与精神内核的保留:依旧展现了原著中角色的鲜明个性,如孙悟空的机智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