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的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笔者心里,小花已经是年度最佳了,毋庸置疑。我可以清楚的告诉大家,小花全剧没有一个镜头和对话是多余的,所有的细节都可能暗示某种结果,前呼后应,反转不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下面给出我个人的15集观后感,对我来说,15集就像是在看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电影,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整个人都跟着剧情和人物在走,可以称得上精彩绝伦:
1.廉尚哲结局的前呼后应:
11集贤收和廉交易时,廉有拿起钱闻的动作,当时导演有特写这个镜头,说明编剧早已埋下伏笔,本集正是因为这个动作,廉因为吸入钱上的老鼠药被杀害。此外,本集开头廉和贤收的对话中,贤收问“钱真的有那么好吗”,廉回答了一句“光是闻到味道就觉得很棒了”,已经在暗示廉的结局。

2.郑美淑存活的必然:
笔者曾在上集分析,郑美淑作为连州市杀人案的受害者及幸存者,以及目睹都爸被杀案件的目击证人,有双重证人身份,为了更好的解决连州市连环杀人案,她的存活是必要且必须的。于是本集我们能看到郑美淑果然活下来了,那么后面她的双重身份就足以给真白定罪,连州市连环杀人案也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3.保姆杀人案和姐姐被捅刀案的突破口:
首先,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真白并不知道行车记录仪的存在,现在还会有人不知道行车记录仪吗?如果知道,凶手在行动时为何像毫不在意似的行动,只能说明这个人根本不知道有行车记录仪的存在,处于与世隔绝状态。真白躺了十几年,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了,他不知道行车记录仪十分合理,笔者不得不夸一夸,这个细节真的很到位。

第二,保姆杀人案和姐姐被捅案双线并进寻找线索,二者最终指向一个目标。看家附近的行车记录仪里犯人在外面蹲守这么久,一看到姐姐牵着殷昰到家,就准备动手了。志元迅速想到,犯人本来是打算杀她的,但是却捅了姐姐,是不是意味着犯人并不认识她的脸所以误杀了姐姐呢?可是不认识她在打电话威胁贤收的时候,又是从何得知她的消息的呢?此处产生矛盾,组长顺势推测犯人不止一个。被行车记录仪拍到的犯人不认识志元,但是却从其他认识志元的犯人那里收集到志元的情报。另一方面,崔警官和组长察觉到保姆的尸检报告里的死亡推测时间和看到监控推测的死亡时间相去甚远,崔警官在外卖店核实送餐情况之时发现,取外卖的人听到了敲门声以及外卖店无豆腐和尸检报告里食物的豆腐的情况,说明在被监控拍到离开白家之前,保姆就死亡了。于是,志元小组顺势推出了真白主犯白父母共犯的结论。这一番分析下来,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充分表现了志元的机敏和他们小组突出的办案能力。

4.姐姐的人物塑造及存活必要性:
姐姐在经历长时间抢救之后,成功醒来。导演的转场笔者真的特别喜欢,上一秒是贤收中枪闭眼晕过去,下一秒就接姐姐睁眼清醒的镜头。仿佛在诉说姐弟之间的某种默契与连接,有如双胞胎之间的心灵感应一样,能够读懂对方,为对方舍弃一切。正是这种无形的连接,让姐弟在儿时的岁月互相陪伴互相温暖,让贤收在姐姐杀人时义无反顾的主动背罪守护了姐姐,让姐姐在被误认为志元时慷慨赴死保护了殷昰。姐弟之间的亲情也是让人动容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姐姐是比志元更加能无条件信任贤收的,不需要说太多,因为是贤收,姐姐就能懂。她能说出“志元对你来说是珍贵的人,珍贵的人和事物随着时间消逝,会让人感到痛苦”,而这句话,几乎贯穿了整个剧集,越到后面越明显,集中体现在贤收和志元两个人身上,这眼泪是真的收不住……

另外,在真白质问为什么认为贤收无罪之时,姐姐给出的回答是“对都贤收来说,杀人是不可能的事,他不可能拥有对他人的憎恶情绪”,这句话依然体现了姐姐对贤收是非常了解的,是姐姐对贤收无条件的信任也是姐姐对贤收述情障碍的无奈和心疼。

到此,姐姐对人物形象基本定型,就是一个善良单纯,真心爱护弟弟,因为弟弟顶罪内心备受折磨和煎熬的这样一个可怜无助、内心受伤却依然无条件站在弟弟一方、尽自己最大努力守护弟弟的好姐姐。

5.都爸对贤收的情感及贤收对都爸的意义:
上集笔者分析都爸对贤收的感情是复杂的,是扭曲的爱护,本集证实都爸的确想把贤收培养成像他一样的人的事,但是都爸告诉真白贤收和他不一样,贤收是失败的作品。即使失败,都爸也依然爱护贤收,在真白想让贤收杀人定罪之时勃然大怒,让真白远离贤收。说明都爸对贤收还是有爱的,只不过是建立在培养变态的基础上的爱护。

6.真白对贤收的执念和对暴走贤收的畏惧:
上集分析到真白羡慕又嫉妒都爸对他的爱护和关注,本集都爸爸就说贤收和真白不一样,贤收是失败作品,真白是成功作品。于是真白就很想证明贤收是不是真的和他不同,杀志元拿走警官证,目的是刺激贤收彻底爆发。但是在贤收得知志元“死讯”陷入彻底的绝望和悲伤之后,拿着刀一步步走向真白,还一边说着让真白生不如死的话的时候,真白一瞬间感到畏惧了……和当初杀死都爸之前,以为都爸捅了他一刀一样的恐慌。真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想把贤收打造成和他一样的杀人犯,拿自己做诱饵,他不怕死,但是他怕生不如死,多么讽刺,他享受杀人折磨人的快感,却害怕有人用同样的方式来折磨自己。看到他在树林逃跑的场景,真的很神奇,谁能想到一个变态杀人犯居然在躲避一个暴走的伪变态杀人犯呢?这情节反转让人意外但又很爽快(反正笔者看的很过瘾)。贤收捅了他两刀之后,真白对贤收说出那句“你这个变态杀人犯”的时候真的太搞笑。树林里暴走的伪变态杀人犯追杀真变态杀人犯这种情节,笔者确实是在韩剧里面首次见,这种帕情节设置和拍摄手法,真的很电影。编剧和导演都很厉害。

7.“杀人就是杀人”和”人们不会对无趣的真相感兴趣,只会关心杀人的这一结果和事实”。前者是本集志元对郑美淑说的,意思是志元会用尽一切方法阻止贤收杀人,不会让他成为杀人犯,后者是11集志元给崔警官求情的时候说的,是表现了她对贤收的信任,认为贤收不是共犯,希望崔警官手下留情不要逮捕贤收,她会找出证据来证明。但是这两句话其实是可以连起来的,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杀人即罪,就该受法律的审判和制裁,也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人们不会太在意你杀人的真正理由、被害人是什么身份,只会关注杀人的结果。两次都是志元在保护贤收,这样编剧就成功塑造了女主正直、明辨是非和深爱丈夫的形象。编剧真的很会刻画人物。

8.14集贤收在和志元分离之前,张开双臂求抱抱的细节,和本集志元张开双臂迎接贤收,让贤收投入怀抱的细节完美契合、相互呼应。贤收和志元经常拥抱,这是两人的“充电”方式,也是感觉到对方存在和温暖的方式。从贤收看到志元这个动作开始,他的大脑可能已经开始慢慢回归正常,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是志元在告诉他“没事了,我在这里,我一直都在,不会离开”。这是专属于他们两人的默契和暗语,所以为什么说他们天生一对呢。

9.记者录像带内容的揭露和记者的人物塑造:
本集开头引入记者儿时独自拍摄地下室情况的回忆,在前几集编剧已经交代贤收看过这个录像带,并且以此来威胁记者,让大家不禁好奇录像带里到底拍到了什么。一开始笔者猜测是不是看到了都爸的犯案过程之类的,或者是看到被害者尸体之类的,但是后面想想如果真拍到这些估计记者也活不到现在。

本集终于揭开迷雾,原来记者拍到了被装在口袋里的活着的被害者,可是却正好被都爸看到,于是顺着都爸的意思自我欺骗说口袋里不是人是獐子,就这样从都爸手中活了下来。但是记者却永远记得那个被装在口袋里挣扎的人,“再怎么欺骗自己里面是獐子,但是事实里面是人啊……”,记者的良心备受煎熬,为了活下去选择了隐瞒真相自欺欺人,间接导致了后续连环杀人案的发生(如果报警,或许就能阻止杀人案的继续发生,但是记者什么都没做)。

人们在面对危险或者遭受冲击时,大脑通常会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生存的选择,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逃避现实自欺欺人是一种最下乘也是最容易做出的的保护机制,但却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即自私和脆弱。无论是为求自保而称人为獐子的记者,还是为维持家庭和谐、儿子优秀假象而不断纵容真白杀人并为其掩盖事实的白家父母,归根结底都是自欺欺人逃避现实,让自己有活下去的动力罢了。就像《杀了我治愈我》中,童年遭受精神折磨的男主,出现的七种人格,除了主人格之外,其他的人格都是为了让主人格生存而产生的保护机制。但这是极端的例子,现实中大部分人都很容易成为记者、白父母这样的人。

记者之所以选择记者这个职业,我想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对儿时没有勇敢揭发犯罪,作出的另一种方式的赎罪,成为记者揭露各种事件的真实情况,让自己内心能稍微好受一点。记者最后对白父说的那句话我也很喜欢,“我们有义务揭露真相,请坚持到完成义务的那一刻吧”,到此为止,记者这个角色也变得立体了。曾经,记者走错了路,纵容了恶,如今回归正途,学会了惩恶扬善。可见,编剧对人性的刻画十分深入且真实。

10.真白不杀孩子的理由:
真白自己的理由是杀孩子很没水平,笔者想说,杀女人难道就有水平了吗?由此我产生疑惑,这样一个享受型变态杀人犯,还能对孩子网开一面吗?后来我想到了编剧想表达的主旨,恶的种子开出的善良的花朵,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在说贤收。但是其实编剧整部剧都在表达恶与善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并且善恶共存,二者能够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贤收在恶的环境下生长,却因为妈妈姐姐和志元的温暖和爱,成长为一个善良的男人。真白在看似美好的环境下生长,却因为爸爸的压迫妈妈的溺爱都爸的引导,变成了一个杀人如麻的变态,这正好说明善与恶共存且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道理。如果用这个理由来解释真白不杀孩子,就更加合理了,因为不杀孩子是他作为妈妈的儿子而不是作为变态杀人犯来思考和选择的。真白的儿时再扭曲和黑暗,也无法忽视白母给他的爱和温暖,这份爱甚至让他可以原谅妈妈捅刀导致自己躺床上十几年的行为。他还说妈妈就是自己的神这种半真心半虚伪的话,其实表示潜意识里他也认同父母对孩子的爱。他后面也故意在贤收面前模仿姐姐说的让殷昰不要开门的话,还说了一句“多么让人感动啊”,虽然是为了刺激贤收,但是我个人偏向于他是下意识的说出感动这个词的。因为他认同父母的爱,知道姐姐是为了守护殷昰,他误以为是志元在守护女儿,想到白母对自己的爱护,他才选择不动殷昰。估计这是他邪恶本性里,残存的仅有的一点善良。

11.贤收和志元在幻想中天堂的场景:
只有他和志元两个人,没有殷昰,显然,这是贤收想象的天堂,他觉得自己和志元都不在人世了。这是因为他在既看到都爸又看到志元的情况下,无法相信志元还活着的事实,于是他潜意识里默认志元已经离开。志元果然是贤收的救赎,就算是在濒死的那一刻,想到的也总是她,能依靠的能带给他安全感和温暖的只有志元。这里其实是编剧在表达另一个主题,爱与救赎。

另外,影视作品很爱用全白的空间来表达主角被困于自我意识之中的情况,此时就很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唤醒主角。

大结局剧情预测:
1.贤收不会死也不会失忆,不但不会失忆,反而还可能回忆起十岁之前的记忆。

不能失忆理由如下:
首先,编剧已经使用十岁失忆梗,不可能再重复使用。同一个手法多次使用会让观众感到疲劳而无趣,更重要的是还是韩剧老套路狗血的失忆梗。

第二,失忆是无法参加庭审,无法做法庭陈述的(失忆就没有有效的陈述,会让法官质疑陈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就很难洗清贤收的杀人嫌疑。

重拾十岁前记忆理由如下:
首先,在困于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贤收恢复十岁之前记忆是非常有可能的,因为自我意识的深处,可能就藏着自己最不愿意触碰的那段回忆。

第二,因为真白的刺激,得知志元死亡消息的贤收暴走,开始疯狂追杀真白。但是贤收在走到树林中间时,仿佛迷失了方向,然后都爸幻影出现,贤收跟随都爸的方向走向悬崖。“树林”、“悬崖”、“都爸”三要素和当年贤收在树林迷路,然后被都爸找到,都爸说的树林那边尽头是悬崖完美呼应。贤收之所以会按照那个方向去到悬崖,证明他潜意识里还是对都爸那句话印象深刻的。在都爸幻影带领下穿过树林来到悬崖,我更愿意相信是编剧在暗示贤收记忆的闸门打开了。“树林”是贤收十岁之前记忆的终点,是封锁贤收记忆的那瞬间。"穿过树林”预示贤收会挣脱束缚,开启记忆闸门。“来到悬崖”预示无处躲藏和进退两难,预示回忆的过程和回忆的内容可能很痛苦,但必须直面回忆。

2.贤收参与庭审的场景:究竟是以何总身份参与庭审(证人or被告人),就目前看来,很有可能说贤收顶替身份的事,不过按编剧的想法,也可能是说里长杀人案、保姆杀人案和连环杀人案。

3.被摘下的结婚戒指:总是戴着戒指一刻都不想取下来的贤收和志元,贤收为何会取下戒指?我猜测会不会是贤收和志元会以白熙成和车志元的身份离婚,以都贤收身份重新求婚结婚然后一家三口在乡下继续幸福的生活。

4.四个月已经过去了:表明时间发展进度,可是离什么事过去已经四个月了,这句话本身迷惑性就很强。可能是指离婚四个月了,这里就可以顺接志元那句希望贤收自由自在的活一次的话。可能是指中枪昏迷四个月了,这里可以接志元那句希望对方说说话的这句话。总之预告通常带有迷惑性的,不止预告画面和台词,连整个情感基调都可能有欺骗性。到底离什么事过去四个月,笔者也不敢断言。

5.真白的存活与否:
首先,上一集结尾看到真白被忙内打了一枪,看起来好像正中心脏……正好应了真白自己说的那句,反正是无期徒刑,他也不怕死的话。

第二,真白的存活与否并不影响给他的定罪和给贤收洗清嫌疑,因为连州市连环杀人案有关键证人郑美淑,保姆杀人案有重要证据以及白父白母的口供,姐姐被捅刀案有姐姐作证,真白根本无所遁形。

第三,象征善的郑美淑、贤收和姐姐都活下来了,象征恶的都爸、南顺吉、廉尚哲都死亡了。编剧想表达的是惩恶扬善的观点。

因此,笔者猜测,真白死亡可能性较大。不过如果他侥幸活下来,在监狱关一辈子也算是得到惩罚了,至少不是他一个人,爸妈也一块蹲监狱……

6.里长杀人案和贤收顶替身份的处理:里长杀人案如果没有姐姐站出来,那贤收还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伪造、变造身份这个罪名才是更严重的,真不知道编剧怎么解决……这两个事件必须解决了之后,才能也有一个真正的清清白白的都贤收,才能以都贤收的身份和志元还有殷昰更好的在一起。


或许看完大结局还会发一段感想,目前的分析也仅为笔者个人猜测,大家无需太过纠结或者迷信,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最后,有生之年能追到恶之花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真的是我人生之幸运,永远记得小花带给我的惊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