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一

在张东升出席葬礼的时候,他的衣服和别人的不一样,其他所有人都是黑色的,而他则是浅色系的,暗示此时他的心情并不沉重,而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态度。

这在后面他安慰完后妻子徐静,在阳台摆弄花草,吃水果遥相呼应。

细节二

笛卡尔故事的两个版本,一个是笛卡尔爱上比他小三十多岁的公主,被国王流放,死于狱中。另一个版本是笛卡尔是死于背叛。

按照人们讲故事的逻辑而言,一般会说出一个广泛意义上,大家都认可的故事,再说出一个轶闻,也就是故事的另一个版本。而采取此种做法的人,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至少在心理潜意识层面上,是相信后一个故事的。

而朱朝阳和张东升采取同样的讲故事手法。说明二者在潜意思上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二者本身是相似的。这也为后面朱朝阳采取和张东升同样的手段,埋下了伏笔。

细节三

关于相似性, 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下,两个人的名字,东升,应该取自“旭日东升”,而什么时候的太阳才会从东边升起,即朝阳。

此外张东升的身份是少年宫奥数兴趣班老师,他的授课内容,剧里出现的都与笛卡尔有关。

而朱朝阳也喜欢数学,所看的书籍是笛卡尔,甚至第一集就对母亲说了笛卡尔的两个版本故事。二人都是笛卡尔的影射,所以要重点关注这两个故事。

首先,关于笛卡尔因背叛而死。本人听到后就怀疑徐静和张东升的婚姻中,徐静应该存在出轨。后来的确是这样的,徐静并不仅仅是因为父母反对而要离婚,她有自己的情人。

那么朱朝阳的“被背叛”又表现在哪?

一、父亲用录音笔试探他是否是朱晶晶坠楼的凶手。

二、母亲有着自己不知道的情人,并存在组建新家庭的可能性。(母亲后来的确动过这种念头,但马主任却要回去和没有孩子的女人相亲了)属于背叛行为由于外界而中断。

细节四

关于笛卡尔故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

在张东升的叙述版本里,出现了朱朝阳讲述时没有的信息量,就是增加了这个细节:笛卡尔爱上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公主。

所以,特意给张东升戴假发的镜头,可能并不仅仅是中年秃顶严重问题。这里通过比较 笛卡尔和张东升,公主和徐静可以发现,张东升和徐静应该是年龄相差较大的夫妻。

细节五

朱朝阳本性是多疑,谨慎的,甚至有着易于常人的聪明。

很直接的刻画是其一直优异的成绩,另几个侧面的刻画,在前六集,表现为,在听说严良偷过东西后,第二天出门前先将贵重物品从比较明显的抽屉里转移到难以发现的大衣口袋,并在柜子上放了一根头发丝。

另一个刻画,按照叶警官女儿(也就是班级里第二名)做的初三练习题,做了大半天还只做了一面,可以看出此时她的年级,绝对在初二及以下(按朱朝阳的少年宫兴趣表格填写的年份也可以大致推测,但不够准确),可是如果留意的话,会发现书柜里放着两本一模一样的高考英语必备词汇。

细节七

踩新鞋与失足坠落

朱晶晶的死亡。欺负朱朝阳,踩新鞋——小女孩普普发现朱朝阳被欺负——想要警告朱晶晶——朱晶晶无奈告饶——愤怒发现普普和朱朝阳一伙——继续想要威胁欺负朱朝阳——没踩稳,坠楼死亡。

细节八

...

   

    我是警察,不许动。在张东升搭乘电梯的时候,一开始,小孩有因为受到大人的袒护,处于上风。而后来,独自面对张东升的时候,举起水枪,却处于下风。

      个人理解,一开始三个小朋友写信威胁他不要再做坏事,没有涉及三十万的交易,背靠警察。而后面,二者明码标价进行交易,三人因为勒索钱财,无法再报警,背后失去了警察的撑腰,此时的威胁,对张东升而言,有利面开始倾斜。

细节九

     

      两种独特的教育。关于社交是否重要的定义。在学校除了学习还需要社交吗?这折射当下很多现实情况,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们文科年段的前几名同学,成绩异常优异,但往往独来独往,不怎么与别人打交道。甚至有一个同学,因为过于自我的性格,尽管成绩特别优异,还是受到一定程度上孤立。

   

    我们来学校,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这依旧值得我们继续思考。

细节十

    关于朱朝阳黑化问题,网上已经有不少观点,但在我看来最开始黑化,应该是在发现父亲录音表后,那段明显表演过的台词。朱朝阳很聪明,也很会讲话,情商智商都在线。

...

      他之所以受到排挤,可能与其母亲单方面的“优秀教育”有关。他本人成绩优异,按严良的说法,朱朝阳小时候话也很多(据推测那时候朋友不少),和另外两个人相处也很好,很会关心别人,性格温柔,脾气很好,不应该像现在被排斥成这样。

     

        后面一个细节是朱朝阳在游泳的时候,突然暗下的水面,和坠落一般的背影。

...


        朱朝阳黑化,如果可以更早,那么也应该是在叫住张东升,他问他:你相信哪个版本的笛卡尔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