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看麻酱的腿(bushi

算起来应该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朋友说看《海街》看到哭,我却连开头十几分钟都没看进去,并因此对是枝裕和提不起丝毫兴趣。

今日重看,除了目不转睛盯着麻酱的大长腿外(咳咳),更是对《海街》改变了一些看法。

是枝裕和电影中的恬淡与清新,有着侯孝贤早期电影中质朴的山水味,即:普通且勤恳的家庭,因生活的琐事苦恼,最后通过浑水摸鱼的方式看开了人生(挠头)。也难怪去年是枝裕和去金马奖,会说“侯孝贤是我的爸爸”。

但有一点,则鲜明区分开了二人电影的特点:

侯孝贤更无为,既然一切都是人生和自然规律,那就顺着走下去。他不提供解法,而是像他大段大段的长镜头,只是追随和观望;

是枝裕和不一样,哪怕是摸鱼,他也找到一个解法。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他非常喜欢趁你钻在被窝里最暖和的时候,冷不丁捅你一刀子。就好比幸姐和男友讨论赴美读书的事情,男友突然说“只要你跟我走,我就立马跟妻子离婚”,那种猝不及防,让人久久没能回过神来:幸姐也活成了自己讨厌的父母的样子。

说到父母,《海街》中“母亲”的身份在不断变化。可以是亲生母亲,也可以是幸姐这样主动承担起母亲责任的亲人,还可以是小饭馆老板娘这种有着一定“母性”的母亲。《海街》重点通过对三类母亲的描摹,点出了女性在感情问题中的复杂心态——只是点到为止,但文本上好像遮遮掩掩,并没有更细致的剖析,而是以此延展,表现女孩、少女、女人等各自的反应。

是枝裕和借由小玲、幸姐、母亲三人经历的互文,平面拆解了一个女人不同年龄的感情阶段:喜欢却默不作声、喜欢却怀有罪恶、喜欢却不做解释。《海街》中,女人远要比男人早熟。你以为他们只是一味沉溺于温柔的幻想,实际上她们什么都懂、什么都经历过,但仍义无反顾地选择错下去,无论感情还是生活中,他们都比男人更决绝、更执着、更坚强、更相信爱。

不过我依旧谈不上喜欢是枝裕和、但也不讨厌。我只是对其用小清新来掩盖问题、圆滑处理问题的方式,会有所偏见:你既然提出这个问题,为何要如此温吞对待呢(而且你又不像侯孝贤那般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