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有些害臊,電影最後放工作人員名單時,仗着電影院人不多,莫名其妙痛哭——不是偷偷摸摸掉眼淚,是哭出聲的那種。
原因非常簡單,也很暴論:《雄獅少年》是我近幾年看過最有铮铮骨氣的作品,沒有之一。尤其是與這幾年那些軟骨頭一般精緻虛僞的中國電影相比,無疑形成了莫大的對比。
說他有骨氣,是因為他身上沒有熱血漫無腦中二的氣息,而是背負着非常切切實實觸手可知生活負擔。但即便已經喘不過氣,即便受到了莫大的歧視、污蔑和委屈,即便日常的瑣碎在不停将棱角磨平,内心的那口氣始終飽滿——這口氣叫“不服”,叫莫欺少年窮,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口氣就叫骨氣。
這份骨氣不僅源自故事本身,更能感受到創作者的态度:清楚自己在幹什麼,有審美堅持,有創作定力,面對惡意不退縮,用實力回擊诋毀。如果說《雄獅1》是講“鹹魚掙紮翻身,病貓發出雄獅怒吼”,那麼《雄獅2》就是在講“雄獅蟄伏于野草叢中,伺機反擊”。
這裡必須插一嘴說兩個事:
其一,把審美上升至辱華,把脫口秀上升至霸淩。看什麼都是乳,看什麼都覺得别人在欺負你,這麼有勇氣,怎麼不去大罵作惡的權貴?
其二,拉出《白蛇3》鞭屍,因為《青蛇劫起》挨罵就玻璃心,毫無定力,最後拍出一個陳舊保守毫無必要的東西,谄媚觀衆。
高度寫實化、生活化的場景,配合上一個不屈不撓的故事,竟讓一部動畫電影,拍出了真正的“現實主義”——關心弱者,關注那些不被在意甚至被輕視的普通人的辛勞無奈,敲打起他們失去的鼓點,喚醒内心的雄獅。
我永遠忘不掉《雄獅1》中迎着日出上班的工人身影,阿娟張開手臂擁抱陽光,阿娟化作雄獅越過擎天柱;也記住了《雄獅2》中三個病貓病狗雄赳赳的背影與遠方那看似渺小的東方明珠形成鮮明對比,阿娟在那高過頭頂的野草叢中,再次找尋到心中伺機而動的雄獅。
沿用我對《雄獅1》的評價,試問近幾年有哪部商業電影,真正做到了這點?無非都是《逆行人生》之流,挂着“現實主義”的羊頭,販賣着“現實題材”的狗肉。
總結一下:《雄獅少年》的故事結構确實中規中矩,但他的技術表現力絕對一流,而那份内核裡的精氣神,那份骨氣,這是近幾年中國電影裡絕無僅有的,甚至讓人為其他作品感到羞恥。而這也是我在電影院裡誇張痛哭的原因。
當初剛看完第一部時我就說,時間會為《雄獅少年》正名。很高興這頭雄獅,完成了漂亮而有骨氣的反擊,證明了 I AM WHAT I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