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时候感触太多了,随便写一下。
莉拉和莱农因为彼此的天才而相互感到自卑,看似永远活在对方的阴影之下,但又不得不相互吸引,成为自己追寻的唯一光源。莱农最初因为读书问题和莉拉分开后,说“她不在的时候,我会用自己代替她”,而后莉拉又坚持莱农必须永远读书(其实是自己的未竟之志),都印证了这种排斥而又纠缠的两面性。从更深层次的性格分析中可以看到,莉拉代表的永远是自由、抗争、自强、挑战权威、反抗刻板印象,而莱农代表的是顺从、接纳、遵守规则、不断反思,与其说莉拉和莱农是分别羡慕对方的,不如说她们把不属于自己的那一半剥离并赠予了对方,以此来作为完整了自己的暗示。当看到朋友与自己不同而内心不是充满了妒忌或是愤恨的话,应该就是灵魂纠缠最好的表现形式了。
在过去,我曾不止一刻认为我的交际是缺乏的。我并不像很多人一样有一个要好的发小或青梅竹马。我有一些朋友,但没有一个是形影不离的。但同时我又觉得我的人生是幸运的,我有一个不算差的原生家庭,我在合适的时代出生在地球上一个物质还算富足、观念还算开放的地方。但越来越多的经历也好,或者是这样的作品也好,让我觉得拥有真正互补的灵魂是一件最不可能的事,你要么只能貌合神离,要么必须天各一方。与已经感受到了的这样强大的诱惑力相比,不得不和自己心中排第二的人在一起,真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
虽然我只看了第一部,但我觉得这是一部无法被替代的女性作品。其原因并不在于主角是女性,或者是它揭露讽刺了什么对女性不公的社会现象,而在于它并没有试图将一些问题粗暴地归为男性和女性的矛盾,而这一点在以西方世界价值观为主导的愈演愈烈的女权运动中显得无比珍贵。纠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剧中这个意大利的微缩社会很像中国(或汉族),社会问题的本质几乎都是阶级问题。这样的社会更适合横切,而不是像北美或部分殖民地一样更适合的竖切——将社会的利益集团划分为男性与女性、黑人与白人。并不是说以横切的角度女性问题就不复存在了,事实是无止境的阶级斗争中女性永远是附属品,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解放阶级才是这个问题最直接的答案。就比如一部分女性为受害者的暴力犯罪,比起归因于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然后让绝对无法共情的社会两极(不论男女)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缩小阶级差异、降低整体犯罪率才是最直接的方法。
第一季最后,莱农终于意识到了什么是庶民,无法突破阶级压力就永远是庶民。对康米主义所展现出厌恶终究是让人讨厌的,但你能对此表现出什么才能不显得冒犯呢?过去她以为追逐莉拉的脚步就可以逃离街区,然而现实是连莉拉都无力逃离这个街区,然则永远只有以附属品的身份被迫与安东尼奥跳舞。这是规则,那这个规则是男女的规则吗?只是这个街区的规则罢了。在最后婚礼上的这个情节安排真的让我觉得很惊喜,因为可以在这个剧中看到对阶级与两性因果关系的辩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男女身份的不同,实属难得。
从这个角度上补充的话,还可以看到《我的天才女友》并没有顺激进女权之意,把女性所遭遇的困境用作为激化男女矛盾的武器,即使这是最简单也是最讨喜的做法。以吉耀拉被拉上车或萨拉托雷侵犯妇女为例,可以窥探到作者鲜明的立场:大部分男女问题表面上男性是主犯,但两性永远是共犯。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永远都是以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整体。人们在看自己性别的时候永远是个体,但在看对方性别的时候永远是整体。这也是相互的。我看到有女性抨击到这一点,但转而又无所顾忌地用上xdz这种词,哑口无言。这种荒谬而又极其现实的换位思考无能,也是引发大多数更加荒谬问题的根本原因。
最后,还想问一句,如果对于任何有瑕疵的道德都无法容忍,那岂不是陷入非黑即白的虚无主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