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看《樱桃的滋味》,觉得这个伊朗老头有着非常奇怪的叙事节奏:电影发生的时间轴是如此连贯,如此一气呵成;每一个动作、表情,事无巨细,几乎全盘呈现在电影里;那么多一镜到底,看上去像不做剪切一般;却能把人物丰满呈现,能把故事有条不紊地讲清楚;镜头真实而精美,文本简练而精致,基调处理得克制却又富有感性。
而现在,再看阿巴斯,斯人已逝,《如沐爱河》里的阿巴斯味,还是如此纯正地道,一成不变,只不过从电影里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日渐苍老和益发孤独。
这不算一个多复杂的故事,其实阿巴斯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复杂的。一个从事业到成就到名声到自己的思想,基本接近完满的老人,完满到只剩下了孤独,缓解孤独的方式好像也只剩下了花钱找援助了;姗姗来迟的女孩,适应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方式,就是一边坚持学习坚持寻找爱情,一边用自己的“资本”去兑换生存的资本。这个夜晚,两人相遇了,相遇之后,益觉孤独。
女孩是孤独的。男朋友精明能干,孔武有力,但有着压迫式的控制欲;从事着迄今没有适应和自我认可的援助(很介意自己刚入道时的照片被家人被男友看到);做着“提出进化论的是谁”的考题,却听不懂“千足虫”咸湿笑话;打着出租绕着站前广场转圈,只为看下等了她一天的阿嬷,却没有勇气回阿嬷的消息,没有勇气找阿嬷说一句话;在老头家虚张声势地聊了一堆话题,从图画说到照片,看上去是找话题套近乎,减少两人这种暧昧关系的局促感,却摆脱不了最终脱衣上床的尴尬局面。
老人更是孤独的。他并不是离群索居的那一类老人,每天有信件有电话有邀约,时不时地还会成为公众人物去授课去演讲,他还是一个社会人 ;但他的感情生活已经一片荒芜,在老伴离世子女不在的日子里,他的感情早已无以为继,那些光鲜的社会属性反而会加剧他独处时的孤独。在他提出援助邀约的时候,以他的年纪和状态,我想肉体的欲望可能还是会有,但已经微乎其微,更多的诉求在于精神,在于找个人说说话,在于有一个好看年轻的皮囊,可以用仰视的视角让他照顾听他倾诉。所以他营造的浪漫晚餐氛围,是在找年轻时恋爱的感觉,所以当女孩衣服一脱往被窝里一钻时,他无所适从,唯有为其关上灯,拔掉电话线;女孩在用名画用照片用考试题目找话题时,他会不由自主地给出很多补充,可以显现他丰富内涵的补充,可对方的仰慕是空洞的,站在不同世界聊世界,不啻于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他在车上对女孩男友说了一堆关于人生关于爱情的金玉良言,只可惜年轻人们只关注对象有没有不忠有没有背叛有没有给彼此空间,谎言会不会拆穿,分手会不会难堪……
那个偷窥别人生活的女子说得未必是假,或许她倒是真能照顾和理解老人的人,毕竟没那么大代沟,毕竟年轻时就喜欢过,毕竟也会照顾人(有个残疾弟弟在照顾),可老头再老,他的审美要求并没有降低,在同样思想深度不够的人里,他会义无反顾地去选择更年轻更好看的投入和付出……
所以在云淡风轻地说完“事缓则圆”之后,老头还是会放下手头要务,去搭救被打的女孩;在众人都以为两人是爷孙关系,可能自己都认同了这样一种关系然后去彼此施加亲情的时候,男友的追打接踵而至,一切幻梦,被一声尖锐的砸窗声敲碎。当注定孤独的人,硬是要勉力用不切实际的方法摆脱孤独的时候,一切世故、经验和气定神闲,都变得狼狈不堪。
真相就是这么残忍,阿巴斯所要揭示的人生内核,比他的镜头还要真实无差别。只可惜弹幕上充斥着“这就完了”“看了半天不知道这个电影要说什么”这一类的留言。而这些留言,恰好又成了“人生来孤独”最好的注脚……
呵,这孤独的爱河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91岁导演的第90部电影
抢到这部电影的全球首映,已经足够幸运;没想到还能在电影结束的主创见面会上,见到91岁的导演本尊,当时就涌了泪。同行的她说,不太能共情到这个点,我想了想,脑海里一路从《寅次郎的故事》《钓鱼迷日记》《远山的呼唤》《黄昏的清兵卫》(武士三 ...
大荧幕上的波妞与宗介
每一帧都是梦幻的。在影院里看波妞踏浪狂奔;看宗介和耕一打灯语;看理莎在山间公路漂移;看波妞与宗介重逢和拥抱;看他们吃有两片火腿的荞麦面;看那个不离身的绿色水桶;看变大的玩具船载着他俩在泽国漂流;看他们在阳光下手拉手去找理莎;看老太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