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的孩子被枪杀了。
警察的调查不紧不慢,毫无进展。
悲痛欲绝的丹决定自己动手。
在筹集了一笔不菲的悬赏金之后,有一个黑帮成员联系了他,问道:
我肯定能找到那个人,你要不要我杀了他?
丹没有想过这层。
我不再知道自己身处怎样的世界
要以司法程序让凶手得到惩罚,太难。
用地下规则痛快地报仇,则自己也跟凶手无异。
换做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药剂师
The Pharmacist
01第一层真相
说起纪录片,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起BBC这个自然纪录片之王。
大卫·阿滕伯勒的大气旁白,难上天的极限摄影,气势磅礴的自然风光,惊心动魄的生存规则。
谁都玩不过BBC。
然而,近年却冒出了一个纪录片后起之秀——
流媒体Netflix(以下称网飞)。
网飞不跟BBC正面硬刚科教片,而是开辟出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犯罪纪录片。
不说远的,就上月肉叔才推过它的一部《别惹猫咪:网络杀手大搜捕》。
作为一部纪录片,却比犯罪片还要惊险刺激。
在明的网友群众跟在暗的变态杀手博弈周旋,网络追凶过程跌宕起伏,逆转连连,观众纷纷叫爽。
同样,这次的《药剂师》也不是什么医学纪录片,而是讲述了一位父亲的追凶历程。
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父亲,丹·施耐德。
在一个寻常的午夜,熟睡的丹和妻子被一阵敲门声吵醒。
当他们听到警察说“你的儿子在第九区被杀”时,还以为自己在做梦。
更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平时乖巧听话的儿子,竟然是因为开车去远处买毒品时被杀害。
直到一家子奔上二楼,确认了儿子的房间真的没有人。
天塌了。
失去一个至亲骨肉对人打击有多大?
足以让这家人万念俱灰。
我们考虑过自杀
全家一起
我们真的考虑过
因为我们看不到未来
幸好丹终究是挺了过来。
一个念头,成为他活下去的动力——
寻找真凶。
在黑人聚集、毒品泛滥、种族矛盾尖锐的新奥尔良下九区,枪杀案十分寻常。
连黑人都经常走在路上就突然倒下,何况白人?
丹却毫无顾忌地在第九区的大街上贴传单,挨家挨户询问是否见过凶手并录音,高调地上电视公开发声请求大家帮助寻凶。
这种不要命的行为,让丹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疯子。
你问为什么他不寻求警方的帮助?
呵呵,当时新奥尔良区的警察,是比流氓更流氓的存在。
下九区的谋杀案多得数不清,却从来没有一宗破过案。
原因,就在于这些警察不作为的敷衍态度:
你自己跑去那里涉毒,肯定也不是什么好鸟,被杀死了也活该。
警察的内部腐败甚至都不藏着掖着,动不动就威胁市民:
你敢自己查案,我就把你儿子的档案销毁。
“黑白两道”都把他视作眼中钉。
但,一个不怕死的父亲认真起来,敢与全世界为敌。
犹如永动机一般,丹不知疲惫地咬着案件不放。
试过用钱悬赏,也试过借助媒体,还试过寻找底下组织帮助。
更多的,是他自己的不眠不休地用最笨最麻烦的方法,最大的工作量,去一点点地挖掘信息:
拿着记录全市居民电话的厚重黄页,每晚打四五十个电话去找证人。
大海捞针?
没错,丹为凶手编织的这张密不透风的网,撒进大海里,捞着针了。
我无法相信他真的……
联系上了对的房子
她说:我看到了全过程
02第二层真相
最后丹是怎样抓到杀害儿子的凶手,肉叔不剧透。
但他的使命到这里并未结束。
这部纪录片一共4集,每集1小时,从丹的儿子被杀到破案只花了一集篇幅。
剩下的四分之三,还牵扯出一个更庞大的格局。
故事聚焦的不仅仅是丹的儿子个案,而是在整个美国社会泛滥的元素组合:
年轻人,毒品,死亡。
让扫毒的星星之火燎原的人,还是丹。
在儿子的谋杀案结束之后,丹一家开始尝试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他是一名药剂师,继续回到药房工作。
或许是之前查案形成了惯性和敏锐触觉。
或许是已故的儿子在茫茫中给出指引。
或许是从自己身上共情了其他父母的悲伤。
丹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大量的年轻人,正在步入药物成瘾的地狱。
更可怕的是,这并非偶然。
这很可能是人为犯罪。
让这些年轻人沉迷的,是一种叫奥斯康定的处方药。
最初专门针对疼痛治疗而研发,病人服药后能感到心情愉快,从而缓解痛感。
病人必须有医生开的配方,才能到药店开药。
一般药店不会过问,只要你有这张配方,就按顾客的要求做买卖。
唯独丹所在的药房,顾客很难买到奥斯康定。
因为丹不认为自己仅仅是一名店员。
他是药剂师。
他懂医理药理,能判断客户手上的配方是否合理。
这些来买奥斯康定的孩子,一个个活蹦乱跳,生龙活虎的,哪里像是需要止痛剂熬日子的病人?
要说这些孩子不懂事也罢了。
那么,开药的医生干嘛去了?
丹开始留心这些处方都是什么医生给开的。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这些奥斯康定的处方竟然绝大部分都出自同一个医生的手——
某个儿科医院的医生,克莱格特。
这里的疑点太多了。
一个儿科医生,怎么动不动就给孩子开这种危险的药,还大剂量起步?
而且每个人的病症肯定千差万别,用药也不同,怎么她开给病人的配方每次都完全一样?
丹忍不住再次出手。
他找到了克莱格特的医院,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这哪里是儿科医院啊……
门庭若市,门后外各种各样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开奥斯康定的处方,好像超市减价活动时市民大抢购似的。
更让他震惊的是,门口还有警察把守?
用脚趾头就能猜到了。
这肯定又是巨大的利益链驱动的肮脏交易。
为了赚取暴利,医生泯灭人性,开出大量害人的处方高价叫卖。
警察不但不制止,还帮这种犯罪行为保驾护航,分一杯羹。
来排队买配方的人太多,最长要等上两天才能买到。
这又衍生出更多犯罪利益链。
例如,向这个医院交一笔服务费,就可以插队。
也有人专门来排队买处方,之后再抬高价格卖出去。
在这名医生的促使下,大龄青少年染上毒瘾。
他们沉迷食用奥斯康定,甚至玩更大的,把药磨成粉注射到血管,造成过度用药死亡。
丹无法对这个现象坐视不理。
为了搜集证据给缉毒局,他不惜离开药店的工作,专门潜伏在医院周围,偷偷录音录像。
还因为侦探技能不够专业,被对方发现遭到追杀。
但无论怎么查,始终缺乏最关键的直接证据。
这时,丹忽然才想起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明明自己就是能直接接触真相的圈内人,做啥要跑去干圈外人的活?
于是,他再一次回到了药店工作。
等到这天,终于有人拿着处方来买奥斯康定。
丹马上以药剂师的身份,拨响了克莱格特的电话……
同时,还按下了录音键。
- 是你写下这些药方的吗?
- 当然是我写的
- 克莱克特医生,这绝对是配药过量了
- 谁特么让你当医生了?
03第三层真相
克莱格特有没有落网,肉叔同样不剧透。
但即使抓住了这一个黑医,只要这种药还存在,这种获取暴利的机会还存在,就还会冒出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黑医。
想连根拔起,就要打背后的大老虎——
普渡制药。
奥斯康定的生产企业。
这次不用肉叔剧透,全世界都知道结果了:
普渡被药监局起诉,最后申请了破产。
但恶果已经造成。
丹从2001年提出阿片类药物泛滥,但这个问题直到10年后才被政府公布,被世人正视。
这段时间,美国已经有40万人死于滥用阿片类药物。
而且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
失去了阿片药,这些人转而寻找其他解瘾的东西,走上真正的吸毒之路。
而行业上少了一个普度,也难保以后还有其他黑心公司售卖成瘾药物,又恶性循环地衍生出黑医黑警等黑色产业链。
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大型社会悲剧根本无法减少和避免?
说到底,这部片想让我们看什么?
网飞的犯罪纪录片,爽是最显著的第一印象。
节奏紧凑,悬念吊足观众胃口。
例如第一集的结尾,刚好就掐在决定性的一幕:
丹千辛万苦才找到破案的关键证人,但在她上庭作证的前夕,居然收到了性命威胁。
警方保护证人的秘密场所暴露了。
破案就差临门一脚了,证人还敢出庭作证吗?
观众那个揪心啊,迫不及待点开下一集。
到了第二集结尾,剧情又刚好掐在生死时刻:
独自潜伏调查的丹被人发现,一路尾随跟踪。丹不得已把车开进FBI机构避难,却被人赶了出来。
丹只能绝望地回到马路上,跟亡命之徒上演汽车追逐戏码,逐渐体力不支……
观众那个揪心啊,又迫不及待点开下一集。
网飞太会了。
它懂得如何营造出悬疑大剧的错觉,让观众一集接一集追得停不下来。
除了高超的叙事结构,网飞在还原真相时,还采用了一个拼图式叙事手法。
东给你扯一点,西给你扯一点。
由犯罪者、受害者、旁观者、目击者等轮流进行讲述。
展现站在不同位置的人,所看见事件不同的一面。
看着每件事的关联性不大,然后当最后关键的一块拼图码上去时,事件全貌就boom地炸出来,更炸出观众一身的鸡皮疙瘩——
原来之前的碎片就藏着真相,凶手竟然在我们眼皮底下溜了过去。
这种乱序的还原事件方式,比平铺直叙的纪录片更让人上头。
弹幕:
反转剧啊
绝了!
当你得知真相后再回头看。
网飞早在每一步都埋下了草蛇灰线。
为什么要把严肃的社会事件拍成爽片?
历史上有许多影响深远的社会大事件,苦口婆心地说教,很多人根本看不进去。
因此才要拍成爽片。
爽不是目的,爽是手段。
当这件事被以有趣的形式去讲述,足以吸引大众的关注时。
才会开始思考小个体在这些大事件里充当了什么角色,起了什么作用。
网飞没有忘记这点。
让观众爽一把之余,还暗暗向观众展示个体改变历史的一刻。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丹的内心挣扎:
当你手上掌握着杀子仇人的生死大权时,你会怎么选择?
有一刻,
我真的考虑过。
……疯狂。
如果丹选择了杀之而后快。
那这个世界也没有任何改善。
而丹最后却选择最艰难的路,一步步把他送入大牢。
无论如何,他的儿子是回不来了。
但至少他自己不会沦为凶手,同时这个世上还多了一个迷途知返的人。
更为他儿子的死亡赋予意义,让他成为了禁毒事业上一个殉道者。
但丹也有过选错的时候。
因为他阻止年轻人滥用奥斯康定,导致药店的收入严重下降,老板意见很大。
某次有个年轻女孩拿着处方来买奥斯康定时,恰好老板在旁边盯着。
丹不想跟上司撕破脸,只好硬着头皮把药卖给了女孩。
不久之后,这名女孩因为过量服用药物致死。
丹无比后悔和自责。
他感觉是自己杀了那个女孩。
上帝
为何要如此艰难
除了丹之外,片中还有不少人在衡量了一番之后,也毅然放弃了个人利益,选择了正义。
药物成瘾的少年戒毒后以自己为反例去警醒其他年轻人。
受到性命威胁的目击者依然出庭作证。
赚得盆满钵满的医药销售决定不再卖奥斯康定。
有人会受到良心的责备。
但也有人完全相反。
害死了那么多人的黑医、黑企业家,至今依然能一脸不在乎地装疯卖傻,死不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种种拷问人性的时刻,才是这部纪录片想让我们看的东西。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每个人每次细小而不起眼的选择,都在人类社会进程的方向上产生了作用力。
无数人的无数次选择,才造就了现在这个世界的样子。
把人类推向悬崖还是拉回正轨?
每个人都可能是最后那根稻草。
大家都不蠢
但我们都表现得像个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