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子(1965)的剧情介绍
根据朝鲜赵白岭话剧《红色宣传员》改编。平壤郊区农业合作社女宣传员李善子,遵照金日成首相的教导,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落后群众参加集体劳动。小商贩出身的福善婶,不爱参加集体劳动,还经常搬弄是非。善子几次到福善婶家做思想工作都碰了钉子,十分苦恼。她找到党委员长安柄勋汇报自己的思想,安对善子说,金日成首相让我们学习青山里的经验就是要了解每个人的心思,关心每一个人的痛痒,才能有效地帮助他改正缺点,提高觉悟。安还讲述福善婶的不幸遭遇,她的家人十年前都被美帝国主义的飞机炸死了,因此我们只有找出其痛苦的根源,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才能使福善婶等人积极起来。由于福善婶家劳动不好,班长朴致旭没有分给她家劈柴。福善婶很生气,在背后说善子爱管闲事,会讨好,别人的劈柴都让她给领去了。善子得知后,让班长将自己家的劈柴给福善婶家送去。之后,善子组织青年到福善婶家帮助打扫房间、裱窗户,对福善婶家的生活关心备至,使福善婶深深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二流子官弼不安心村里劳动,想进城找工作,善子与官弼的女友英爱一起帮助他,但由于福善婶的挑拨,他误会是善子破坏他与英爱的婚姻,对李善子很有意见。后来,福善婶思想转变后,向官弼做了解释,使官弼消除了对善子的误解。可是官弼因为资产阶级思想作怪,不顾善子的劝告,离开农村去平壤找工作。突然狂风暴雨袭来,巡堤中的善子发现水渠出现漏洞连忙跳入水中用身体堵住漏洞。这一切被途经此处的官弼发现,急忙敲钟叫人抢救堤坝。同时,官弼被善子的英勇行为所感动,决心留下来,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官弼的父亲崔镇午私心较重,做活儿偷工减料。一次,崔镇午因干活儿偷工减料,受到群众的批评,李善子要他返工,他一气之下躺倒装病不下地。善子主动送药上门,又遭到崔恶言相向。后来,崔发现善子干活儿昏倒在田地里,很受感动。在善子带动和群众努力下,农业社获得大丰收。官弼与女友英爱重归于好,李善子受到金日成首相的接见。
李善子(1965)的影评
李善子:社会主义劳模的理想化身
影片全员由中国人饰演朝鲜人,在选角上比较成功地凸显出了当地人风格,尤其是主演张瑞芳这一角色,另外一个塑造的比较有个性的角色是男性知识分子(由《青春之歌》卢嘉川的扮演者康泰饰演,该影片豆瓣词条没有收录)影片通过主角李善子对不同人群的改 ...
百资馆,彩色片,拍得很好,构图漂亮,人物在房间内的关系注重纵深空间调度,镜头拉出来依次露出官弼一家,镜子一反是官弼女朋友的照片,简洁漂亮,高明过一些同期的港台片。美术服化道是小而美。真假景衔接。配角表演都很生动,反倒是神化了女主角发挥空间不大,张瑞芳当时46岁,演个大闺女,“做人的工作”,而按照“党教的去做”和以肉身堵堤坝是有某种宗教性,但和《千言万语》里的甘神父会生气和自省不一样。片中的北韩农业机械化,高压电塔,衣衫平整,最后李善子说想要把粮食“送到南方去”,同排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叔不屑地哼了一声。如果没有这种“宣传”效用,以及五年后郑君里非自然死亡的时代,其实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快速的镜头推进、唯美化风景展现以及那些若隐若现的情情爱爱,都是鲜明的郑君里风格。对于郑君里这样从左翼时代过来的人来说,他们在人民电影中常常容易用力过猛,譬如用肉身去堵住堤坝(这或许暗示他们未必恰如其分地理解了人民思想,而急于向政权宣示自己的忠诚)。
我最最印象深的还是这样一个情节:福善大婶被李善子一行人的行为打动,缓缓进屋。然而她首先看到的是家人的合照,然后才是金的领袖像,随后受到感召。这里构成某种奇怪的认同陷阱,表明上她的转变似乎是来自领袖认同与感召,其实还是来自家庭的召唤。郑君里在这里巧妙把两者混合在一起,甚至把家庭认同放置在领袖认同之前,难怪他后来因此片受到戕害。
看的彩色版。镜头考究,有几个景物镜头很漂亮。延庆拍的。假大空。第十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主楼东厅一层大放映厅,20211013。
2011.11.8,观摩课。
@CFA百子湾 一种独属于“宣传片”的过度规整。在剧作上,女主角李善子作为完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化身,依次对三个典型代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旧时代——进行“理想化的区别于男性的”思想改造。在影像层面,多以舞台用光为主,实景拍摄部分的色彩好像比棚拍灰一点(不过这足以迷惑观众了),镜头构图显然深受重视,比如在一景别中,从室内由外,四人错落排列,视觉景深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