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1989)的剧情介绍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光复,基隆一户林姓人家眼见也要过上好日子,但人算不如天算,林家大小波折从此不断。“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家中的四兄弟更是只剩下老老实实开有一家照相馆的聋哑人老四林文清(梁朝伟)。然而悲剧并没到此终止,因为和进步人士有联系,林文清也没能逃脱被逮捕的命运,到此,林家男子只剩林文清和吴宽美(辛树芬)的幼儿——他尚呆在襁褓中咿呀咿呀地学语。
悲情城市(1989)的影评
配乐很日本,表达很中国,从第一个上香的镜头到末尾吃饭,在前二十分钟内就建立了一个浩大威严的影视气质,之后的发展有一半是靠老大和一群上海人有江湖气的纠纷来的,突然把一个描绘历史、动荡的电影降到教父的通俗片里头了(一个正和女人亲热的人被 ...
《悲情城市》和牯岭街给我的感觉很相似,虽然基调不同,但都是用很细致很全面的群像镜头去搭建整个社会氛围和历史进程的大结构,为什么如此,因为台湾的创伤太复杂了。一个被历史作抛接球游戏的小岛,所有人怀揣着巨大的悲痛与不安,但又无从描述这种 ...
我想到这样几件事:1.“悲剧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想起人生中经历的一些事来,自己的,亲人的。虽然,一个人除了自己,无法看到任何一个他人完整的一生。同时感到对于一些旧影片旧文学的喜爱,恰恰是因为它们严肃对待 ...
看完就是后悔,怎么就没先大概搂一眼背景知识就bgm上瘾了呢?莫名地就把这部电影和《霸王别姬》联系在了一起。都是史诗,前者通过家族纠葛反映政治更迭,后者通过个人命运折射时代变迁。即使方言水平只够听得懂“策佬”,也可以通过人物神态和整体 ...
记录一些百讲听的笔记1.使台湾新浪潮电影 开始重视个人生命 重视历史 原来这是一部如此朴素的电影2.拍摄时刻是台湾发生巨变的前夜戒严 一直延续到这个电影拍摄的时刻电影工作者极端睿智 在历史运动前的3.视为一段20世纪中国在海峡对岸 ...
这不是一篇标准的影评,脱离系统的影评写作已经差不多快一年了,两年前主动动笔过一次写的还是阳光普照。。。再次动笔就是悲情城市,所以严格意义上说,这根本不是影评,只是读后的一些感想。这部作品一直没有看,对侯孝贤并不是特别感冒,但是这一部 ...
北影那次虽然没有抢到票,但我随后就用一个还是两个夜晚,在电脑上看了悲情城市(我很早就下载了这部电影,但一直没有看)。结尾时,小小地流了眼泪,想了很多,这是我看的第一部侯孝贤的电影,没有想到是这样的影像。后来在进城的公交车上(好像是为 ...
5.4于宁波阿正,第一次完整地看完《悲情城市》,有些电影天生适合大银幕安安静静、全身心地沉浸,从电影创生伊始的黑匣子便旨在打造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私密空间,放映场所从咖啡厅、游乐园几经周转,最终拥有了独立空间:封闭、绝对安静、禁止一切光 ...
【1】在这部电影里,梁朝伟饰演的林文清是个聋哑人,只能通过纸笔与他人交流。且他在纸上所写下的词句,总是简略却意境悠远,有种文绉绉的民国文人气度。这也让他与电影里其他满口台语粗话的俗人相比,感觉像来自两个世界的人,带着一丝被隔绝开的、 ...
话先说在前面:我认为大众对《悲情城市》本身,过誉了。这边特意点明是电影“本身”而非其他,就是在摒除了其地位和各种开创性的伟绩后而论的。毋庸置疑,“台湾新电影”时期是影史上一个无比辉煌的时代,且它对我本人而言更是无比敬佩的、不可侵犯的 ...
侯孝贤的片,不是人人都能欣赏得了的~~
这片要是找个擅拍商业片的一定能拍出个厚重的史诗。侯孝贤在第一次不拍自己的时候却仍然坚持风格不变,戏剧性削弱、表演的削弱。在叙事上依然有意的断裂、留白,弱化故事的连贯性。不过度煽情,不强化冲突,甚至这么精彩的配乐都很少用,冷静的旁观。弱戏剧就意味着强化真实感,增加认同感。真是牛逼。
如果谁想对台湾目前的状况有一个非常理性的认识的话,候孝贤的是必看的.看之前我都没有想到台湾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居然会如此仇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仇视已经慢慢转化为台湾人对大陆人的仇视.对这种情况,陈仪需要负最大的责任.其实日本人投降后,台湾本省人是抱着回归中国的积极态度的(影片中那些台湾知识分子动情高唱就是一个例子),可是由于陈仪为首的大陆人在台湾的胡作非为,硬是把台湾人的地方意识给逼出来了,然后由于蒋介石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恶化.
侯孝贤曾说:“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邃。” 这部片子又是关于岛民的故事。即使不甚了解台湾的那段历史也能从中感受到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悲凉。进而感慨的是人于时间长河中的悲凉。
想嫁一个文清一样的聋子
他说的每一句话
我都会相信
只有这样的人
每一个字都是用心听用心说的
1989年,侯孝贤拍摄以台湾近代历史为背景的《悲情城市》,打破了当时台湾电影涉及政治的禁忌。梁朝伟在片中扮演不会说话的主人公文清,大获好评。二十三岁时,我是《悲情城市》里的中学教师,和同志一起对酒当歌,唱起祖国的歌曲。只有同我一样憧憬未来的青年,才能知我此刻心中的苦痛。——唱九一八的时候很触动人。
(9/10)很久以前给了这部片子差评,现在看来是我当时的阅历还达不到可以欣赏这部影片。可配合《芙蓉镇》一起看。观看前建议先了解国民党收台初期的缉烟事件和二二八事件,侯孝贤多少默认了观众知道这些历史背景。二二八事件处于旧秩序刚结束、新秩序建立前的混乱局面,总结起来就是兴亡百姓皆苦。台湾人受够了日本人的欺压,于是对中国人有过高的美好幻想,而这种幻想在国民党来临后旋即破灭。大陆军民带去的是歧视、贪污、腐败、打家劫舍……国民党抵台后没有安抚民心、反而一味指责台湾人“奴化”并大加排挤,本片中有句台词对此作了讽刺:“奴化是我们自己要的吗?当初清朝把我们卖掉时、有谁问过台湾人愿不愿意?”对台湾人来说只是刚忍受完日本人的歧视,然后忍受中国人的歧视。现在大陆很多人只嘴巴挂着统一,却依然有日本人和国民党的傲慢。
总算看了一部让我相当稀饭的侯孝贤作品,要不然我要跟这位闷人皇帝诀别了。历史,政治,社会,文化,日本,中国,外省人,本省人,这些三言两语的已经没法概括了。我只有从深远与内蕴之后提取一个最肤浅的观后感:我觉得梁朝伟是华人里面最优秀的男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