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自杀LandscapeSuicide(1987)的剧情介绍
在这部电影中,本宁继续通过两个杀人犯的故事来审视美国文化。埃德·盖恩(EdGein)是威斯康星州的一名农民,他在20世纪50年代曾多次谋杀受害者。伯纳黛特·普罗蒂(BernadetteProtti)是一名加州青少年,1984年,她因朋友的侮辱行为捅死了朋友。
静态自杀LandscapeSuicide(1987)的影评
笔记(2023.11.19)
除了开头的网球之外,间歇黑屏的剪辑只出现于描述暴力的镜头中,一种沉重而拒绝被透明地解释、拒绝成为表意乃至抒情手法的姿态:它宣布,影像/叙述中的连续性是一个无比苍白的假象。而连续性,特别是在传统商业电影语法中,是所谓拟真的一个关键要素 ...
无产悲剧的诞生
当一个无法被主体信服为绝对本质的行动在主体自身之内发生时,这个行动的来源会成为对主体而言漠不关心的表象,主体对这样的表象在认知层面上保持着一种“旁观的意识”,而这种旁观的意识会将行动源头的真正精神实体分裂成两种绝对对立的力量,倘若在 ...
第一次看班宁。鬼畜般的网球发球+漫长的访谈式审讯+外景PPT+美国金曲,把残忍与黑暗普世化,仿佛它们存于世界每一个角落,人们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言语中,冷峻压抑的氛围做得很好,结尾杀鹿那里非常有力道,看完想给《大象》减一分。感谢海啸字幕组。
片头两组网球镜头景借以表示电影的核心描述对象及其结果将被置于镜头之外,而即使是无意义的举动也将对环境造成影响。固定机位还原犯罪过程时注重表达方式而非传达的内容,加上两案件之间景象镜头里人的缺位造成心理效果,相反的叙述手法让观众从“怎么样”过渡到“什么/在哪”并最终关注“为什么”。
正在看第一组镜头 第一组镜头就让电影史一多半导演翻犯了傻逼
我的第一部詹姆斯·班宁。作为一个案件爱好者,第二部分的平原镇惨案我是十分熟悉的,但当它被以这样冷静而间离方式影像化,又使我有了与当初阅读案件文字资料时截然不同的感觉。影片中的景物、声音、口述共同消除了任何关于犯罪事件的叙事中可能存在的戏剧性,引领着观者踏上犯人和受害人或许曾亲身走过的路。我不认为班宁在试图解释这一切发生的原因,他只是以类似拼图的方式呈现当时的世界,且这种呈现并非不容置疑的,它就像犯人们面对镜头讲述出的记忆一样难辨虚实,或者说,真实与虚构之间本就未有过清晰明确的界限?两位受害人伴着彼时流行金曲(80年代音乐剧《猫》中由Elaine Paige演唱的Memory和50年代Page Patti的Tennessee Waltz)打电话、跳舞的两场长镜,怎能让人不为之动容!
和以往看的电影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