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生物危害
请务必穿防护服入内
害怕吗?
别误会,Sir不是在制造恐慌。
因为这不是最可怕的。
当这样的标识,突然出现在你平时生活的大街上,小巷里,当你对它习以为常的时候……
才是一级恐慌。
《血疫》
The Hot Zone
今年是现实题材集体爆发的一年。
《切尔诺贝利》创造了IMDb历史最高分。
《血疫》紧随其后。
前者,人们对抗的,是人造物——核能泄露。
后者,我们面对的,是大自然的反噬——
埃博拉病毒。
恐慌再次升级。
我们对它,毫无了解。
这是丝状病毒的一种。
生物危害等级为最高的4级(艾滋病和SRAS为3级),致死率可达90%。
目前,人类仍未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
它对我们,毫不留情。
字面上难以直观理解埃博拉的恐怖。
《血疫》的开场,让你直面它的威力——
感染病毒前后七天。
起初,只是头疼,后来蔓延到眼珠、太阳穴。
你以为只是普通的发烧。
因为致死的病毒,懂得用这些小病小痛作掩护。
后来症状迅速失控。
恶心、高烧和呕吐,脸上布满疹子。
一个镜头,预示病症已经超出常规——
空姐反复到厕所倾倒着病人的呕吐物。
明明已经吐过N次,可晕机袋里的“分量”完全没有减少。
从粘稠物,到纯液体……
再然后,是血液凝固,脑组织液化,器官严重衰竭。
可以说,此时,病患已是一具行尸。
病毒极速增殖,引发严重出血热。
生命最后,血液从身体的每一处孔洞喷射而出,血液里,甚至混有肠壁组织。
高能预警——
3。
2。
1。
死亡报告常以此句作结:
“崩溃并流血至死。”
再无任何描述、分析、结论。
这,马尔堡病毒的完整发病过程。
而它的近亲,埃博拉的破坏力和致死率,还要更上一层。
而且,这还只是病毒入侵的第一步。
病毒把宿主身体吞噬殆尽后,在空气中四散,开始寻找它的下一任宿主。
它在人类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开始疯狂繁衍。
《血疫》由国家地理频道联合FOX制作,是改编自同名纪实文学原著的6集迷你剧。
分级:tv-14(14岁以下儿童不适宜观看)。
讲述分别发生在非洲和美国,人们发现、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故事。
每一帧都惊心动魄,每一秒都危机四伏。
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捕食者,随时就在你身边埋伏。
1976年,刚果共和国,扎伊尔。
埃博拉病毒首次爆发。
为探寻病毒源头的卡特来到这,看到的,是医疗条件的落后。
看似祥和的景象,其实每个动作都藏着致命危险。
比如,兼任护士的修女为居民打疫苗。
可仔细看——
她反复使用着同一支针头。
资源匮乏。
而政局动荡,内战频繁,加大了国际医疗援助的难度。
落后的观念和习俗,更是加速了病毒的传播。
当卡特赶到埃博拉爆发的村落,眼前只剩一片死寂。
什么是绝望?
不是无力对抗,而是放弃顽抗——
这不是战争
这些人烧了自己和他们的村庄
防止病毒传染
濒死的村长,请求卡特提前杀死他,并把他的遗体火化。
因为按照传统,再过不久,附近的人就会赶来这里,触碰他的遗体。到时病毒扩散,结果不堪设想。
落后,比任何痼疾都难根治。
本是来救助的卡特,此刻能帮上的忙……
只能是点燃火焰,满足村长最后心愿。
埃博拉在非洲的肆虐,是贫穷、落后和战乱所致。
那么,当它出现在美国,会被第一时间控制并扑灭吗?
未必。
1989年,美国,马里兰州。
黑泽尔顿公司进口了一批猴子,打算用于供应医学研究。
但这群猴子突然出现厌食、脾脏肿大、皮下出血、出血性腹泻等症状,接近1/3的猴子死亡。
南希和她的助手,穿上了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防护服,“沐浴”着足以杀死绝大部分病菌的紫外线,步入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作为美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兽医病理学家,她正要做的,是检验一块病猴的脾脏,确认其中是否有丝状病毒,尽管“中奖”几率只有万分之一。
常识是,在可能存在的致命病毒面前,怎么谨慎、细致都不为过。
但,我们看到的,是南希的疏漏——
解剖过程中不小心划破防护服。
是眼镜男的不以为然——
坚称根据经验,那只是普通的猿猴出血热。
他甚至还和同事一起闻了闻装有样本的瓶子,确认“有没有韦尔奇葡萄汁的味道”。
南希来到猴舍,打算带走几具猴尸,用新鲜的肌肉组织做进一步研究确认。
在她面前,是可能携带高危病毒的尸体,却被随意包裹在袋子里,开始逐渐解冻,再过不久,可能就会融化成肉汤,导致病株在空气中扩散。
坐拥先进医学技术的国家,似乎更加缺少对自然的敬畏和必要的恐惧。
而检测结果表明,埃博拉病毒,确实进入了美国。
当卡特发现猴舍里还存在另一只病猴时,所有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在华盛顿扩散。
美国坐拥先进的医疗体系,成熟的科技。
面对埃博拉,他们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了惨重代价。
对付病毒,常有三板斧:疫苗,药物,生物隔离。
但当时,埃博拉既没有疫苗也没有药物,只能采取最后一种手段:
处死病猴,清理猴舍。
可面对南希和卡特的提案,黑泽尔顿公司表现出的,是迟疑。
杀死病猴,安全。
但也狠狠赔了一把。
疾控中心最关心的,却是这次疫情处理行动的领导权,和对舆情的严格管控。
为了避免惊动民众,官员选择把疑似感染的人安置在普通医院,而不是隔离在研究所内。
起初,和病猴接触过的员工,甚至仍可以自由出入公共场所。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早已被各种蛛丝马迹吸引过来,日夜在猴舍附近盘桓。
更难解的是,出于人道主义,众人一致赞成对病猴逐只实施安乐死,而不是直接释放毒气。
这无疑将极大地增加了行动人员感染上病毒的几率。
千钧一发的局势,似乎正逐渐朝向失控的态势发展。
戏剧性的是,事后,专家验明,此次爆发的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只会作用于猴子,对人类几无致命性。
但,这并不会让这次惊险的除疫行动,变得毫无意义。
正如剧中所说,埃博拉病毒,一定会回来。
自1976年首次出现后,埃博拉病毒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28次。
去年,新一轮疫情爆发。根据刚果(金)卫生部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5日,埃博拉病毒共造成1357人死亡。
这无疑是针对所谓人类中心主义一次次敲响的警钟。
大自然,并不是无条件被我们糟蹋。
你也应该惧怕它
面对瘟疫,人类总是要在付出惨重代价过后,才渐渐明白如何应对。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是一次警醒,同样是一次演练,带来的经验和收获,都会成为今后的助力。
2014年,《时代》杂志评选出的年度人物,是“埃博拉斗士”。
时代杂志主编Nancy Gibbs在阐述年度人物的选择时说:
埃博拉疫情是一场战争,也是一次警告,全球卫生系统还不够完善,还不够保证我们每个人都免受疫情困扰。有那些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其他人才能在夜晚安然入睡。出于敬佩他们的勇气和怜悯之心,出于他们为世界建起防线争取了时间,出于他们冒险、坚持,以及牺牲和拯救……
剧中,Sir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这些直面病毒的一线人员。
为了扑灭疫情,南希杰瑞夫妇不得不把家庭放在第二位,打破了“不同时出现在第一线”的约定。
南希更是连自己父亲去世时都没能陪伴在他身边,而是选择坚守在岗位上。
甚至,连普通伴侣的亲密举动,对于他们来说,也因为顾虑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而变得奢侈。
他们牺牲家庭、生活,甚至生命,隔在未知的病毒面前,把我们死死拦在身后。
你知道谁会第一个得病吗?是看护者
护士把它冲一个病人传播给下一个病人
但她生病时,她的丈夫或女儿会照顾她
当我们互相展现爱、善良和感情的时候
埃博拉病毒就会传播
《血疫》的出现,不仅告诉我们病毒有多可怕。
更是一则警醒。
不要总在事后,歌颂牺牲者的伟大。
对自然的敬畏,对疾病的重视,才是对他们最有意义的回报。
在生命结束前最后一秒真情告白。
不如在病毒开始的第一秒,严阵以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