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miko标记了这部片子,不知为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资料馆九月有排片我就迅速抢了,还是皇帝座,观影体验真的很好
一开始看到以动画形式呈现的阿基里斯与龟的故事,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关于永远追不到的东西的故事
整部电影的叙事非常好理解,就是按时间平铺直叙,镜头语言也非常亲民,适合我这种观影小白
主角小时候只是随处可见的,对艺术有兴趣的孩子,但被画家夸奖和赠予画家帽以后,不知为何艺术就变成了在心头缠绕不去的执念,或者说是诅咒。在学艺之路上,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人的死亡,这种诅咒也不断加深,最终定义了主角的生命,让他除了艺术之外不再有别的选择。
看到影片中段,和主角一起学艺术的人在嬉笑中“为艺术”撞车而死的时候,我开始感觉非常不适,简直看不下去。不断高喊着要夸张、要表现、要有冲击力的学艺者们,在欢呼声中轻巧地断送了同胞的生命。轻如鸿毛的荒谬的死。
主角和妻子的感情,一方面是剧中少有的亮色,另一方面又更让人觉得悲哀甚至想要作呕。黑人的拳头如雨点一般落下,摇摇晃晃地骑车往画布上泼洒颜料,把丈夫一次又一次地按进浴缸,我难以想象这个过程中她有什么样的感受。其实从主角找另一位姑娘当人体模特时,她大概就懂得了爱上一个艺术家的代价吧,但仍然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他,大概是因为她觉得她能够理解他。而他逐渐疯狂,最终甚至把女儿的尸体都当作创作的工具,想从中找到艺术的灵感。她放弃过他,但到最后的最后,又接他回家。阿基里斯终于追上了龟。
龟是什么呢?龟跑得很慢,让人觉得随时可以追上,但荒谬的是它看似在伸手就可触及的地方,你却无论如何都追不上。永远只差那么一点点的距离。主角一直追逐着艺术,想要成为能卖出画的画家,可艺评家的主观标准变化多端,他竭尽全力去靠近,却一直被奚落被拒绝,因为每一次每一次,这个主观标准都在变化。它是变化的主观的不可预测的。其实从一开始艺评家把主角小时候的画拿去当成大作卖出就可以看出来,艺术在这部片子里已经完全被解构了,变成了一种套路,它的价值不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艺评家的吹嘘游说。它的价值不再是一种客观的人们能够达成共识的存在,而只依附于主观的判断。艺术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笑话,而被给予了这个笑话作为梦想的主角,就这样度过了荒诞的一生。最后字幕说阿基里斯追上了龟,但我想他其实不是追上了,而是意识到了这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意识到了这场追逐的荒诞性,也正因此,他终于追上了它。
主角拼命照着艺评家的说法修改作品却一次次被回绝的样子,让我特别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高中时做语文阅读和写语文作文【? 的痛苦。我厌恶永远都在变化的、不可预测也并不公正的主观标准,厌恶老师看着正确答案给出的强行解释,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因为理科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让我能安心。
看完这部片子,我强烈地想起梵高。谁能说主角不会是梵高一样的人物呢?富豪们为梵高的作品一掷千金,人们去梵高住过的地方绘画过的地方朝圣,到博物馆去远远地看到他的作品都感到无比荣幸。可梵高度过的,实际上也是如此这般的,荒诞而极其悲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