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是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的新作,总共三集纪录片,分别以亲情、友情及爱情为主题,追溯了比尔的成长之路,着眼于他现在的慈善事业,配合周围人的访谈,力图给大众呈现一个正本清源的比尔·盖茨。

...

像笔者这种很少关注此类讯息的人,对比尔·盖茨的认知仅限于他创建了美国微软公司,曾是世界首富,他在各种场合谦逊微笑的照片而已,但在《走进比尔》,镜头前的他是非常生动的,方框眼镜下的眼神非常灵活,右嘴角略微扬起,掩饰不住想要和别人辩论的傲慢,他说话时声音清脆,字正腔圆,手舞足蹈,整体上,给人一种自信、聪明、热情的印象,看起来一点也不像64岁的老人。

...

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西雅图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成功的律师,母亲是教师兼社交达人,要说从小性格内向,身材瘦小的比尔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他非常喜欢阅读,常常将自己锁在房间里读书,这种专注的态度他始终保持着,后来用在夜以继日地写代码上,同时,他能处理很复杂的事情,他的头脑就像高速运转的CPU,朋友说,比尔可以5本书一起看,一小时阅读150页,而且90%的内容都能记住。从90年代开始,他会定期带着秘书整理好的一口袋书到海边别墅独自阅读,思考着科技、资源、环境等关乎未来的命题。

...

比尔的计算天赋在中学时代显现出来,他和朋友保罗帮助母校湖畔中学编写程序,制作复杂的课表安排软件,后来其他学校乃至公司的邀请纷至沓来,比尔很快用挣的钱买了游艇炫耀,接着他们被邀请去别的城市写代码,忙碌而多金的工作导致比尔在哈佛大学二年级时退学,和保罗专职编写程序,直至创建微软。

...

比尔的妻子梅琳达出身于达拉斯市中产阶级家庭,杜克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微软,她凭借超强的工作能力很快成为部门主管,在一次会议中和CEO比尔相谈甚欢,发展成办公室恋情,结婚后,梅琳达相夫教子,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两人2000年成立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从此梅琳达像比尔的母亲一样,走上慈善社交之路。

...

以上比尔·盖茨的过去。自从2008年从微软退休之后,比尔将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捐给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个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球的卫生和教育领域的不平等现象。它关注环境卫生,拿出数亿美元资助科技研发,用于解决非洲的厕所问题,从而保证当地居民饮水安全;它关注身体健康,为偏远贫困地区提供针对脊髓灰质炎的医疗服务;它投入巨资用于核能、电力研究。

...

...

想要从《走进比尔》里了解比尔·盖茨是怎么赚钱的观众可能会失望,这部纪录片更多插入的是比尔的慈善事业,仿佛一个基金会宣传片,另一方面,它从美国的普世价值观出发,让比尔更接地气。

家庭永远第一,或者说家族第一。比尔从不讳言母亲对他人生的重要影响,她帮他扩大社交圈,不干涉他的兴趣爱好,以及自信乐观,保持好奇心的品质遗传,梅琳达接过母亲的传递棒,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作为利益共同体,即使比尔因为婚外情导致微软风波,他们还保持着恩爱夫妻的模样。这在纪录片中没有提及,只是通过友人之口夸奖比尔:他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从不抱怨妻子的人。

...

交对朋友很重要,他们让他变得更好。比尔孩子气的外形很容易取得别人信赖,他善于从年长优秀的朋友那里学习并合作,无论是保罗还是巴菲特。他身上有一种狂热的气质,对于所热爱的东西不吝钻研和分享,和保罗一起打天下,和巴菲特一起做慈善,都是基于共同爱好。

...

“我热爱工作,我不相信度假之类的。”比尔这样说,背后是自律朴素的价值观,美国的技术精英们大多喜欢这样宣传,扎克伯格的T恤,乔布斯的毛衣,都淡化了巨大的名利和成功带给别人的压迫感,不失为消除仇富心理的好办法。

...

最后,比尔引用母亲的话定义成功:“成功需要具体定义,这样才会实现。我成为了想成为的人。”对大多数人而言,成功是具体的金钱和物质保障,对二十几岁就坐拥十几亿的比尔来说,成功是狂热释放后的附带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