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2集,我应该不会继续追下去了,就连撒老师和何老师双剑合璧都没法缓解我的生理性不适。

这季无论是实习生还是带教律师,都没有上一季讨人喜欢。赛制也改成了鲶鱼效应兼丛林法则,导致实习生之间不像上一季那样是亦敌亦友的关系(浩源和运晨的瑜亮情谊太有意思,但这一季的实习生们好像气场不合,没有化学反应),而是从一开始就充斥着激烈的竞争感,即使互帮互助,也只是business friendly,实际大家心理活动都像瞿泽林说得那样——“谁要是先出局,那该多丢人啊!” 在这种情况下,我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才能顶着压力交朋友。毕竟在这一集里,他们的紧张、担忧、焦虑,汹涌得几乎要从屏幕里溢出来,看得我难受。

我觉得节目组从选人开始就存在失误——过度看重海外学历。8位实习生里一半都有留学经历,但是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属于大陆体系,跟英美法系有区别,而给出的case study又是国内的案例,那么,跟五院四系比起来,留学背景的最大优势难道是优秀的英语水平?

我觉得,这其实更像是一种虚伪的精英主义筛选,君合需要光环,而“海外留学背景”恰好具备特殊性,于是斯坦福毕业的王骁即使不懂中国法,也能取得不错的名次——因为他有【斯坦福】这个闪闪发亮的tag,对带教律师而言,对他要比对其他“国产实习生”有更高的容错率,即使有重大失误,仍是可塑之才。塑料英语,却靠“小聪明”制胜的瞿泽林就更不用说了,我十分怀疑带教律师里有他的头号粉丝。选拔人才是能力还是学历重要?我想君合已经给了我们它的答案。

其次,我讨厌律师们对丁辉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有句话叫“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而对于君合来说,则是更傲慢的态度——“圈子不同,你不可能跟我们相融”。可能红圈所的万丈荣光已经给君合律师定了性,丁辉这样半路出家的“杂牌军”跟其他根正苗红的实习生比起来,无疑是异类。

其实是异类也无所谓,只要能公平对待他就好。但令人不适的是,律师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下了定义:一个有心机,但是不够格的野心家。于是他的落款“史律师团队”会被理所当然地解读为“讨好”,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去问一下,他的真实动机究竟是怎样。是啊,一个异类的行为,不值得被再三思虑,只因为他不属于这个圈子。

整体看来下,我觉得这一集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真实得太赤裸裸了!它不加掩饰地把律师界(或者说顶尖律师圈层)的偏见、虚伪和自负展现在观众眼前。

都说了是“潜”规则,你摆到台面上来,这就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