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电影王者挡,首次成了黑铁档,一票电影人的发家美梦成为了泡影。而在此时,徐峥的《囧妈》开启线上首播,瞬间霸占头条,成为独家热映。然而就这么强势的宣传,这么抓人的号票,几乎初七一过,《囧妈》便成为了历史,电影似乎随着广告的撤销而销声匿迹了。

其中线上不如线下,宣传方向偏颇等原因不再多说,作为三十岁的家中独子,从电影故事角度,我有点浅见。

俗语云:小小孩,老小孩。老人到老,孩子气逐渐提高,有返老还童一说。再加上代沟的原因,许多事情状似幼稚,实则是老人家真心所想。电影中母亲打扮漂亮,自掏腰包不远万里,你以为她是真的要去唱首歌吗?不,这是老人一生的执念,不了断这段因果,等她去世那一天也不会瞑目的。而徐峥呢?三四十岁的儿子,自己的家庭没有经营好,又因为计划不当,开启了对母亲的各种干扰。兄弟,你妈任性,你就随她去好了,你不帮忙,咋还净添乱呢?

回到电影,影片主要是想用母子在K3列车上的故事,表现母子关系的升华,以及中年婚姻危机中男人的成长。好嘛,成长就成长,为了贴和喜剧效果,各种奇葩桥段蜂拥而至,对情节有多少贡献不知道,扯淡倒是真的。因为这一票小品演员,根本难以在屏幕上准确的戳中观众的笑点。而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之下,母子之间那些联系和互动既做作又可悲。或许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那是需要挖掘的,直接表现出来的悲剧,那根本就是编剧和导演的巨大失误。

虽然大体上怒其不争,但春节过的实在乏味,徐峥的做法,无论从收益上还是人性上,都值得称赞,因此我在借着观影之后的劲头,说一说中年子女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

目前的国情,一般是中年父母管教与呵护,年轻子女接受与习惯;而等父母老了,子女与父母身份发生对换,从而开始了子女管教与呵护父母,而父母则是扮演孩子选择接受与习惯。遑论对错,我们只讨论这种模式好还是不好。父母带着孩子成长,直至孙子上学,在这些年月里,他们一直以独立的强者形象存在,支撑家庭、养育子女,他们老了的时候,难道多年养成的能力会消失吗?上了岁数就真的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了吗?非也,他们是为了顺从子女的安排,让子女省心,毕竟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成年人都不容易。

但我相信,如果子女不去管自己的父母,不去干涉他们的生活,他们一定更加开心。几年前,那时我在大西北工作,与外界接触少,微信开通支付功能都不知道。等我几个月后回到家,我那五十多岁的父母微信支付玩的比我都遛。因为他们俩开了个小菜店,所以还申请了付款码,每日与顾客互动,不亦乐乎。而我那时总在感慨,我出门几个月都比父母落后了。我也深刻感受到一件事:父母对子女放权,子女成长卓然;子女对老人放权,老人生活步伐矫健。

有朋友肯定会说,那父母有时无法分辨是非好坏,被人骗怎么办?同志们,请大家相信,如果你的父母明智,他们自己就能揭穿骗子的伎俩;如果不明智,你挡也挡不住。如果真遇到这种事情,要么110,要么12315,迂回作战,效果可能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