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开始是一个年纪大概六十多岁的人在叙述自己女儿的不幸遭遇,镜头全部对准这个叙述人,给人一种他在给观众讲故事的错觉,但镜头一转,我们才看清了全貌:相对昏暗的房间里,坐着第一代教父维托·柯里昂,那看似和蔼却极具威严的脸上,有着一双似乎能看穿一切的眼睛,他静静地坐在那里,听那人讲话。
马龙·白兰度对于一代教父的塑造绝对称得上经典,虽然从《教父》系列来看,这三部影片主要是在讲述二代教父,即维托的小儿子麦克的故事。但不可否认的是,白兰度在对于角色的精彩演绎,对于人物形象、情感变化的准确拿捏之下,所塑造的一代教父其个人魅力,似乎略胜二代教父一筹。正是在父亲维托的影响下,麦克才逐步脱去稚嫩和胆怯,迅速成长,成为新一代教父。
《教父1》是对之后两部的一个概述,相当于前传,整部影片,前半部分讲一代教父晚年时所面临的各种境况,后半部分讲二代教父在经历父亲中弹受伤、哥哥被谋杀,父亲去世等事件后,完成蜕变,勇担重任的经过。
维托作为一代教父,重情义,重家庭,公私分明,讲原则,有底线,沉着、冷静、顾大局、懂进退,有着出色的领导能力、洞察力和外交能力,和政界、律师界交往甚密,在五大家族中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但同时心狠手辣,有谋略,有手段,影片虽没做正面刻画,但从其手下的行事作风的可以侧面衬托,他以自己在业界的能力、地位、人品、信誉,被人尊称为“教父”、“阁下”,成为一方民众(企图通过不合法的手段达到正义世界所无法给予的目的的人)的保护神。在这里,可以断言的是,若不是维托年事渐高,其他家族眼馋于毒品行业,蠢蠢欲动,想要摆脱教父的“统治”,引发各种争斗,维托的江湖地位是无人可撼动的。
维托在危难之际,拼了老命,身中五枪护住了二儿子,这里一方面突出他护子心切,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二儿子没什么能耐。这才闹出后来的,把他送到赌场锻炼,乱识眼色,分不清阵营,倒戈替对手说话,劝弟弟麦克的闹剧。
大儿子桑尼原本是众望所归的教父继承人,奈何有勇无谋,易暴易怒,沉不出气,不善于谋略,没有城府,想什么做什么,全部摆在脸上,看不惯这个,杀,看不惯那个,杀,上至五大家族的重要成员,下至对手,全部不放在眼里,不懂得审时度势,没有长远的目标,目光短浅,没有底线,为了钱想要染指毒品业。花心,私生活混乱,但他也是个好儿子,好哥哥,好弟弟,尊重父亲,热爱父亲,在父亲被人暗算时,几近癫狂,对弟弟体贴,让他尽可能保持单纯,对待父亲的养子汤姆时,十分尊敬,为了受家暴妹妹,毒打亲妹夫,自己的惨死也是因为想去再次保护受到家暴的妹妹,遭到妹夫的和对手的伏击。桑尼这一角色,让人又爱又恨,但他空有一身蛮力,缺乏成为教父接班人的魄力。
在局势堪忧,各路人马利欲熏心,想要置维托于死地,打压柯里昂家族的势力时,最不被大家看好的乖乖少爷,家族中为数不多的过着平凡人生活,上大学、入伍、醉心于恋爱、单纯、胆小的小儿子“横空出世”,用他的胆识和谋略,向世人证明什么才是真正柯里昂家族当家人、什么才是新一代教父的实力。
在对手买通警察队长,撤走医院守卫,想要暗杀维托时,麦克寻求护士的帮助,将父亲转至其他病房,同父亲友人一道伪装成警卫,假装手里有枪,骗过杀手,为汤姆的支援争取时间,全程虽显露胆怯,但沉着冷静,面对警察队长时不卑不亢。从在哥哥们不知道怎样解决对手,解决后顾之忧时,他主动提出手刃对手,并设计出初步的实施方案,最后顺利施行,可以看出,他有担当精神,比哥哥有谋略,对于突发状况应对能力强,值注意的是,对于父亲的爱是促使他走上杀人之路,并逐步掌握家族事业的直接推动力,这点上他与父亲维托的性格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后期麦克在处理家族事务时的果断,在应对五大家族时的轻松自如,与父亲携手并进时的心灵相通,在解决姐夫时的一系列准备、铺垫,在父亲葬礼上所展现的一家之主的霸气,在谋划将家族事业合法化时的雄心壮志,一气呵成清扫玩家族内奸和敌人时的城府,都足以向观众证明麦克确实是二代教父的不二人选。他是兄弟之中最像自己父亲的人,也是最能担当起振兴家族大业重任的人。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虽不是重点,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故事就是以维托女儿康妮的婚礼为起点,长子桑尼的死跟妹妹和妹夫的“家庭不和”有关,麦克也是经历了意大利和美国两次婚姻,两个女人后,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反派角色的刻画也十分生动,反派较之于主人公们的做派更加心狠手辣,诡计多端,他们作为整场斗争的挑起者和推动者,在恶与恶的较量中,最终被仍心存“一善”的一方所击败,怪就怪,他们利欲心、贪念太重,不懂得适可而止,“邪不压正”。
以汤姆为代表的养子,手下之类人的忠诚、信仰,对于维托其人的塑造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基于维托“为人正派”、“恩及众人”,麦克又能力出众,在老教父去世后,大家才能接着侍奉新教父。
影片使维托因病善终,身中五枪仍没有死的设定,其实是对于一代教父的“神化”和对其致以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