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时候,武汉虽然已经确定疫情发生,单身在东北的我并没有在意,趁着《误杀》即将下线拉着媳妇去看了一遍,并且体验了一下包场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竟有些后怕。

《误杀瞒天记》我是看过的,当时虽然觉得有些拖沓,但作为印度片没有看到歌舞我已经很满意了,再加上剧情绝对烧脑且有以弱胜强的感觉,所以观感十分好。今时再看《误杀》,简直更上层楼:对于暴力的抵抗,对于家人的保护,对于子女的教育,统统都是看点,简直秀的飞起。而主角更是让我深信他是一个被唱歌耽误的好演员——肖央,不说别的,他在本片中的塑造几乎完美,除了他长得有些年轻。

而片中开始部分他那句台词“如果你已经看过1000部以上电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离奇的。”讲真,我听到后真是汗颜。我本人喜欢看电影,但“不求甚解”,所以我的移动硬盘装着近万部电影、电视剧,我却没有男主那样的智慧。为何?一念及此,便发现又是涉及“学习”二字,如何学习就是这句话的本质。

那么我们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应该如何学习呢?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学习要由表及里,探究事物发生的本质。

以本片为例,李维杰看电影,不仅限于故事,更是结合手法、剧情设计、剪辑等一系列的因素看,这便是所说的看透本质,这和我本人看电影纯属消遣娱乐有着本质的区别。我这种人就是打发无聊时间,而李维杰是真正在学习,或许这是源于他没有上多少学,知道学而不易,所以悟出“眼中所见皆课堂、人生处处是考场的至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反复刷影拉片,他简直已经是乡村版“影片之神”,带着善于学习、善于挖掘的双眼和头脑生活的他别说学1000部电影,就是看1000条新闻,他也有底气说:世事无离奇了!

第二,学习要分门别类,系统梳理加深记忆。

电影种类是极多的,知识的系统也是十分庞杂的,若是不善于分门别类,那么我们的记忆力终有穷尽之时。而对知识的系统梳理在学习后加深记忆则至关重要,这就是总结。没错,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后要更会总结,并在总结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举一反三。一是强化自己认知。二是能够形成适用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就像传说中的思维殿堂一样,一旦想要拿出什么知识,信手拈来,将知识运用得心应手。这样,简直就是学神一枚。但是如何将总结的知识牢牢存在脑海里,并且能够如臂使指一般自如运用,那就要看学习的第三个技巧的掌握了。

第三,学习要学以致用,结合实践消化知识。

没错,学习学知识最终肯定是要拿出来用的,否则学完扔在脑子里,再不用它,没多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前阵子几个老同学在一起聊天,偶然说起高等数学,大家除了还记得几个定理的名字,其余都已经还给了老师。这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我们毕业工作后,高数一类用不上的知识再未捡起,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只剩渣渣;而李维杰同样看过电影后也不会运用里面学到的稀奇古怪的知识——毕竟他只是小镇上搞电脑安装的,那么他是怎么结合实践消化知识的呢?影片开头就给出了答案:他自己根据所学(看电影)然后在脑中构建虚拟场景(给自己出题)并设计情节(开始解答),最后逃出生天(求解成功)。李维杰正是运用这种技巧,让他在危机来临之际能够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