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改编自19世纪末法国作家、诗人皮埃尔·洛伊斯和同为诗人、小说家的玛丽·德·雷尼尔斯的照片和信件。
皮埃尔与朋友亨利都爱上了自己老师的女儿——玛丽。玛丽虽然与皮埃尔两情相悦却因为要替父亲还债嫁给了亨利,而皮埃尔则出走。
两年后皮埃尔归来成了一名摄影师,而他与玛丽也旧情复燃,世俗的理教都被抛去脑后…

我看这部电影纯粹是出于这部电影很美——被截图吸引。

虽然我不懂摄影,不懂艺术该如何鉴赏,但依然被这部电影的摄影、场景、色彩以及肉体之美所感染到。

...

连墙纸都是美的


当时并不了解这部电影是讲什么的就找到资源一头扎了进去。

开始以为它是在讲皮埃尔的故事,后面却发现其实是在讲述玛丽的成长。

...

看这部电影我有种小时候在看外国文学名著的感觉——似懂非懂,一头雾水。

在这部片子里,故事简单的说就是老套的他爱她,她爱他的三角不伦爱情。而在被各种美景眼花缭乱、被他们之间唯心的诗歌暗号充斥的叙述中,我还是慢慢理出来了一点头绪。

(以下包含剧透)

皮埃尔说:当我无法当你的丈夫,就让我当你的情人吧。我想交给你一些你难以想象的东西。

玛丽知道皮埃尔原来不止她一个情人时她接受了…

她看到他们一群男人围观一个女人的裸体表演,看着他们乐在其中…她心里是充满了震惊和痛苦,但她忍住了;

甚至跟着皮埃尔带回来的吉普赛女郎来了一次“自我探索”,学会了一些更诱人的技巧;

到此,皮埃尔在这段感情都是占上风的主导地位。转折是从他再次出走开始,我们的女主终于开始真正地成长了。

...

从一开始的心碎欲绝,卧床不起,到后面一面找着情人一面又给皮埃尔继续写着感想,她实现了从镜头里的对象变成模仿皮埃尔去拍摄别人。

这种身份的对调正是她自我意识的觉醒。

(事实上影片的这段我觉得讲述的十分生硬…)

...

在诗里开车也是画面很美~


而当皮埃尔重归,本是准备再次重修旧好,却发现玛丽“盗取了他的灵感”。

...

如果不是因为女主怀孕了(男主的),这个故事可能就终止了。

接下来的的剧情就更好玩了…

亨利(玛丽的丈夫)出于太过深爱玛丽而接受了玛丽与皮埃尔的孩子,他还要求在皮埃尔与玛丽欢好时让自己的隔壁“感受”…

而玛丽在母亲想要将妹妹嫁出去时更是亲自出动劝皮埃尔娶自己的妹妹,理由则是这样她们可以三人行。

回过头来分析,从女主一步步为男主退让开始,她的心也在为这种刺激而渐渐敞开。她的想象力、才华,她对皮埃尔的爱,都让她逐渐挣脱世俗的束缚变得更加璀璨而美丽动人。

这种转变可以用下面这张电影截图来回答。

...

苏菲玛索《初吻》


可能看得过程会觉得玛丽对皮埃尔的痴恋显得过于妥协和失去自我,但是爱这种事不就是在摸索、碰壁中逐渐找到自己吗?

玛丽始终是勇敢又美好的,她明了自己的美丽、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追求。犹如一朵水仙花,自恋后终于自知。

她爱他,也是爱自己爱他的那般富有活力和激情的模样;爱他能够将自己的美好舒展开来;爱他同样的富有诗情画意、大胆前卫。

谁都知道玛丽是皮埃尔的缪斯。

可皮埃尔又何尝不是玛丽的缪斯呢?

后期可能会发现玛丽对皮埃尔的爱产生了变化:她依然是爱他的,只是爱的更从容,有了理智。

...

她说:我爱你爱到可以与他人分享。

...

最终玛丽在这些经历中酝酿出了一本小说,并且顶着一个男人的名字发表而大受好评。

有句评论我觉得说得很对:

因为你,我成为了你,也成为了自己。

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一部尺度巨大的情色电影,不值得看。

然而虽然电影叙事方面可能不够细腻切入,留白比较多,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刻画床笫之间和还原图像,但是私认为这部电影还是很优秀的。

一部电影究竟值不值得还是要看你怎么想。

反正我是满足了。

...

冲女主的肉体就可以给九分

有时候在理解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带三观进去会更容易能欣赏,尤其在它的环境、历史不能身临其境时。



文章发表于公众号:列特拉维夫的晒番茄

后台可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