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刺杀一个恶贯满盈之人,总共需要几步?

行动目标希特勒
Adolf Hitler(阿道夫·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纳粹德国的奠基人,是人类历史上毋庸置疑的“罪大恶极者”。
由希特勒所策动的数次战争,以及一系列由他主要推动的惨绝人寰的“种族大清洗”政策下,大约三千五百万条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最为黑暗的岁月之中。
1944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强力回击下,纵使希特勒所一手建立的“第三帝国”已然摇摇欲坠,但这个恶魔仍执意逆势而为。

行动目标希特勒
一方面,在世界战场上,盟军发起的“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成为了重要的战争转折点之一;
正是从1944年6月6日上午6时30分的那一刻开始,大势已去的“第三帝国”腹背受敌,逐渐陷入了正义的包围网。
而尽管如此,这位战争狂人还在马不停蹄地策划着“让世界一起陪葬”的癫狂之举。

阿道夫·希特勒
当时,虽然德国的东西战线日渐收缩,希特勒仍旧不惜一切地研发着新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中甚至也包括了即将突破临界点的“原子弹”。
事实上,由于《凡尔赛和约》中对于德国所研发的“战斗机”有着明确的限制条款,纳粹德国随即把重点转移至“导弹”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上;
这其中,V-1、V-2导弹更是他的“得意之作”:在空袭比利时、英国等国的过程中,这两款导弹的绝对杀伤力与破坏力无不令人谈之色变。
有鉴于此,在盟军大反攻时期,德国境内的众多“导弹发射井”成为了首当其冲的攻击目标。

行动目标希特勒
另一方面,在希特勒以及“纳粹党”的恐怖统治下,德国国内的一群有志之士早已预见了“第三帝国”的破局;
满腔的爱国情怀、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无不鞭策着、警示着他们,也让他们认清了希特勒的极恶真面目;
在这种情况下,“瓦尔基里行动”已是如箭在弦——
1944年7月20日,在德国东部战场的“狼穴”战情室里,正当以希特勒为首的一众德国高级军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战情部署时,一颗装在手提包里的炸弹瞬间将会议室化作一片焦土。
电光火石之间,这场暗杀行动的策划与执行者“施陶芬贝格集团”迅速采取了“后希特勒时代”模式,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拨乱反正并推翻“纳粹党”的残余势力,从而解救整个欧洲与世界于水火。

行动目标希特勒

行动目标希特勒
令人唏嘘的是,纵然直接承受了爆炸的威力,希特勒还是在当时侥幸逃过一劫;
同时,收到希特勒直接指令的“瓦尔基里后备军”旋即改弦更张,将火力直接对准了叛军“施陶芬贝格集团”;
随之而来的,即是残酷无情的“政治大清洗”——
“瓦尔基里行动”的直接和间接参与者中,最终有约5500名“叛国者”被捕,其中又有150人惨遭屠戮。

行动目标希特勒
黎明之前,义士们的热血再次染红了黑夜。
值得庆幸的是,希特勒的“原子弹之梦”最终还是破灭了;
而当“刺杀希特勒”的消息不胫而走,世界也再次为之一振——
显然,借由二战而疯狂扩张的“纳粹德国”彼时已成为了强弩之末。
果不其然,1945年4月30日,历经鏖战的苏联军队终于攻占了德国国会大厦。
同日下午3时30分,希特勒返回地堡的地下室内饮弹自尽,亲手终结了其罪恶的一生。

苏联士兵攻占德国国会大厦
P.S. 预知更多精彩电影,可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O时光影”↓

公众号“O时光影”↑影视佳作只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