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終點究竟在何處?

      縱然時光流轉,關于此問題的答案卻始終無處可尋。

      盡管如此,以電影《隐形人》中所呈現的NDE現象為典型,種種說法仍以“都市傳說”的形式流傳于世。

...

      NDE現象(瀕死體驗)常見于遭遇重大事故、疾病等災難之後還能奇迹生還之人。

      睜開雙眼後,恢複語言機制的其中許多人不約而同地描繪出了相似的一些情景。

      例如,他們會提及“靈魂出竅”般的視覺現象——

...

電影《隐形人》

      “我仿佛在空中漂浮着,并俯瞰周圍的一切——甚至是躺在病床上的我自己。”

      “我詫異極了,試圖大聲地叫他們的名字,但沒有一個人回應我。”

      “他們真的......看不見我。”

...

電影《隐形人》

      其實,這種“上帝視角”隻是NDE現象的初期階段;

      假如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情況往往會急轉而下——

      “漸漸地,周圍的一切盡數被死寂所吞噬,直至陷入漫無邊際的黑暗。”

      “恍惚間,遠處突然躍動着一個白色亮點;”

      “就像試圖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般,我向着它走去......”

...

光點

      “猝不及防地,我看見了年幼的自己——”

      “那是多麼美麗的陽光海灘啊,家人與朋友都相聚在一起;”

      “我們歡快地堆着沙堡,還要提防着它不受海浪所侵蝕。”

      “‘要是能永遠停留在這一天該有多好啊’,我不禁這麼想着。”

      “直到......”

...

超脫

      直到患者最終不省人事。

      當然,經過治療後,他們也極有可能幸運地慢慢恢複所有正常意識。

      事實上,NDE現象在世界範圍内有多種演繹;

      比如,國内民間就有一種相似的“走馬燈”說法。

...

走馬燈

      同樣地,波蘭畫家著名畫家、攝影師Zdzislaw Beksinski(濟斯瓦夫·貝克辛斯基)以其“死後的世界”系列畫作聞名遐迩。

      作為“空想藝術”的傑出代表人物,其筆下所描繪的世界無不令人心神戰栗。

...

畫作《死後的世界》

      據坊間傳言,貝克辛斯基曾在年幼時遭遇車禍,使得他的心髒驟停了長達7分鐘的時間,他也因此匆匆窺見到了“亡者國度”。

      該傳說的真實性有待考究,但他本人的的确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

      也難怪那一場浩劫會借由他之筆被賦予了光怪陸離的萬千形态。

...

畫作《死後的世界》

      電影《隐形人》就聚焦于某次惡性事件所衍生出的NDE現象。

      一天清晨,當高三學生尼克一如往常般走進教室上課時,卻發現班内的所有人都無視了他的存在。

...

電影《隐形人》

      起初,他還以為這是一場集體性的惡作劇;

      但無論他如何試探,周遭的所有人還是視他如空氣。

...

電影《隐形人》

      原來就在前一晚,尼克慘遭一夥不良少年圍毆,甚至讓他幾盡喪命;

      而被困于生與死的邊緣,他那破體而出的靈魂也隻能在現世遊蕩;

      除非——

...

電影《隐形人》

      除非尼克的身體能在完全喪失生命力之前得到搶救。

      當然,這場鬧劇遠未結束。

      成長于優渥家境的尼克,或許無法對問題少女安妮的艱難生活感同身受,以緻于他的張揚招緻了後者的激烈報複;

      而在盛怒之下犯下罪行的安妮,又是否果真是十惡不赦之徒?

      當二人的命運由此交織,殘酷的青春也漸漸把他們推向了“生”與“死”的對立面。

...

電影《隐形人》

      有人說,NDE現象不過是博人眼球的杜撰,但許多人往往還是選擇了“甯可信其有”。

      畢竟,現實太過殘酷;

      而若确實無所信仰,我們又該如何面對生命的慢慢長夜?

...

電影《隐形人》

      恍然間,一切的愛恨糾葛早已散去,也仿佛回到了尼克在最初寫下的詩篇:

      白晝燒盡成黑夜

      燒毀了我靈魂的一角

      在黑夜中

      我幻成太陽的火花

      終成灰燼,灰飛煙滅

      讓人窒息的黑夜吞噬了我

      一切輾轉成空

      在黑暗中,我看見

      真實被蒙蔽在白日光亮的謊言中

      盲目的雙眼

      虛僞的笑容

      像夢遊一般

      隻有言語和腳步證明時間

...

電影《隐形人》

      P.S. 生命之重,在于無法重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探讨;而欲知更多影視佳作,也可持續關注我的簡書“彼時光陰”,并關注微信公衆号“O時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