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看不过去。
一则刷屏新闻,让全球痛心——
#亚马逊大火#
这些图片你肯定看过:
类似的标题,也在你朋友圈出现过:
但Sir有个习惯。
遇刷屏事件,总绷紧神经。
因为每一次刷屏,背后必定能找到同样让人震惊的龌龊和猫腻。
Sir看不过去的,一半,因“地球之肺”被破坏。
另一半,则是因那些歪曲事实、煽风点火的饕餮之徒。
亚马逊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部纪录片,Sir希望你先放下愤怒和悲悯。
看看,真正的亚马逊——
《亚马逊的眼泪》
Tears of the Amazon
斥资15亿韩元,历时250天,韩国摄制组走进亚马逊。
纪录片曾被誉为韩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视纪录拍片。
没有煽情,没有泛滥的圣母心,它只做旁观者。
而且。
主动放弃轻松即可挑起同情和关注的环境问题。
将视角,放在最被忽略,最难发声的群体——
亚马逊人。
海报里,就是亚马逊土著人的常态。
不论男女,赤身裸体。
他们生活在还未开发的亚马逊原始雨林,保留着祖祖辈辈传承的生活。
与现代文明完全背离的生活方式。
亚马逊北部的佐伊部族。
下巴上那条长长的木头,是他们的身份标志。
奇怪吗?
不仅奇怪,还痛。
那是一种叫做“普秃噜”的树做成的木塞,插进下嘴唇。
每个佐伊部族人,在青少年时期,都会用猴子的头骨在下嘴唇打出一个洞,然后塞进这个木塞。
长期以往,伤口越撑越大。
还会挤压牙齿,甚至让整个下颚骨变形。
最触动Sir的,不是这种畸形的自残现象。
而是他们的原因。
——没有原因。
准确地说,是他们忘了。
只是如虔诚的信徒般,不问理由,一代又一代地坚持着。
更奇葩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Sir觉得没有几个现代人能理解。
一夫一妻?
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比如出镜的猎手莫宁一家。
他就有三任妻子,并且,和自己的家人包括妹妹全部住在一起。
只要配偶同意,男性就可以娶很多个妻子。
一个女性,也可以拥有很多个“学习丈夫”。
通过“学习丈夫”的陪伴,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配偶,前提是帮助学习对象的家庭工作,比如打猎。
而且由于亚马逊雨林的湿热气候,他们绝大多数都赤身裸体,面对镜头,也毫不避讳。
但Sir看着他们,丝毫没有感到不适。
反而,他们身上的原始和纯粹,格外感染。
比如,他们也会爱美。
用羽毛和树液做成头饰,甚至做头发。
就算自己吃不饱,也会想着留一点食物。
喂自己的小“宠物”。
他们的生活,没有电灯电话,更别提手机网络。
除了诡异的饰品,和开放的生活习惯。
他们与我们无异。
享受着家族聚居的天伦之乐,期待着孩子的降生,教育孩子习俗,让妇女和孩子先享受食物等等。
会笑,会哭,会为生活感情烦恼。
他们隐匿于森林,遗世独立,过着属于自己的小生活。
不打扰谁,也不抱怨谁。
但。
却因我们种下的恶果,被逼上绝境。
城市的污染,让亚马逊的环境日益变差,土壤不再肥沃,生物不再繁衍。
Sir对那个镜头印象深刻。
一对佐伊部族父子,像往常一样来到河边,父亲准备教孩子打鱼。
两人走到河中间,却停下了好一会儿。
他们找不到鱼了。
《亚马逊的眼泪》没有满足于猎奇和大尺度的展现。
土著人,带着“怪物”般的标签出场。
但节目组没有把他们当怪物看。
两者的区别,在于“文明”。
所有族群、部落,不论大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明。
和佐伊部落不同,生活在亚马逊中游的waura族已经被葡萄牙探险者发现了一百多年。
同样是赤身裸体,waura族人已经学会掩饰部分性器官。
唯独。
对于性的态度,相当的大胆。
不仅是年轻人毫无忌惮地把性当做玩笑。
这个话题对于他们,根本连“开黄腔”都不算,反而像谈论天气一样平常。
比如,族里重要的节日,wukawuka。
压轴项目,男子摔跤。
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
而在这里,嘲讽失败者,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
说归说,他们的婚姻制度可没那么随意。
一般是遵循父母安排,有一夫多妻,但一夫一妻逐渐成为潮流。
还有附加条款:
年轻人,如果在一起睡过四次,或者怀孕了,就自动成为夫妻。
不过,相比佐伊部落的原始状态。
与现代文明接触时间更长的waura部落,烦恼已经更加“高级”。
年轻人被新鲜的事物吸引。
有了自行车,电视机,有的穿上T恤。
甚至,族里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满足森林,公然对着镜头说——
我想去了解城市的生活。
这种才是纪录片的真正主题——
文明与文明的冲击下,少数族群逐渐被压榨的身份认同。
虽然镜头没有过多展现亚马逊地带的污染、山火、衰败。
但它的潜台词足够直白:
比起高谈阔论的政客,大肆渲染的媒体,甚至某些极端的环保主义者。
亚马逊一旦被破坏,他们(原始部落)才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然而,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大火传遍全世界,这些部落却没有获得丝毫关注。
我们在为人类祈祷,在为地球心痛。
但回顾整个事件,它有多站不住脚?
Sir来捋捋。
对于这次爆炸性新闻,最先跳出来的,不是专业的新闻机构,而是全球的自媒体。
对,哪怕国外没有微信、微博。
他们一样有“自媒体”。
有推特,有脸书。
据Sir搜集的资料,最先“发现”亚马逊森林大火的,是推特上一个账号。
#PrayforAmazonia
之后,明星跟上。
小李子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话,义正言辞:
大火烧了整整16天,为什么没有媒体报道
随后,大部队跟上,标题越来越煞有其事——
“大火烧了整整三周。”
“大火烧了至少16天。”
“大火让许多动物伤亡。”
……
配上地狱般的火海图片,以及动物吼叫的声音。
足够煽情。
瞬间群情汹涌,帖子和文章点击暴增,转发爆了。
有多少人质疑过?
比如许多文章里出现过的那一组动物图片——
很快有人认领。
法新社21日报道,事实上这是印度摄影师阿维纳什·洛迪2017年在印度贾巴尔普尔拍摄的一张照片。
据他说,这只小猴子可能晕倒了,或者脱水。
烧伤的兔子。
兔子是有的,只不过不是亚马逊森林大火烧伤的,而是2018年11月美国加州伍尔西一场火灾烧伤的。
同理。
围困在火场中的棕熊,火焰烧身的大象……
当Sir资料越查越多,我越不敢相信这些照片的真实性。
不仅是动物。
连受灾的场面——大火,也有问题。
那张被用得最多的,形容本次亚马逊大火的图片(小李子发出来的配图)。
其实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亚马逊森林起火照,2018年就被用上过。
Sir不知他们是有意或无意。
但之于普通人,这可能就是对这次灾难的一手资料。
别误会。
Sir绝不反对关注亚马逊,也不反对媒体传播新闻,引起世界对环境的关注。
但歪曲事实,滥竽充数,无论如何都是可耻的行为。
这不仅是一种博取眼球的手段,更是对真相最具欺骗性的蒙蔽。
如果深究,还能扯出更多腐烂的尾巴。
很多人说,大火烧了三周,16天。
有人急哄哄地po出照片,有人也急哄哄地相信了这些数据。
根本没人知道火烧了多少天。
新华社报道:雨林着火其实一直在发生。
今年1月至7月,巴西累积森林着火76720处,一半以上位于亚马逊雨林。
△ 新闻来源:新华社
这一次森林大火,并不连续,而是断续发生的许多灾难的总和。
而且,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监控数据,今年巴西的火灾数量还比以往有所回落。
最重要,是起火的原因。
许多人将怒火指向沉默的媒体,与不作为的巴西政府。
他们有错吗?
先说媒体。
其实美国一线媒体CNN、BBC等都对火灾有持续报道,只是当时根本没有引起反响。
再说政府。
对于亚马逊森林哺育的后代,要发展,就要毁掉自己的家园。
巴西政府一直默许森林周边的农民开垦森林,方式很简单:
烧。
为此,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纵火日”(Fire Day)。
△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一把火烧了森林。
一把火烧旺经济。
环保问题固然重要,但之于亚马逊周边相对落后的国家,生存问题,更是大事。
坦白说,Sir查再多资料,再接近真相,也无法评判对错。
这就是为什么Sir让大家先看看纪录片里的人们。
看完简介,你可能了解他们的20%;
看完片子,你可能了解50%;如果你亲身走进亚马逊,走进部落,你最多可能了解80%。
以此类推。
这场火,和这世上所有复杂的问题都类似。
它们的真相,永无穷尽。
正因如此,Sir始终认为,我们依然要敬畏真相。
因为你一旦看轻它,它轻易就能击溃你。
《真探》中有句台词,Sir至今印象深刻:
人类认为自己的感觉经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目标,有存在的意义。从不认为自己只是生物界的玩偶,但真相终会大白,大家都会发现,一旦割断提线,所有人都会倒下。
我们可能永远没办法触及问题的根源。
可能没有能力为山火提出补救的措施,没办法阻止森林的开垦,环境的恶化。
我们可以做什么?
简单的,了解灾难的来源,主动破除谣言,在生活中自律……
不够的话,参加志愿活动,身体力行,提供帮助,研究解决方案……
也可以都不做。
但最起码,别轻易放弃追求真相。
最最起码。
不做谎言的帮凶。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