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历史大潮,俊男美女

《无问西东》无疑是2018年吸睛最多的一部电影。

作为一部以致敬清华,歌颂历史的电影,《无问西东》的立意可以说是站的很高了。

时间跨度接近一个世纪,故事线索涵盖近代中国的没一个大事件。

然而,以历史被背景的电影,大多容易陷入几种陷阱当中:

大势所趋,道德选择,以及脸谱化的人物形象。

毫无疑问,《无问西东》全中!

20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刚刚结束,五四运动再掀高潮。

实业救国才是正经事,舞文弄墨则有点不务正业。

...

作为一名严重偏科的文科生,影片的男主角之一——吴岭澜理科差而陷入了无限焦虑当中。

大趋势下的个人,总是容易迷失自己,小吴就这样的趋势中开始怀疑人生。

然而,怀疑人生的小吴只是在和校长的一次谈话,听了泰戈尔的一次讲座就重拾信心,坚定了自己学文的方向。

并成为10年之后王力宏所扮演的沈光耀同学的精神导师。

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聊几次天,听几次讲座,在宿舍睡几天,烦恼就解决了!

国家与个人是什么关系,他人与自己是什么关系,从众与梦想又是什么关系,导演并没有回答。

相反,导演用一堆假大空的专家学者包括泰戈尔就完成了对一个高学历青年的“救赎”,看起来不免有点啼笑皆非。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刚刚摆脱了封建社会,转眼又陷入了亡国灭种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富家子弟、清华学子沈光耀,长得帅又有钱,三代五将,根正苗红,见到女生也毫无兴趣。

...

一看就是一个大义凛然,不负众望的好男儿。

而沈同学确实也不负众望,投笔从戎,帮助同学,爱护幼小……

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就连死也要死在日本鬼子的轰炸之下,为国捐躯。

而被他救助的弱小,也在30年后为祖国的两弹一星做出了重大贡献,实在是可喜可贺。

60年代的中国,文革是永远抹不开的时代节点。

那是一个热血沸腾而又人言可畏的时代。

同样是建设祖国,同样是热血青年。

导演将文化大革命的矛头指向了一个身世凄惘,无依无靠,“好心”帮敬爱的老师出头骂老婆的陈敏佳(章子怡)身上。

...

而对于为爱而生的清华学子陈鹏(黄晓明),导演却有心美化而无心加害。

在那个无时无刻不在刨根问底的年代,坏分子王敏佳的男闺蜜陈鹏不仅没有被牵连,还在国家重要军事部门身居要职,并且同敏佳同学上演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让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而敏佳的另一个男闺蜜的李想出现,好像只是为了让支边遇难的张果果一家得以脱险。

线索凌乱,让人不知所云。

...

职场精英张果果(张震)同样是一个清华学子,因为长时间在社会上混,看多了职场上的尔虞我诈,逐渐忘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因为给陈叔叔——陈鹏扫墓,就瞬间心清目明,慧根之高令人敬佩。

难道就仅仅因为他是清华毕业的吗?

作为一个观众,我并未从观影当中看出真正的精神内涵,

相反,更多的则是以哪个时代背景趋势下所描绘的脸谱化人生,

搞学问的真心难道就只能是搞学问,最终抬着大道理去诓后来人。

真的勇气不是应该通过不断实践来寻求自己的人生道路吗?学子经商资助战争这样的故事会不会更好?

德才兼备的是不是就一定要光荣牺牲才算是死的其所,

如果他逃过了战争没躲过文革,

他是不是还依然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

文革那么敏感,表达不好就不要表达了,

将一个背叛朋友寻求自保的可怜人强加成为下一个故事的启蒙人,算什么鬼?

从尔虞我诈到一颗真心,靠的应该是来自于双方真心理解与付出的行动,才是这段救助关系能够继续走下去的基础吧。

最后,我只想说,这个时代从不缺乏站得高的立意,缺乏的是用心去体会人的多面性,人生的可能性,真实的还原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