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个长相平平,身材肥胖的女同学,

因为面部浮肿,皮肤发白,她总是向我们炫耀自己拥有六分之一的俄罗斯血统。

(虽然我至今都没搞明白六分之一是如何计算来的)

因为身份“高贵”,所以在高中就拥有了一部手机,而这部手机也是她炫耀的根本。

而关于她真实的情况则是,父母下岗离婚,母亲用打临工的工资为她卖了一台粉红色的手机,

因为“爱面子”,她从未让她的妈妈到学校为她开过一次家长会。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同学们是如何评价那个满口胡邹的“吹牛大王”,她如同一个笑话一般给压力山大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些解压素材。

...

2017年,一部名叫《伯德小姐》的电影,讲述了傲娇女孩克里斯汀因为爱慕虚荣想要和自己贫穷的原生家庭撇开关系而引发的一系列成长闹剧。

看到这部电影,我想起了我们班那个同学。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认为父母有义务和责任给我们一个梦想中的家庭,

当父母满足不了的时候,我们会哭,会闹,会抱怨父母的无能与指责他们不够爱我们。

如同口腔期发育不佳的儿童,随时随地都想要奶吃。

...

父母将我们保护的如此之好,以至于我们几乎完全不知道父母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在《伯德小姐》当中,克里斯汀自称“Lady Bird”希望自己独特而高贵,以掩盖自己出身平凡,甚至家庭不富裕的现状。

“Lady Bird”总是想要更多:上全国最好大学、勾搭这条街最靓的崽、住这条街最漂亮的大房子。

...

然而她是一个:不愿意好好学习的学渣,挑男朋友只看脸而被欺骗的傻妞,欺骗同学自己住在豪宅的穷丫头。

“爱面子”并不是并不是“Lady Bird”的专利,

似乎每个年轻人都有那么些“虚荣”的时候,只是有的人“爱过了头”,有些人伪装的好。

这份虚荣几乎定义了我们在十七八岁那个年龄想要成为的人,以及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份“想要”带有着那个年纪特有的虚荣与理想化,

让我们不能够真正看清自己到底是谁。

...

在片中,“Lady Bird”的母亲由于生活的重压,希望女儿能够现实的面对自己。

而她的父亲,甚至在长期抑郁的情况下依然想要保护女儿这份“虚荣”。

也许在父亲看了这份虚荣,是克里斯汀成长过程当中不断激励她前进的动力;

虽然,她叛逆,甚至偏激!

...

电影的最后,伯德小姐离开了她的富二代男友以及塑料姐妹花,

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身边,进入了心仪的学校,也真正看见了父母亲对于她的爱。

这样的结局对于成长来说,可以说是再好不过了。

...

毕业之后,我不知道我们班的那个同学过得如何,是否还在意母亲的身份低微,

有些人因为无法满足自己自私的欲望,就觉得自己不幸,

而有些为了掩盖这些“不幸”似乎给家庭和爱他们的人带来了更大的“不幸”。

我无法去断言,到底怎么样的一种心态能够激人成长,然而这份“虚荣”却好像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当中都磨不开的环节。

谁的青春不虚荣?

只希望这份因为这份“虚荣”而蒙蔽了双眼,看不见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