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出现了“对”与“不对”的怪圈,一件事情总是习惯于站在正反双方争执个不停,而逐渐丢失了中间地带。比如“事业脑”or“爱情脑”哪个更好的?读研还是工作哪个更佳?往往都会得到很多非此即彼的答案。。。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化,逐渐将重视自我发展定调为了当下的时代旋律,逐渐发展为了:为了...而放弃事业就是一种不清醒的表现,慢慢的统一出了一套标准且被认可的人生“规范”。而这何尝不是一种“绑架”?

...

《玫瑰的故事》让我眼前一亮——“爱和不爱,是勇气也是自由”“人要有做决定的勇气、也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这两句话说着“解绑”。比起嘈杂的外界声音,更应该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人生、无人可替代,也无人有权替你做抉择、也无人替你承担后果。

...

每个关乎选择的问题,《玫瑰》的回答是——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你选择的就是最好的。这是一种把人生主动权还给个人的倡导。也是对那些所谓“社会规训”的一句回怼,这种洒脱、随心的声音,更像是现在人追求的一种松弛感。

...

特别喜欢关芝芝和周士辉这段插曲。
关芝芝和周士辉在一起时,周士辉就是别人眼中婚姻的良配,因为他老实、憨厚、上进,可谁能想到7年恋爱长跑,周士辉会在结婚前变心呢?
而7年的情感,身边的家人、朋友或多或少都会劝一句:还是要在一起,7年时间!人生有几个7年?诸如此类的话。谁也不能保证在未来的日子中两个人是幸福的,而当下关芝芝的不舒适是直接的。
足可见未来是难以预知的,这个世界不存在正确的选择。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它有可能会被未来的某种科技所取代、选择一份爱情可能会面临背叛等等。而当下的感受是明确的,每个选择都必将承担着风险,那又何必内耗耽误时光和青春,用今日赌明天呢?如果当下的选择就是彼时认为最优的、最能让自己喜悦和满足的,那经历过后即使是“失败”也无所谓,因为那也是一段经历、那也是一种成长。

黄亦玫这个角色更是从“外界”回归“自我”的一种表达。
美丽被人追捧,引来“不知检点”的声音,是不是不应该有正常的社交?
周士辉有女友所以自己要承担主动回避的责任?
是不是要因为外界的声音而收敛自己的锋芒?
是不是学业这条路更好走,我就要放弃其他选择?
为什么关芝芝还要迫于生活和家人的种种闲言碎语,和一个已经不爱自己的人在一起?
她的每一次反问都在我的心巴上,为了外界的声音限制自己的人生选择才是最错的。取悦别人没有尽头,生而为人我们只能不违背道德的取悦自己。而越长大越会发现,不管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外界的声音永远都不会少,不如忠于自己的内心。

《玫瑰的故事》让我想到余光中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是在试错中成长的,没有人如圣贤般长大。也像宫崎骏所说“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感谢一路上的风景,也接受人生会有遗憾。
每一件当下想做的事情不做都会成为遗憾、既然无法预知人生的结局,那就勇敢的活在当下。相信明天会更好,明天会比今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