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youngest and strongest will fall by the sword.”

正如影片的标题<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美国往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幅美国风情画,记录了一段回肠荡气的黑帮史诗。四小时的时长,虽不算长,但每每看完,都有种度过一生的感觉。光影之中,在长镜头的描写下,蒙太奇法的时空转换下,我们见证了主角的一生,亲历了一场义薄云天的兄弟情谊,一场爱而不得的缺憾感情,一场错乱真实的人生悲剧。

首先,我想谈谈导演莱昂内。在四小时里融入了主角的一生,这充分体现了导演叙事水平的高超。本片叙事方式奇特,回忆与现实相互交错,有时却又不是线性,但却充分地体现了主角的内心情感,同时又埋下伏笔,激发观众的兴趣。影片一开始我们就从旅馆,再到陈罗的中国戏院,再到主角”面条“的回忆:悲剧的现场,再回到现实,然后再是一切的开始。本片中的一个个的伏笔又是十分精妙。开头,面条在案发现场看到烧焦尸体时,镜头给了面条的表情一个特写,其实导演的意思很明确,面条心中疑惑这是不是他的兄弟Max,但随着警察盖上尸体,面条也没有来得及多想。再看看Max谋划银行抢劫案的历程。从一开始,医院里Sharkey建议Max把面条甩掉,再到面条与Eve诀别时,Max和Carol默契的眼神,再到Max进入办公室时直接摆正了电话,这一切都是导演在暗示,抢银行只不过是Max设下的圈套。当然,还有更多的细节呼应,导演善于捕捉片中主角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句看似无用的话语,虽然这会放慢叙事进度,同时对演员的要求大大提高,但这使电影的解读性大大提升,让电影值得反复观看,反复揣摩,同时让观众体会到更多主角的情感,悲剧的苍凉。

对于影片的主题,这是我想要主要讨论的。正如标题美国往事,这部电影在用人物命运和社会现象的对比,来批判那个时代下美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现象。

先来说说社会现象,影片的开始便是那爱国又熟悉的歌声:”God bless America, land that I love…….”再到结尾,熟悉的歌声再次响起,岂不是很讽刺?从一开始,影片中的警察就是一个恶棍形象,至始至终都没有变过。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在街上作恶,甚至包庇黑社会,这还是面条青年时代的警察,这些罪行似乎也构成不了什么危害。再等到了面条的成年时期,美国的警察做事已经和黑社会一样的心狠手辣,公然用暴力反抗工人罢工,做事嚣张跋扈,甚至在记者和女儿面前也是我行我素。工会的领导,面对工人罢工的方法就是抓住头目,然后用烈火焚身相威逼,再后来直接在光天化日之下开枪杀人。再看看面条他们黑帮的反击,似乎都成了正义的反抗。这一切岂不是很讽刺?Jimmy在病床上的那句话我久久不能忘怀:难过的是我两年的努力,竟比不上你们在一夜间做的事。是啊,在那样的社会下,两年的合法维权什么用处也没有,还不如一个晚上的暴力枪杀见效快。当时美国的法治,就是这么的不健全?就连开头警察对面条的追杀,警察伤害了多少无辜的人,这样的警察,不是比黑社会更加恐怖吗?

接下来讨论的是重头戏,面条的爱情和兄弟感情。占据全片主线的兄弟感情可以说是一场时代的悲剧,一场美国梦的悲剧。主角面条的形象就是导演所赞成的,反资本,反金钱至上观念的典型。香港给本片的译名是义薄云天,这个称号也只有面条可以承担了。在那个时代下,面条活出了自我,从始至终他没有受到金钱的玷污,因为他想要的一直是生活,而不是无上的权力与金钱。遇到爱的女人,他会拼尽全力去追求,不管有没有工作,都会放下,哪怕只多见自己爱的人一眼都是值得的。对于兄弟情谊,他可以奋不顾身。在年纪最小的伙伴被Bugsy杀死时,他丝毫没有犹豫,直接捅死了黑帮老大甚至连同一个警察,不顾未来的牢狱之灾。在最后为了就Max,他也不顾自己的生活,愿意陪Max一起去监狱,好让他打消那些疯狂的念头。多年后的他,再次回到兄弟们的墓园时,他会一个角落一个角落地打量完整那片坟墓,一个人坐在阴森的墓房里怀念着自己昔日情同手足的兄弟。

而Max则与Deborah十分地相似,为了名利,可以放弃其他的一切。Max正如他的名字,为了将自己的一切利益最大化可以不择手段,心狠手辣。在他的心里没有爱情,虽然可能有那么一丝仅存的兄弟情谊,但地位却远不及金钱和权力来的重要。他贪得无厌,毫无人性,成为了导演镜头下资本家的代表人物。而Deborah则是导演对当时好莱坞风气的批判,Deborah有爱情,可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她从小就愿意放弃爱情,就忍心看着面条满脸是血而坚决不开门。她一方面对着面条表白,说着你是我的今生最爱,一边享受着面条带给她的奢侈晚餐,却又一边无情地拒绝面条的求爱,甚至对面条的身世带着不可一世的蔑视。不止是在那个年代的美国,就是现在,也有人为了出名可以做出任何事情。

面条和Max的命运,从一开始便注定是个悲剧,悲剧的原因就在于Max的极端与霸道。影片中有三次Max干扰面条和Deborah的见面,貌似是眼红,但结合背景来看,每一次都是在工作期间,面条是他的合作伙伴,自然也就涉及到了Max的利益。Max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况且Max这辈子也从来没有明白过爱情。这三件事看似小事,却实则暗示了两人对生活态度的截然不同,用面条的情谊来对比Max的无情与冷漠。他们的人生理想与生活态度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的,就算一起长大,一起创业,一起辛苦挣钱,可到了真正选择的那一刻,他们的矛盾会无限放大,再加上Max的霸道,他是肯定不会放过面条的。再到后来的抢劫钻石,计划抢劫银行,这一切都体现了两人的分歧:面条渴望欢乐安定的生活,而Max的贪婪没有上限,再多的金钱也满足不了他的野心。导演在影片的一开始,欢快地展现了当初他们打拼的快乐时光,第一次见面,一起游泳……在结局揭晓的那一刻,前面有多么欢乐,现实就有多么的残酷。最终面条还是选择了活在自己的岁月里,活在自己的回忆里,宁愿相信那个谎言,也不愿接受这残酷的现实。

“you can always tell the winner at the starting gate.”这是多年以后旧地重游时,面条评论Deborah的一句话。Deborah作为那个年代追名逐利的代表,她同样是无情的,自私的,甚至可憎的。为了出名,在童年时期,她就远离那些打扮潦草的人,甚至称他们为蟑螂。在成功之后,又是抛弃了自己的哥哥。除了成功,她什么都没了。

面条最后离开秘书长办公室的那句话我记忆犹新:“It’d be a shame to see a lifetime of work go to waste.”这是面条的一句轻微却又有力的打击。想想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是多么的脆弱,只要夺走他们的金钱和地位,那么他们便什么都没有了。他们的人生是由那些飘渺得可怜的物质堆砌起来的,再多的物质也无法掩盖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孤独。但却恰恰是这样的人获得了成功,留下主角面条不知所措地面对着自己的过去。

在影片的最后,导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展现面条的内心。那辆大门口的垃圾车,以及迎面走来却消失在车后的Max,只是面条和过去的决断。他忘记了这个现实的Max,永远地记住了那个美好脆弱的谎言,继续活在懊悔之中。

面条却还是那个面条,人性所有情感的化身。那个义薄云天的高大形象,是永远不会受现实的影响而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