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了解到这部电影简介时,我就感受到了由电影的取材和立意带来的扑面而来的压抑。

时年35岁的吴迪在北京经历过工作的果实被人利用、女友决绝的道别后,掉落进了人生的"Gap"。万般失落后,吴迪无奈选择了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的吴迪,一直隐藏不住自己的高傲和自尊。由此,给了电视台随意掐头去尾、随意编造故事的机会,纪录片《回故乡的人》出炉,除了吴迪一家人外的所有人都取得了圆满的结果。吴迪本身问题和吴迪的家丑,都被赤裸裸的展示在了荧幕上,不断放大至此,从北京回来以后,吴迪又一次成了他人之美。

拍摄纪录片之初,吴迪重新遇见了中学同学:冯柳柳。回乡后的变故,也因此由她开始,也由她结束。直到电影快结束时,三年后,父母双亡的吴迪接过妹妹的"衣钵"开起了出租车,由此可见他的生活似乎并没有起色,看似依旧在原地踏步。当吴迪开着这辆载客的出租车在车流中和冯再次相遇时,两部陷在堵车的洪流中走走停停的汽车也正式点明了电影的主题。冯柳柳也是吴迪回乡后三年生活的重要参照物,此时的冯已经再次成家,开车的是她的丈夫,他们也生下了一个孩子。

他们的生活都在走走停停的向前,而吴迪的生活,在某个阶段停了下来,和父亲坏掉的那块表一样,也像是没再走过。

电影的风格和胡歌另一部主演的电影:《不虚此行》,有极高的相似之处,包括:主旨,故事内容,叙事手法等。《走走停停》的取材立意充满压抑,多数时至中年的人都急于窥探吴迪的世界是怎样的,他们迫切想知道剧中的人物经历的、面对的是否和自己的生活有所重叠。结果我猜:吴迪的生活比大多数人,都要糟糕,这就是现实的生活。尽管电影结尾用短暂的镜头给到了吴迪和观众一个都能接受的圆满结局,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生活。没有这个结局,才是中年人面临的相对真实的生活。

到电影结束时,也遗憾没有看到过吴迪主导电影《似是故人来》的全部内容。全剧很多个经典的台词,都借吴迪母亲之口讲述而出。母亲开明随和、幽默、心里匿藏的是新时代的浪漫主义。这让我不由想到和吴迪自己拍摄的这部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高度重合:在这个无法主导自己命运的时代,要去追求更大的自由和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所以,这是吴迪给母亲写的一部最美好的告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