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我打開微信,給寶寶發了信息,我說:

“我們不要不相愛”

很難想象導演土井裕泰和編劇坂元裕二窺探過多少青年男女的戀愛,才能寫出這樣一段如此真實又悲傷的故事,并編導出這樣一部帶有濃厚的悲情色彩的戀愛電影。

電影的開頭從男主 山音 麥和女主 八谷 絹對待同一對情侶共享一個耳機這件事的高度重合的評述開始,直到兩人最後站起四目相對後,我都以為我已經預料到一段愛情即将開始。因為這個畫面展現了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卻在某一個小衆領域有着高度相似的觀點,着重交代這一點,那通常給人的感覺便是:

他們以後會有故事。


随着影片倒叙展開,我才意識到,餐廳裡相遇的兩人是戀愛四年後已經分手後的狀态,并且他們已經開始了新的戀愛。

原來他們的故事已經結束了。

參加朋友的婚禮時,小麥和小絹同時想要在某個時間做出某個決定(分手)的畫面,和他們剛認識時很多畫面如出一轍,那時候他們彼此吸引,彼此相愛;但是也和影片開頭(兩人已分手時)的畫面遙相呼應,形成鮮明的對比。那麼相似、有共同愛好而且有無數不謀而合觀點的兩個人最終沒有走到最後,想來令人惋惜。
電影前半段,講述的是兩人夢幻般的認識和剛開始時甜蜜的同居生活。這也和衆多普通的青年男女經曆的愛情一樣,他們剛畢業,美好且單純,對待愛情,炙熱且誠懇。随着影片的深入,因為工作選擇和取舍的問題,兩人的關系開始有了輕微的搖擺,轉折還未到來時,我便隐約能想到這應該是一段'難有美好結果'的愛情。

同居後,兩個人的選擇依舊是過着當初認識時候的生活:彼此相愛、樂此不疲地分享、自由地做着想做的事,不斷享受愛與被愛。直到小麥父親切斷給小麥每月近3000元的生活費後,兩個人被推到了事業和生活的同一個十字路口。小絹先一步找到了工作,男人的好勝和責任心開始作祟,小麥找到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做起了'誰都可以做的'銷售工作,這更促使小麥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他在社會的洪流中很快就洗掉了剛出學校時的純真,也洗掉了他以往對待愛情堅持不懈的東西。他深以為不斷賺錢能夠帶來更好的生活,這樣才能讓兩個人的愛情有最理想的結果。

小麥不知道的是,他提出想要找工作的想法時,小絹沒有很開心;他歡喜地告訴她找到工作時,小絹依舊沒有很開心。
是否是小絹意識到他工作找到後,這樣的生活就會被打破,這個無法确認。可以确認的是,小絹希望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開心就好。她後來的工作選擇也印證了,盡管結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她就想去嘗試。她不僅自己這樣想,她也希望小麥也可以堅持自己喜歡的事:畫畫。哪怕後面等到小麥找到了那份'可以下午五點下班' 的工作後,她的反應依舊是:那你下班可以畫畫啦!

工作和愛情的十字路口,小絹主動選擇了留守愛情,小麥深信每個人都應肩負着某種'責任',他選擇了工作和創造更好的生活,并且忽視掉了身邊人感受。

或是因為懸殊的家庭背景,小絹看似不食人間煙火,她隻希望和小麥一直維護好那段來之不易且純粹的愛情。而和父親決裂的那一刻,小麥就選擇了丢掉幻想和純真,義無反顧地投入進了現實。
兩個人或許都沒有錯。

當兩個人參加完朋友的婚禮後,唱了歌,坐了摩天輪,他們一起喝酒、散步,心情舒暢。最後坐在剛認識時的同一家餐廳,心照不宣地準備談談心裡都已準備好分手的事時,小麥退縮了:

“要麼明天再談”

他想逃避,他也想将就如今的生活。他可能會想:今天很開心,回去抱在一起纏綿,做個愛,第二天生活就會回歸正軌了。這樣的生活他大可接受。

不可否認,他們在經曆過很長時間的寡淡生活以後,今天是他們在一起久違的比較開心的一天。小麥的退縮,是他覺得天下的愛情都是如此,兩個人在一起的大多數時間都應該是平靜的,無數的婚姻關系足以佐證這一點。戀愛之初源源不斷的新鮮感和快樂是無法出現在四年後的生活中的,為此他也深信不疑。最後的結局說明,小絹無法說服自己相信這個觀點,她積攢的關于生活的無望,像小溪彙進大河,當她坐在小麥對面時,無論如何,也已經無法再回頭。

這段最終愛而不得的故事,也許是懸殊的家庭背景下兩個人戀愛觀不同而造就,也許是因為兩個人的不理解、不遷就、不包容導緻。
不過也是因為兩個人有很多不盡相同的愛好和言無不盡的分享才有了這段夢幻般的花束般的戀愛。這對兩個人而言,無疑都是幸福的。


希望你、希望我:
不要忘記最初吸引彼此的東西。要堅持下去,要互相遷就,要互相理解,要互相包容。也一定不要忘記,要一直去追求最純粹的愛情。


愛而不得的故事很難過,我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

我們一定不要不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