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TA)第九部长片《甘草披萨》,成功地入围了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三项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创剧本。

...
电影《甘草披萨》

但与捧上神坛的前作相比,《甘草披萨》无论在影评人还是影迷群体中都引发了不小争议,甚至让很多老粉大呼“心碎”。他们认为:以PTA之能,不至于像其他导演一样揣着怀旧滤镜美化私人记忆,打造出这样一部散漫甚至轻佻的爱情小品。甚至还有人说:这就是一部小妞电影(chick flick)。

早在十年前就拍出过杰作《大师》的电影大师,年逾五旬竟然拍了部小妞片?这玩笑开得有点大。

...
2012《大师》

网友的指责是否公允暂且放一放,我们先来简单地介绍下影片信息:跟前作《不羁夜》一样,《甘草披萨》的故事也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加州的圣费尔南多谷,这里正是PTA的故乡。

...
《不羁夜》开场点明故事发生地:圣费尔南多谷

影片记录的是15岁的少年Gary(由已故演员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的儿子库珀·霍夫曼扮演)和25岁的女孩Alana(由与PTA私交甚笃的Haim乐队的小妹阿拉娜·哈伊姆扮演)的一段浪漫情缘:他们既是创业伙伴,又是暧昧伴侣,伴着加州明媚的阳光吵吵闹闹,几度分合又各自成长,最终走到了一起。

...
Gary与Alana

值得一提的是,Gary一角除了由御用演员的儿子饰演外,同时还参考了PTA的制片人Gary Goetzman的真实经历——后者曾经就是一名童星。此外,电影片名“甘草披萨”的含义是指黑胶唱片:因为唱片像甘草糖一样黑,大小又与披萨相仿。

说到黑胶唱片,我突然想起《无间道》中梁朝伟与刘德华一起聆听《被遗忘的时光》的场景:

是谁在敲打我窗 /是谁在撩动琴弦 /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渐渐地回升出我心坎......

...
2002《无间道》

蔡琴的这首歌与《甘草披萨》相得益彰——时光,才是影片真正的主题;而爱情,不过是雕刻时光的工具。

这不只是爱情片

说得更详细一点:《甘草披萨》是以“爱情”乌托邦寓意人生伊始的赤子之心,试图以内心残存的美好时光,对抗淹没众生的时代洪流。这一“以不变应万变”的抵抗姿势背后,是对旧世界分崩离析的一声叹息和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的深深惆怅。

...

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属于最高级的那类青春片,而并不是伍迪·艾伦式的爱情片。

那些认为爱情的生发过程过于无厘头,对他们在感情路上各自的“劈腿”与“背叛”感到不满,甚至还从“女权”的角度替女主感到不值、认为她本来可以找到“更好的人”的朋友,大概都是把两个人的“爱情”理解得太实。

...
影片中的爱情充满梦幻色彩

虽然影片最后以Alana对Gary说出“我爱你”结束,但并不意味着Alana自此就决定和Gary在一起。Alana口中的“爱”究竟指的是什么、能不能与通常意义上的“爱情”划等号值得商榷。

从始至终,这两个人都没有正式承认过是对方的男/女朋友。即便一开始是Gary主动追求的Alana,他反反复复向后者强调的也是:“我命中注定认识你”、“我不会忘记你”。

...
面对Jon Peters的盘问,Gary和Alana异口同声否认彼此关系

归根结底,这只是两个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孩子在玩“真心话大冒险”。虽然Alana的年龄稍长,视野更广更成熟,但学校照相馆的工作让她的社会阅历实在不比小男友多出多少。

所以,他们不捅破那层窗户纸的原因,固然来自年龄差带来的心照不宣,但更大的可能是:青春懵懂的他们,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定义这份感情——成人的爱情基于深刻的迷恋,而非对简单纯粹的心灵的向往与投射。

...

这份姐弟恋,以一方的鲁莽试探开始,又因双方的荷尔蒙冲动发生偏移,历经考验后终获彼此珍视的目光。这般简单浪漫的情愫,其实更接近于“友谊”,或干脆给它换个名字:纯真。

纯真就是全情投入扮演大人、一腔热血盲目认定——不管认定的是眼前这个人还是自己有能力改变当下的社会现状;纯真就是即便说出“我爱你”也无关未来,而依旧面朝当下。PTA至少用到两组镜头非常含蓄地暗示着观众:男孩与女孩处在不同的世界,最终很难走到一起。

...

第一处来自影片开场:这是个“向左走、向右走”的设计,虽然并不如《不羁夜》第一个长镜头更惊艳,其意义指向性却格外明显——当Gary主动向Alana搭讪的时候,Alana突然不自觉地掉过头来,跟随Gary的方向前进。这表明对各自的人生方向截然相反的二人来说,“转角遇到爱”实属偶然。

...

第二处是Alana来警局接Gary:虽然两人能彼此看见,之间却隔着一层玻璃墙——这让Gary听不清Alana在说什么。隐形的墙壁+无法沟通的寓意无需赘言。

...

Gary和Alana所象征的,是一代又一代人遗忘在内心角落的纯真:头脑简单却能心想事成、创业路上顺风顺水的Gary,就是纯真本“真”;而心有不甘又屡屡碰壁、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左冲右突的Alana,最大的纠结便来自是否要跨越纯真。

...

我们可以看到:“爱情”的每次失落,都来自于外部成人世界的侵袭,当纯真遭遇历史、宗教、文化、政治的轮番碾压跟摧残以后,“爱情”总被不失时机地再次唤起。具体来说:

Alana的第一次移情别恋,是因为在飞机上偶然邂逅了Gary的朋友Lance。然而,这个准男友却在Alana的家庭晚宴上令他们全家出丑:他坚称自己虽是犹太人,却是个无神论者,不肯念出饭前的祷告。这个什么都还未付出的人,一上来就伤害到Alana的信仰。

...

第二个让Alana动心的成年人是西恩·潘饰演的过气明星 Jack Holden。这个角色很有意思,他简直能让我们回想起酒桌上常见的那些“成功人士”的嘴脸:夸夸其谈还目中无人,明明早被这个时代抛弃,却自以为是能让众人惦记的“大人物”。他们话唠般喋喋不休,只为满足那可怜巴巴的虚荣和权势幻觉。

...

正像 Jack Holden能和Alana分享最私人的记忆,却连对方的名字都记不住。一转眼,就连他的“最佳女主角”从摩托车上掉落也浑然不觉。虚伪的“成功人士”剥夺的,是Alana的身份。

...
影片中的这一幕极其幽默讽刺

再说说由布莱德利·库珀饰演的制片人Jon Peters:他不但对Gary的家人出言不逊,还借倒车之机性骚扰Alana。在加油站他一言不合就要与人开干。这种好似磕了药的暴戾疯癫,蕴含着PTA对“上流社会”和那个混乱动荡的时代的讽刺。

...

表面上看,是两人从他的手上逃脱后Gary的幼稚行为让Alana感到心灰意冷,但追根溯源是战争导致的燃油短缺令他们身陷险境。Jon Peters夺走的,是Alana对这世界的安全感。

...
影片还原了洛杉矶70年代的能源危机

Alana的第三个爱慕对象是年轻有为的议员Joel Wachs,可他却给了Alana当头一棒:原来,这位竞选人之所以愿意跟Alana合作,是利用她掩盖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他的伪善与谎言给男友带来了伤害,也让Alana再次看清了成人世界的冷酷无情。

...
Alana与竞选议员的同性恋人拥抱

至此,女主的三次“外遇”全告失败,这才促使Alana义无反顾地奔向Gary——如果只盯着女主轻易爱上别人这点不放,你当然会觉得两个人的“爱情”仿似过家家般的胡闹;但若能看清这些“恋爱候选人”的身份背景,自会明白PTA的良苦用心:

除Gary外,他们都是成年人甚至“成功人士”,却总能从各个维度对Alana作为人的完整性构成伤害:她的信仰、身份、人身安全、政治热情被逐一剥落,她也总处在被利用的位置。隐藏在这背后的,恰恰是无所不在的男权社会对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人的规训使然。

...

来自成人社会的戕害还着重体现在两场夜戏上:一是刚才提到的摩托车戏,当西恩·潘将坐在后座的Alana甩出,Gary立即朝她奔去。这时Gary的前进方向恰与西恩·潘相反,PTA甚至还塞入一个两人擦身而过的镜头,这表明年轻人的真正“前途”与成人的期待相反,默默的抵抗姿态尽在其中。

...

...

第二场夜戏是在Gary砸烂Jon Peters的豪车后,Alana发现卡车也没油了,万分紧张地靠一路倒车行驶到大路上。“倒车”的这个动作与“反向跑”的寓意相似。

...

原来大人的世界如此不堪,而唯有Alana和Gary在一起时地位是平等的。在Alana的眼里,虽然这个大男孩没心没肺、不懂自己,但他起码真诚对自己、不会假装懂得自己。

...

因此指责PTA“直男视角”,为女主选择这样一个“小屁孩”而备感不值的人,实在是误会了PTA的表达本意。并不是任何一部电影,都可以轻易地拿时下最热门的舆论和话题去套——照此说法,那么《木兰花》中的失枪警察对于沉浸在痛苦中的独居女子也以外来者的拯救姿态出现——也可以说这是“自以为是的直男癌视角”。总这么解读,有意思么?

...
《木兰花》最后的“爱情表白戏”极其动人

那《不羁夜》中的黄暴场面和《大师》里的沙滩“裸女”又该怎么办?而说到调侃亚裔口音、歧视犹太人等ZZ不正确,《私恋失调》里干脆大开同性恋的玩笑,甚至有“乳化”情节。PTA早就“没资格”再拍片了吧。

...
2002《私恋失调》

嫌影片不够“女权”没有道理,《甘草披萨》的“爱情”只是个体抵御整个时代侵蚀的武器。它不止不是爱情片,甚至也不是成长片——不管明星还是议员,从世俗意义的角度讲,对Alana就是“更好的人”。接受他们,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成长”。

...

PTA就是要让女主拒绝那样的“成长”,拒绝社会提供给她的各种角色,保持自我完整性,与内心那个永远长不大、永远不完美的“纯真”相互拥抱。

别看《甘草披萨》貌似给出了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的结局,它真正流露出的那份情绪和惆怅,则像极了《亚特兰蒂斯之心》里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台词:

当你年轻时,拥有如此多的快乐时光,让你以为置身奇幻,就像失落的亚特兰蒂斯。之后你长大了,心就裂成了两半。

...
2002《亚特兰蒂斯之心》

少年时代是每个人再也回不去的亚特兰蒂斯,跟随着男女主角在70年代的洛杉矶街头轻快地奔跑,我们也能一窥那虚无飘渺的亚特兰蒂斯的凤毛麟角——你若嫌这样的“日剧跑”场景太过无聊,大概是因为普通人的真实青春,多半就这么“无聊”。

...

嫌“无聊”是因为它太“普通”

相较PTA的以往作品,《甘草披萨》有很大的不同。这首先体现在:它的主人公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人。所以它和同为爱情片的《私恋失调》和《魅影缝匠》很不一样,《私恋失调》的男女主人公都属神经质人格,而《魅影缝匠》讲的是艺术家与普通人的爱情,探讨爱情的本质和对两性的不同。

...
2002《私恋失调》

...
2017《魅影缝匠》

我们不妨再来回忆一下《赌城纵横》里的赌徒和妓女、《不羁夜》里的情色明星、《血色将至》的石油大亨、《大师》的退伍老兵和《木兰花》中身陷破碎家庭的病态人物——PTA以往的电影角色,简直称得上“非正常人类大集合”。

...
《不羁夜》爱情动作片团队

...
《血色将至》自私父亲与失聪养子

...
《大师》异教领袖和空虚信徒

这些以往的角色,在生理上(如《不羁夜》《私恋失调》)或心理上(如《木兰花》《血色将至》)的边缘化特征与现实中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们致力于寻求自身的拯救和归属,却往往偏离期望的轨道。愈是挣扎就越陷越深,最终只能堕落或忏悔,并以疯癫和死亡为代价。

...
《木兰花》父亲临终之际反思平生

...
《血色将至》虚伪神父最后被杀

PTA向来是依靠边缘人物讲述另类故事的高手。如此一说我们会发现,《甘草披萨》中那些由大牌明星客串的配角才是以往PTA电影的主角:不论是托大的明星、疯癫的制片人还是虚伪的政客。按过去的创作规律,本该浓墨重彩铺陈他们的人生轨迹才是,可如今这波人却只作为主角少年的布景板存在。

...
本·萨弗迪饰演同性恋议员

这一切只因为,影片核心和叙事母题已经变了。

我们从《甘草披萨》的配角们的身上,能够寻找到PTA过往电影主题的痕迹:风光不再、沉湎往昔的过气明星,可与《不羁夜》中挣扎于没落A片工业的演职人员两相对照;70年代的石油危机让我们第一时间想起《血色将至》;而有关宗教信仰的讨论更是贯穿PTA多部电影,如《木兰花》和《大师》。

...
《木兰花》中的信教警察

...
《血色将至》中的教堂

因此,我们真的不必对《甘草披萨》中走马观花的现实关切感到不满,你若嫌这些蜻蜓点水的表达对社会和人心的批判不够彻底,那不妨重温PTA之前的电影:都有,而且很彻底。

这样一个严肃惯了的、对欲望信仰和人类深层次的精神危机有着深刻洞察的作者型导演,拍到某个阶段肯定是会累,也会像Alana一样“转向”的。

...
《血色将至》石油大亨将灵魂卖给魔鬼

将《甘草披萨》称为PTA的返璞归真之作并不为过。“反”的究竟是什么?不再是边缘人同世界的二元对立,而是普通人和世界的格格不入。PTA告诉你:或许这个世界才是“边缘”的。

...

虽然普通人替代了边缘人,但不影响人继续同这个复杂的世界博弈,二元对立依旧存在。而当故事从“边缘VS主流”转向“普通VS主流”时,难免就不那么引人入胜、甚至有些“无聊”。

Alana和Gary一不是《怦然心动》或者《两小无猜》中那样的俊男美女,二没有边缘人的复杂性格和反派人物魅力,他们就像为时代洪流裹挟而浑然不绝的我们。

...

而所谓青春:就是有激情、无理性,说来就来、想走就走;就是不负责任的誓言和年少轻狂的幻想;就是在浑浑噩噩与突然振作间摇摆不定、缓慢前行。

呈现无知才有的无忧无虑,简直让PTA过往的电影技法没了用武之地:聚焦两个小年轻的生活日常不需要复杂精准的群像调度;而凌厉的交叉剪辑、冷冽肃杀的氛围、黑暗的成人思考也都与“一切皆有可能”、无所畏惧的少年气相悖。

...

因此并不是PTA不思进取或“江郎才尽”,实在是因为此番表达跟题材的需要。最适合《甘草披萨》的镜头设计,还就是各种推轨各种跑——你若对这样的内容感到厌烦,那就是对影片的视角不满,那就没办法了。

...

在如今这个分裂加剧、非此即彼,凡事都被穷尽并推向极端的时代,我们还需要怎样的解构和颠覆、混乱与黑暗?我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和自己无关的、发生在遥远过去的“岁月静好”感到如此不耐烦?我们的内心得有多沧桑,在看到其貌不扬的平庸少年——也就是曾经的我们时,不再能共情?

...

那颗“亚特兰蒂斯之心”终究还是失落了。为什么?

印象中,“致青春”这个词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致”的方式有两种:《甘草披萨》是一种,《甘草披萨》里的西恩·潘又是另一种。前者是一路走来的长辈对后辈的真诚祝福;后者是油腻空虚的躯壳对年轻的觊觎窥视。

...

到头来,《甘草披萨》竟成了PTA导演生涯中评价第二差的电影,而情人节的国产“青春片”卖得叫个红火。问题出在哪呢?

反正时间和生活会将一切都推向残酷和虚无,但这并不妨碍电影中的年轻人一次又一次侥幸地躲开历史所强加给他们的各类伤口。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

这是拥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讲述的乌托邦童梦。就像罗大佑的歌词唱的那样:

模模糊糊里 / 跌进历历陈事中和你舒舒坦坦 / 开怀畅言恍恍惚惚的 / 你那伸出的双手仿佛又回到我眼前——《赤子心声》

...

影片《甘草披萨》无疑寄予了PTA对身边人和下一代的深深祝福,期间流露的丝丝悲悯与同情、温存和善意,悉数融化在充满胶片质感的阳光色调中。这不只是PTA献给遥远过去的一封情书,也是一份面朝未来、“爱与希望”的灵魂宣言。

唯有纯真,能抵御幻灭。这不是逃避,是希望。“爱”的是谁恐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知道自己爱什么。

...

作者| 纪扬;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