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在喜剧、怀旧光晕与黑色电影的渲染下,目前已经超越了行政区划,甚至超越了时代,成为了一个单独的美学类型。

东北喜剧,东北武林

鹊刀门选了一个架空时代,以东北武林为背景,讲述了鹊刀门与抗倭组织斗争的故事。开篇就有大量唠嗑似的东北口音画外音,好像在告诉你别太当真,但也不能不当一回事,主打一个乐呵。

打开《鹊刀门》好像又想起了从前偶然打开《乡村爱情故事》不知不觉一口气就看完好几集的日子。

用喜剧写武林已有珠玉在前。用消解的形式去讲一个严肃的大事,往往能有不错的效果。

不仅大的题材是适合喜剧的,鹊刀门的内核其实很深沉。鹊刀门掌门西门长海意欲深入调查朝中汉奸,但为了掩人耳目,抓来自己的双胞胎兄弟、厨子西门长在来冒充自己。

第一集讲双胞胎身份互换,第二集找怂炮替身找老伴,第三集讲收徒学艺,其实每集的重点都点在了很有讨论度的话题上,但单元喜剧看着不累。

替身文学这件事,上可深沉如《假面》、《两生花》,中可平易如宛宛类卿,下可轻松愉快如《鹊刀门》、《满江红》。而错位又是一个最主要的喜剧技巧。

于是我们看到武林大侠赵本山和废柴大厨赵本山交换了身份,但是后者心安理得,一点也不发憷。赵本山要演废柴哥哥西门长在,西门长在要演掌门人西门长海,这个“小人物遇大事”的基础设定下面,随便加点小料都是好笑的。

比如第一集废柴大厨出山,徒弟吐槽他把自己的云南毒虫炸了吃了;比如废柴哥也分不清自己的两个徒弟;比如寻仇与相亲的身份错位。包袱还是熟悉的配方,但密度很高。

就会让我想起那个表情包:当你在简历上撒了谎但还是得到了这个职位。

同是人间惆怅客,相逢何必泪纵横

喜剧不讲大事,或者试图消解大事,这是因为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没啥意义重大的事,不会被载入史册,却也有真实的快乐和痛苦,快乐不分高低,痛苦不分深浅。

鹊刀门就像你那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公司,做着没什么存在感的工作,服务着没什么领导力的领导,即使如此,每件事都还要认认真真去做。就像不结果的稗子,即使知道没什么结果,也要认真地又种又长。

而喜剧则是在为这种徒劳说话: 这种生活不是毫无意义的,你的理想不是徒劳无功的。外面正在抗击倭寇,小门小派小人物身无长物,也想做些贡献,满足武侠理想。

没有什么好难过的。就像主题曲里唱的:关关难过关关过,整俩硬菜把酒喝。

近几年来社会情绪逐渐走向低落的一面,而国内喜剧内容则借势越来越火爆。

在越来越“重”的生活里,我们需要足够轻巧的调剂,但又不能过于轻佻。苦难需要被消解,但又不能被无视。《鹊刀门》就做到了很好的举重若轻,这种举重若轻,也是赵家班一向擅长的。

赵家班往事

很难有演员像喜剧演员那样高产又常青。

赵本山的脸从舞台、电视到电影,最后重现在线上平台,每次出现有观众买账,这种原生的喜爱度是现代影视工业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明星难以望其项背的。

优秀的喜剧演员,站上台就是那个角色,不会让人怀疑。这一点简直太了不起了。

同时,由于喜剧对尺寸、节奏的特殊要求,往往会形成合作伙伴的聚落。也更适应影视业的师承、薪火相传的局面。

《鹊刀门》除了领衔主演赵本山,也有宋小宝、宋晓峰、文松、程野、杨树林等熟面孔。一个人讲了台词,另一个人得知道给什么样的反应,这种长期磨合带来的默契,会让人看戏时觉得无比舒坦。

赵家班名义上从2009年成立,但其实从2003年《刘老根》时代开始,这些面孔就开始浮现在我们周围。

假如说电视剧就是主打一个陪伴,还有谁能比赵氏喜剧陪你更久呢?

除此之外,在导演吴迪的加持下(今天才发现《乡村爱情》《大笑江湖》里面都有人物就叫吴迪),《鹊刀门》在镜头、声音设计和动作设计上都多了很多武侠的质感。相比起以往更偏向生活影像的乡村喜剧,这次除了喜剧的看点,也做足了武侠的看点。有不少山野树林的空镜、打斗场面、丝滑的一镜到底,都能看出导演的造诣和审美。鹊刀门不再是古装版的象牙山故事,而是真正有符合武侠的视听体验。

浮沉二十多年,赵本山与东北一样,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成为了一个梗、一种风格、一个符号。因此,在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同程度的自反,比如二徒弟赵德柱想要追求掌门的女儿小柔,于是决定自立门派,他思来想去,决定拜在赵本山名下。像极了硬编名人名言的高中生。

赵本山与他的赵家班从来都擅长扮演这类怯懦、俗气、平庸、甚至笨拙的小人物,你身边总有一个这样的人,甚至你就是那个笨拙的小人物,却从来没有聚光灯打过来。

尽管喜剧世界里总有新人异军突起,但赵本山和他身后的东北,却永远没有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