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战争让他们一个个都成了疯子

英国原则绅士,日本傲慢武士,美国自由卫士,代表三个国家的战士,围绕一座桥而展开的故事。除了正面战场作为冲突最直接的爆发,战俘营就是战争中矛盾的另一处集中地,暗中角力相较鲜血飞溅更温和软性,异国文化在枪炮的对准下共处一室,大部分人吃软不吃硬,也少不了硬茬偏偏认为原则大过命,其余士兵却对此无从苛责,因为白纸黑字的规则条例是军队的威严根基,将军必以身作则。但是,恪守规则和盲目服从的区别在何?一样,选用哪个去描述军人取决于立场如何。为敌人建造大桥不合逻辑,尼尔森依然去做,士可杀不可辱,规矩可定不可破,天真地认为他可以让世界看到英国军人为这个残酷战场留下的人造奇迹,要么干脆不做,要么做到最好,这个想法看似从集体主义无私出发实则是个人主义自私的显露,忽略现实水深火热,陷入理想主义自嗨。文明的创造是建立在战争的毁灭之上,这未尝不是对人类的讽刺,是战争的荒谬让很多和他一样的人,都发了疯似的,忘记了自己为何而来,又为何而活。

为人圆滑的美国二等兵更像生活里见到的普通群众,没什么远大理想,坚持着自己独特的处世信条,很自私也懂奉献,重利益也有情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不像那位英国将军,原则摆在第一位,最终走向极端,害死别人,也害死自己,将死时才晃过神来,质问一句“我这一辈子究竟做了什么?”

他们属于哪个国家没关系,因为战争会一视同仁,把所有投入其中的人训练成杀人机器,驯化为规则奴隶,分工合作,标签无数。所谓“有血有肉”,不过是落入俗套的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