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河大橋TheBridgeontheRiverKwai(1957) 桂河橋

導演:大衛·裡恩

編劇:邁克爾·威爾遜/卡爾·福爾曼

主演:威廉·霍爾登/亞曆克·吉尼斯/傑克·霍金斯/早川雪洲/詹姆斯·唐納德/傑弗裡·霍爾内

語言:英語/日語/泰語

類型:劇情/曆史/戰争

上映日期:1957-10-02(英國)

英國/美國 161分钟

桂河大橋TheBridgeontheRiverKwai(1957)的劇情介紹

二戰期間,日軍占領了緬甸邊境的一個戰俘營。出于戰略需要,日軍将在緬甸與泰國交界修建一條大橋,同時希望戰俘營裡戰俘出力,但英軍戰俘代表尼科森上校(亞利克·基尼斯AlecGuinness飾)認為這違反日内瓦公約拒不執行。于是尼科森等人被關了禁閉,但是沒了尼科森的帶領,戰俘們表現消極,而且因日本設計方面的不足,建橋工作陷入了停滞。日軍無奈隻好放出了尼科森等人,獲釋後尼科森感到在破壞一切的戰争裡何不做點建設,于是開始投入到建橋的工作。與此同時,逃出去的美軍俘虜希爾茲(威廉•霍爾登WilliamHolden飾)接受盟軍一個特别任務,就是大橋建成之日将它炸毀。

桂河大橋TheBridgeontheRiverKwai(1957)的短評

  • 托尼·王大拿

    戰争吞噬了内心,瘋狂代替了理性,但經典叙事節奏下這深刻的主旨又顯得亦莊亦諧,主角們的刻畫豐滿立體,幾個重要配角的安插也極其到位,環境與人物之間相互映襯,共同譜寫出無序的史詩。

  • 文澤爾

    戰争電影拍到這份上,也算是極緻一景了。就算是一部東南亞風景片也不為過。戰争場景考據、兩位軍官和一個二等兵軍痞的對台戲,幾個配角的刻劃:甚至日軍死者的刻劃,無不顯出大魄力。印象深刻的畫面有三個,一影片開始時的大場面,二殺死日軍時驚起的群鳥,三發現橋直到火車墜入河中。三主角象征三國家

  • 有心打擾

    被大大的震撼了,深重的主題,尖銳的形而上沖突,精美的取景,個性化的人物刻畫,結尾處令人驚悚的人性抉擇與情節高速緊張,實在是一場華麗的史實級電影。

  • 小刀周遠

    我一度想睡去……

  • 影志

    “完成這座橋的不是一群奴隸,而是一群戰士” 更喜歡前面英俘跟日本軍官對峙戲,無比精彩。在有限的12周裡,如何讓淪為俘虜的戰友不虛度時間、意志消沉,而是有事可做、還受重視、有成就感…如何把被俘虜局面扭轉為平等甚至俘虜别人,軍民同樂,這是這部戰争片最魅力的地方。《鬼子來了》靈感出處

  • smalldie

    過于冗長。最後發現與被發現雙方的博弈心理完全不對,作者為了表達主題也得上啥症候群了,可能是“為達主題啥也不顧”症候群。

  • LORENZO 洛倫佐

    David Lean的master-piece之一。換作是我,或許我也會去建那座橋,或許我也會不顧一切去炸那座橋。人性在特殊時刻的轉變和扭曲,這是自我與自我内心的角力。反映出面對戰争不同國家不同人之間的文化差異和思考方式的區别,以小見大,點線面皆窺,不可謂不恢弘。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桂河大橋TheBridgeontheRiverKwai(1957)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