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我想到了很多电影人。我需要对所有拍能看电影的电影人道歉,感谢他们拍出了能看的电影,至少是能看的。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无产阶级网红神鹰哥曾经说过:“装逼我让你飞起来。”这句话朴实无华,大巧不工,充满了一个正义的中年人朴实的正义感与生活的激情。所以我也想对文晏导演说一声,我让你飞起来。

首先说镜头的使用。这部电影能否不要无意义地采用那么多的手持镜头,并且刻意地抖动你的画面。我理解手持镜头很多时候具有一种真实感,一种叙事的情绪感,但是能不能不要每一个画面都采用手持镜头,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情绪来让你表达,尤其是手持镜头晃到连关键画面都完全看不清的时候(最后一段跑步的镜头晃得什么表达都没有用了)。而且全是手持...没有希区柯克变焦,没有抽帧,没有长镜头,没有各种有趣的角度,没有广角,只有手持镜头或者特别晃的手持镜头。你如果想要通过手持镜头制造一种现实和回忆的分割也就算了,但是也没有。是某种动感吗或者情绪,像王家卫那样?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分镜也很廉价,很多可以长镜头或者一个镜头就解决的地方非要絮絮叨叨地切镜头,甚至最极端,文琪入水的镜头要三个机位来分次特写。这不像电影,倒像剪辑成电影的短剧,还是只能上线流媒体平台的那种,如果要开会员才能看的话观看人数大概是剧组成员的十倍的那种(没有说每个剧组成员都看了十遍的意思,替身和群演可能不会看)

其次我们来谈谈色彩。我很感谢回忆部分的色彩包括布景还使用得十分的好,让我还能够忍受完这部电影,但是正是因为这些漂亮的色彩运用,我会在现实的镜头中更加期待回忆。现实世界的色彩特别的廉价。无法忍受的廉价。再廉价一点像是“龙王赘婿”之类的短剧(当然剧情远不及龙王赘婿精彩,这是我等下要骂的),幸好还没有那么的苍白缺乏色彩,比起Log格式直出还是好了不少。当然廉价感也不止是由色彩和镜头带来的,还有很多因素参与了对它的贡献,比如特别特别特别廉价的横店布景(虽然这些东西就长这样,但是真的有必要拍得这么廉价吗,或者说真的很有必要把文琪设计成一个替身吗)。

另一个对廉价感有显著贡献的是它的剧情和台词。且不论为什么文琪不早点找警察,或者为什么店老板要带他们去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山洞躲藏,以及为什么两个人都下车徒步了歹徒怎么还能找到他们,这些都不管,我很好奇为什么最后要设计一个文琪站在三国杀游戏或者攻沙的城楼上在一段武打戏之后变成了蝙蝠。当然抛开这个也不管,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让露露飞起来,她没装逼。如果这些都不算什么,那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剧情逻辑的廉价感。文晏导演似乎很喜欢一些刻意点明的巧合来让剧情显得有一种她亲自操刀的雕琢感,无论是开头刘浩存和演员对话还是送卫生棉条,甚至小到了杨皓宇老师最后被打的那个镜头,全部都特别特别特别的刻意。然后这些刻意又特别的好懂,给人一种我去拍我拍出来的东西差不多甚至更好的感觉(没有说导演很容易做的意思)。另外三个傻子闯入剧组那里也让我觉得文晏导演没有什么自知之明,因为她连这三个人干傻事的样子都拍不好。当然还有一个最最最最让人恶心的点就是,在刘浩存溺水之前突然出现的两个人的暧昧镜头,我很好奇前面两个人之间有什么性张力十足甚至提到这种情愫的甚至没提到但是有一点点可能存在这种情愫的情节(别告诉我是文琪冲去迪厅带走刘浩存的那个)。为了麦麸拍这种镜头真的很恶心。其他小细节我就不特意骂了,留给诸君品味。

最后还有一点想说的是文晏导演的叙事重心错乱。你到底想要讲一个美好家庭受到毒品毁坏的故事,还是两个逃脱重力原生家庭的女孩互相依赖的故事,还是某种莫名其妙的追逃类型片?我觉得文晏导演应该是想拍第二种的,尽管方笛的妈妈似乎对田恬还算不错,在纺织厂破产之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两位家长说一句乌鸦晦气+ 田恬生物叠让她偷钱就能让田恬黑化了,认为自己是晦气的乌鸦?尤其她姑姑在展现出的剧情而非脑补中对她还不错,而她的叠对她也算类人(剧情中似乎没动手打)这些似乎都交代不够,导致我几乎无法理解田恬为什么黑化成了泡吧的中专妹。而且她叠为什么从一个看起来还算nice的人变成毒虫这种可以通过方笛妈交代的东西也完全没交代(结尾的回忆里看出不像是吸毒的)。

当然这部电影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的。开头的大红色镜头色彩还可以(虽然构图有些奇怪),以及有几个地方难得地剪辑得很到位,以及回忆里的画面颜色越来越漂亮,连带着半夜便利店戒毒之后的画面都有出彩的地方(让人觉得像是换摄影师了)。我可能有些情绪化了,但毫无疑问,如果你看了一个半小时,就看到了文琪和刘浩存决定成为神鹰哥让露露飞起来,以及文琪化身大黑蝙蝠在横店影城的布景上空飞,你也会和我一样愤怒且绝望。